转基因荧光动物研究成功验证转基因科学理论的正确性


 

转基因荧光动物研究成功验证转基因科学理论的正确性

 

转基因荧光动物算得上是基因工程的伟大奇迹,目前,已经有十多种转基因荧光动物取得了实验的成功。本文从网络找到的转基因荧光动物有蚕、鱼、猪、鸡、猴、鼠、羊、狗、猫、兔10种,按照时间先后共编入12篇报道。有的转基因荧光动物,有多篇来自不同国家的报道,由于考虑到文章的篇幅,没有重复编入。到目前为止,转基因荧光动物,除了观赏价值外,经济价值不大。然而,这些实验的成功,验证着转基因科学理论的正确性,因而,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意义。在第三篇报道《转克隆“转基因荧光猪”其科研价值》一文中,方舟子(方是民)博士对转基因荧光动物的科研价值有一个意义深刻谈话。

 

1.转基因荧光蚕

日本培育出发荧光的转基因蚕

1999-04-12
来源﹕生活时报
转自光明新闻

    
本报讯日本蚕丝和昆虫农业技术研究所最近宣布﹐该所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培育出可发荧光的转基因蚕﹐这一技术可望用于生产优质蚕丝以及防治害虫等。
    
据当地媒体报道﹐研究人员将产生绿色荧光的蛋白质基因植入其他鳞翅目昆虫的基因里﹐再把这种复合基因连同制造一种特殊脢的基因一同注射到蚕卵中﹐然后使这些卵发育为成虫。科学家再使这些成虫交配产卵﹐结果孵出的下一代4万条幼虫中﹐有68条发荧光。研究人员已经确认﹐荧光是在重组基因的作用下产生的﹐他们还发现这种特性可稳定地遗传给下一代。

原文网址
http://big5.gmw.cn/g2b/www.gmw.cn/01shsb/1999-04/12/GB/946%5ESH3-1210.htm

 

2.转基因荧光鱼

转基因荧光鱼被当宠物出售

http://www.sina.com.cn 

2003112409:48 
广州日报大洋网
转自新浪中心


    
本报综合报道 大自然中虽然也存在发光的鱼,但却是非常罕见。21日,美国得克萨斯的一家公司宣布,经过转基因技术他们已经研制出能发荧光的小型热带鱼———“荧光鱼(见右图)。这种光芒四射的红色荧光鱼,也是利用转基因技术得到商标注册的第一种商业性荧光宠物鱼。
    
原来在海洋中发现的斑马鱼,最初被用来监测周围环境是否存在毒素。但如今,美国的约克科技研究有限公司的艾伦·布莱克与同事已得到有关许可,抢先完成了转基因荧光宠物鱼的商业注册。
    
改基因后的斑马鱼散发出粉红色荧光,远看像金鱼一样。目前,公司以GloFish的商标对红色荧光鱼进行了注册,这标志着转基因荧光鱼可以被当作家庭宠物出售。
    
针对改基因荧光鱼的研发,某些环保人士提出了担忧,认为异类鱼投放大自然后会给生态平衡带来毁灭的影响,也认为转基因鱼可能会给人的身体健康带来影响。 
   

原文网址
http://news.sina.com.cn/o/2003-11-24/09481176998s.shtml

 

3.转基因荧光猪

转克隆“转基因荧光猪”其科研价值  

http://www.sina.com.cn 

20040709 10:11 
北京科技报
转自新浪科技时代


    
基因荧光猪?半夜起床见鬼火 定睛一看竟然是猪肉  近日,日本静冈县中小家畜实验场宣布,该实验场和北里大学合作,成功克隆出了体内含有水母基因的转基因猪。在用紫外线照射这头刚诞生的转基因克隆猪时,猪蹄等部位会发出荧光。带着好奇,记者专访了我国著名学者、科普专栏作家方舟子博士。
    
任何生物体之间都能够进行转基因,而且,在转基因动物身上也可以再次进行转基因。猪的一些部位能够发荧光,是转基因的结果。
    
报道称,研究人员先在猪的体细胞中植入可合成绿色荧光蛋白质的水母基因,取出细胞核后将其植入猪的未受精卵中,制成胚胎,再植入猪的子宫内。15日,这头转基因克隆猪就诞生了。通过对该猪的DNA(脱氧核糖核酸)进行分析,其身上含有水母基因,从而确认为一头转基因猪。
    “
转基因是一种生物技术,是把一种外源基因转入某个生物体,让它在该生物体体内表达,获得我们需要的基因产物(蛋白质)方博士告诉记者。
    
他向记者介绍,耶鲁大学弗兰克-鲁德
(Frank Ruddle)教授首先使用了转基因这个术语,并在其实验室率先将转基因技术试验成功。1980年,他们把一段人病毒基因植入小鼠中,成功地创造出了转基因小鼠,从那以后转基因小鼠成为分子生物学研究的重要工具。目前,转基因作物已得到广泛的推广、栽培和使用。在美国市场上,大约60-70%的食品含有转基因成分。有经济价值的转基因动物则还处于实验阶段,未进入市场。他说。
    
据方博士介绍,任何生物之间都能够进行转基因,在转基因动物身上也可以再次进行转基因。一般来说,经过多次转基因,也不会人为制造出新的物种;因为物种并不是由某几个基因所决定的。不过,他同时表示,如果转入的外源基因太多,可能会使动物的正常生理活动受到破坏,难以存活或繁殖,从而导致失败。
    
许多生物都能发光,但参与的蛋白质和发光机制不同。转入该头猪体内的水母基因含有绿色荧光蛋白,这种蛋白在紫外线照射下能被激发。
    
在日本克隆转基因猪的这一实验中,该猪的一些部位在紫外线的照射下,发出了荧光。这是其体内含有水母基因的结果。为什么水母基因能使其产生这一奇妙现象?
    “
水母之所以会发光,是因为其含有一种绿色荧光蛋白。这种蛋白在紫外线的照射下,处于激发状态,能把从紫外线吸收的光子释放出来,发出波长较长的光,即绿光。方博士告诉记者,有许多种生物都能发光,例如某些细菌、昆虫、腔肠动物,它们能发光与某种蛋白质有关,但是参与的蛋白质和发光机制不太一样。
    
他解释说,萤火虫发光是其体内荧光素酶氧化荧光素导致的。在水母中还有一种被称为水母素的发光蛋白,在环境中有钙离子时就能发出蓝光,水母体内的绿色荧光蛋白在吸收了水母素发出的光后,才发出绿光。但是人们发现,绿色荧光蛋白的发光并不需要有其他因子的参与,只要用紫外线照射就能使之发光,而且绿色荧光蛋白极其稳定,又没有毒性,所以在生物学研究中应用得最多。
    
据方博士介绍,1992年,生物学家就将这种绿色荧光蛋白的基因克隆了出来,如果把这种基因转入其他生物体中生产绿色荧光蛋白,其他生物体也会发光。其他的发光蛋白也能被用于转基因,例如转入水母素基因的转基因植物,能够用于研究植物体内的钙离子变化情况。以前,已有许多种能发荧光的转基因动植物,去年甚至有一种转入荧光蛋白基因的斑马鱼作为宠物在市场上销售,是第一种上市的转基因动物。这种转基因鱼也必须用紫外线照射才能发荧光。他强调。
    
至于为什么只在荧光猪的蹄子、鼻尖、舌头等部位发出荧光,而不是全身,方博士认为这是由于猪的其他部位被毛发遮盖的缘故。此前,把水母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转入猪体已获成功。但该实验将转基因技术与体细胞克隆技术成功结合,能使荧光猪所携的转基因一直遗传下去,具有重大价值。
    
针对日本克隆转基因荧光猪的这一实验,方博士认为,实验本身并没有实用价值,但具有一定的科研价值。据我所知,日本的这个实验是第一次成功地把转基因技术和体细胞克隆技术结合起来。他表示。
    “
在此以前,美国、英国科学家也已成功地把水母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转入猪体内,让转基因猪发荧光。这一次比较特别的是结合了体细胞克隆技术。方博士告诉记者,转基因技术能使我们获得含有所需要的基因的转基因动物,体细胞克隆技术则能使这种动物携带的转基因不至于在遗传过程中丢失,而能一直遗传下去,二者的成功结合,有重大的价值。
    
他向记者介绍,以前,已经出现了多种转基因猪,主要用途有三个:一是用转基因猪作为研究某种疾病,特别是心血管疾病的模型。其次,人们一直在研究把猪的器官、组织移植到人身上,通过转基因技术,对猪的器官、组织进行修饰,使之更适宜移植到人体。此外就是通过转基因技术,让猪的血液或乳汁分泌人的某种蛋白质,收集、提纯用做药物。
    “
绿色荧光蛋白起到了标记作用,这表明体细胞克隆技术在猪身上获得了成功。方博士最后表示,如果以后把绿色荧光蛋白基因换上(或融合上)有实用价值的基因,例如抗病基因或人干扰素基因,就很可能获得有抗病能力的或能生产人干扰素的转基因克隆猪。
    
人物介绍
    
方舟子,1995年获得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生物化学博士学位,之后做过分子遗传学方面的博士后研究。现为自由撰稿人,主持新语丝网站并从事科普等方面的写作,长期为报刊撰写科普专栏,出版过9本著作。    

原文网址
http://tech.sina.com.cn/other/2004-07-09/1011385416.shtml

 

4.转基因荧光鸡

韩国孵出首例转基因“荧光鸡”    

(2004-07-15 07:30:01)
转自中国湖北网


    
金报综合消息韩国科学家12日宣布,他们成功地培育出身体可发出荧光的转基因鸡,从而开辟了一条用鸡蛋批量生产人体所需蛋白质的道路。
    
据韩国《朝鲜日报》报道,研究人员首先在病毒中添加了可合成绿色荧光蛋白质的水母基因
GFP,然后再将病毒基因植入鸡蛋中。从这些鸡蛋孵出来的鸡经过紫外线照射后,头部发出了亮绿色的荧光。
    
据悉,荧光蛋白
GFP是一种标志性识别分子。如果生物体中植入GFP的部位经紫外线照射呈现荧光色,则与GFP同时植入的其他物种的基因也应该存在于转基因物种的细胞内。
    
负责这项研究的大邱基督教大学医学教授金泰完表示,他之所以选用鸡做实验,是因为鸡蛋的孵化期短,而且,组成鸡蛋的蛋白质比较简单,易于分离。他同时表示,人类可以向鸡的体内注入所需要的基因,这就意味着,可以利用鸡蛋来生产那些昂贵的治疗所需的蛋白质(例如造血蛋白、血凝蛋白),从而为患者带来福音。    

原文网址
http://www.cnhubei.com/200407/ca512102.htm

 

5.转基因荧光猴

日本在世界上首次培育出转基因荧光猴

日期:20090611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日本庆应大学和实验动物中央研究所联合研究小组最近成功培育出转基因荧光猴。一种基因使培育出的狨猴皮肤发出绿色荧光,这为复制人类疑难病基因,研究疾病的成因及治疗手段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解决方案。
    
研究小组选用繁殖能力很强的狨猴
marmoset作为试验对象,将绿色荧光基因注入狨猴晶胚中,转基因晶胚随后植入代孕狨猴子宫内,5只小狨猴顺利产生。5只狨猴皮肤都发出绿色荧光,说明植入荧光基因复制成功。其中两只狨猴结合再生下第二代狨猴,第二代狨猴均携带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说明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已与生殖细胞融为一体。植入灵长类动物的基因继续被下一代继承这在世界上尚属首次。
    
这项研究成果为培育复制艾滋病及结核病等人类疾病特征基因,寻求治疗方案提供了实验平台。    

原文网址
http://www.most.gov.cn/gnwkjdt/200906/t20090609_71187.htm

 

6.转基因荧光鼠

广州动物园 展出发绿光转基因荧光鼠  

http://www.dayoo.com 

2009-08-06 11:51 
来源: 广州日报
转自大洋网
    

荧光老鼠,你见过未?现在,广州动物园正展出转基因荧光鼠。在紫色光照射下,老鼠身体会发出绿色荧光,在黑暗的环境中显得炫目耀眼。这也是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的应用首次在动物园展出。
    
展出的荧光鼠一共有4只,13雌,出生已经40天,身长约9厘米,全部都住进了园内逗趣园的一间小房子里。房子可是经过严格的空气过滤和紫外线杀菌,空气中0.5微米以上的尘埃颗粒99.996%都得到清除,确保荧光鼠生活空间的高洁净度。
    
专家表示,荧光鼠的发光是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在老鼠体内作用的结果,透过此转基因技术,可以建立特定的疾病模型,可用作癌症医学研究。
    
广州动物园科技科副科长黄志宏博士说,老鼠发出荧光的秘密在于将水母中的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导入到老鼠的基因组中,并在鼠体内表达产生荧光蛋白,该蛋白在紫色光照射下会产生绿色荧光。
    
黄志宏说,在老鼠的精卵细胞结合时就进行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导入,几万例中仅有几例成功,成功后老鼠的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可通过繁殖遗传将基因传至下代。    

原文网址
http://life.dayoo.com/travel/200908/06/31642_10323972.htm

 

7.转基因荧光羊

发绿色荧光的转基因绵羊在新疆诞生

2010-7-1 agri.com.cn
转自金农网

    
新疆畜牧科学院动物生物技术中心(农业部草食家畜繁育生物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自治区动物生物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利用一种高效转基因技术,成功获得了11只携带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转基因绵羊。
    
研究人员首先将构建好的载体注射到绵羊受精卵卵周隙,经过一段时间的体外培养后,将转基因胚胎移植到受体母羊子宫,建立了绵羊慢病毒载体转基因技术。2009年秋,课题组共移植了42只受体,有18只母羊怀孕并顺利产羔28只,经基因检测,有17只羔羊携带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目前存活11只,转基因效率达60.7%。其中8只在紫外光照射下鼻黏膜、皮肤和蹄甲可见清晰的绿色荧光,说明转基因羊携带的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获得了有效表达。
    
目前,11只转基因羔羊的健康和生长状况良好。该技术的建立将为今后规模化生产转基因绵羊和绵羊转基因新品种培育提供稳定高效的转基因技术平台。生物技术研究中心     

原文网址
http://www.agri.com.cn/doc/2010/7/1/317390.htm

 

8.转基因荧光狗

韩国培育出转基因“荧光狗”

作者:张淼
来源:新华网
2011-8-1 11:44:11
转自生物谷

    2009
513日,在韩国首尔的首尔国立大学兽医学院,一名研究者展示一只三个月大的荧光狗。这只荧光狗是首批荧光狗的后代,和上一代一样在紫外线照射下会通体发出红色荧光。发光的原因在于研究人员向狗胚胎成纤维细胞中植入一种特殊基因,这种基因可编码产生红色荧光蛋白质,并且这种基因会遗传给下一代。
    
韩国研究人员在新一期国际学术刊物《起源》(genesis )上报告说,他们培育出一只转基因荧光狗
    
韩国首尔国立大学的研究团队利用体细胞核转移技术,将绿色荧光基因移入实验狗细胞核内,于2009年培育出一只名叫泰贡的转基因雌犬。
    
研究人员说,通过控制荧光狗摄入的食物,可以开启关闭其发光功能。比如,泰贡在摄入抗生素多西环素后,就会在紫外线照射下发出绿色荧光。
    
对于至今才公布这一成果的原因,韩国研究人员解释说,这个项目历时4年。在转基因狗诞生后,研究人员必须进行长时间的跟踪验证,直至完全确定泰贡可以发光。这个项目共耗资300万美元。
    
该研究团队的首席研究员李炳春说,荧光狗为人类疾病研究提供了新视角。下一步研究人员将尝试把阿尔茨海默氏症、帕金森氏症等疾病的致病基因与荧光基因绑定,移入实验狗体内。如果成功,研究人员就可以更准确地追踪这些致病基因的活动过程。(生物谷
Bioon.com)
    doi:10.1002/dvg.20737
    PMC:

PMID:
    Generation of transgenic dogs that conditionally express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Kim, Min Jung; Oh, Hyun Ju; Park, Jung Eun; Kim, Geon A.; Hong, So Gun; Jang, Goo; Kwon, Mo Sun; Koo, Bon Chul; Kim, Teoan; Kang, Sung Keun; Ra, Jeong Chan; Ko, CheMyong; Lee, Byeong Chun
    Keywords: dog; transgenic; somatic cell nuclear transfer; tetracycline vector

Abstract

We report the creation of a transgenic dog that conditionally expresses eGFP (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under the regulation of doxycycline. Briefly, fetal fibroblasts infected with a Teton eGFP vector were used for somatic cell nuclear transfer. Subsequently reconstructed oocytes were transferred to recipients. Three clones having transgenes were born and one dog was alive. The dog showed all features of inducible expression of eGFP upon doxycycline administration, and successful breeding resulted in eGFPpositive puppies, confirming stable insertion of the transgene into the genome. This inducible dog model will be useful for a variety of medical research studies.    

原文网址
http://www.bioon.com/biology/genetics/498993.shtml

 

9.转基因荧光猫

抗艾转基因荧光猫诞生  

http://www.aweb.com.cn 
20110914 08:40 
农博网

   
  本报讯(记者刘霞)据英国《每日邮报》
913(北京时间)报道,美国科学家最近培育出了3只转基因荧光猫。这种猫不仅带有能使猫科动物抵御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基因,也携带有让其在紫外线照射下发荧光的基因。该研究突破或有助于预防猫科动物感染艾滋病,也有助于开发出人类对抗艾滋病的新疫苗。相关研究发表在最新一期《自然?方法学》杂志上。
   
在人类和猫科动物体内用于抵御病毒感染、被称为限制因子的蛋白质在对抗HIV和猫类免疫缺陷病毒(FIV)时却束手无策,因为这些艾滋病病毒会衍生出大量的抗击武器。然而,某些猴子体内的限制因子却能抵抗这种病毒。
   
美国梅奥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将能对抗艾滋病病毒的恒河猴基因和在紫外线照射下会发绿色荧光的水母基因注射到未受精的猫科动物卵子中。该水母基因主要用于追踪限制因子,发出绿色荧光即表示体内存在该蛋白。科学家们通过试管受精技术让这些卵子受精,随后将其移植入代孕母亲体内。经过22次尝试,科学家们制造出了5只转基因猫,其中3只存活了下来。
   
最新研究结果证明,这3只转基因猫都能对抗FIV,表明天然对抗猴艾滋病病毒的限制因子能够帮助猫科动物对抗FIV。最新方法为治疗人类艾滋病打开了一扇大门。
    
该研究的领导者埃里克?珀施拉表示,与HIV感染人体的机理一样,FIV也通过消灭抗感染的T细胞来感染猫科动物。FIV通过叮咬进行传播,会给猫科动物带来大浩劫,从小猫到大型猫科动物无一幸免。
   
科学家们计划对这些猫科动物进一步研究,尝试研发出人类艾滋病疫苗和新疗法。
   
总编辑圈点
   
猫科动物能够感染一种病毒,叫做FIV。它侵入免疫细胞的机理,和艾滋病病毒侵入人体免疫细胞相同。因此人们期望通过研究FIV,找到抵抗HIV的手段。为开发人类用的艾滋病疫苗,研究者多以猴子作实验对象。而如果用猫做实验,不仅花费更便宜,而且比用猴子更容易操作。此次科学家把能抗击FIV病毒的猴子基因,转移给了猫,让猫体内也自然生成了抗FIV的蛋白质。这样,科学家就可以从研究天然抗艾滋病的猴子,转向天然抗艾的猫。这对相关研究自然是一大便利。    

原文网址
http://news.aweb.com.cn/20110914/450368760.shtml

 

10.转基因荧光猪

云南培育出转基因“荧光猪”

发布时间:20120207 05:28 
转自央视网


    
2012年2月3,云南农业大学专家首次培育成功的携带绿色荧光蛋白的转基因克隆猪,猪蹄在光线暗的情况下会发出绿色的荧光。据介绍,这种转基因克隆猪将可用于脂肪沉积以及人类肥胖病和糖尿病等疾病的研究。(据中新网)

原文网址
http://news.cntv.cn/20120207/104358.shtml

 

11.转基因荧光鱼

一种转基因鱼——转红色荧光蛋白基因唐鱼

新闻来源:生物技术室    
发布日期:
2012-11-21
转自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

    
原标题:转红色荧光蛋白基因唐鱼的构建、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安全性研究通过成果鉴定   
    
11月16,我所完成的“转红色荧光蛋白基因唐鱼的构建、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安全性研究项目通过农业部科技教育司组织的成果鉴定。水科院成果处处长王玉梅研究员主持了会议。
    
我所于2003年开始进行转基因观赏鱼的研究,先后成功构建了转红色、绿色荧光蛋白基因斑马鱼、转红色荧光蛋白基因唐鱼,转生长激素基因唐鱼等,其中,转红色荧光蛋白基因唐鱼筛选得到稳定遗传系红金丝红金丝在自然光下呈现艳丽的红色,在荧光灯照射下鱼体发出红色荧光,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目前,红金丝已繁殖到第 13代,研究显示其遗传和表达特征稳定。同时,项目组按照《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管理办法》等有关法规,先后完成了中间试验、环境释放试验和生产性试验等生态安全评估工作,获得的实验数据表明转基因唐鱼红金丝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不会构成威胁。
    
林浩然院士为主任的鉴定委员会认真听取了项目组汇报,查阅了有关技术资料,现场考察了转基因唐鱼培育基地,经质询和讨论后,一致认为该成果整体处于国际先进水平,部分研究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原文网址
http://www.prfri.ac.cn/main/show/676

 

12.转基因荧光兔

科学家培育转基因荧光兔子 注入水母DNA

来源:新浪科技
作者:王思习
时间:2013-08-19 10:41:43
编辑:王思习
转自吉和网咨询

  
  [导读]一种能在夜间发光的兔子已经出现了。培育这些兔子的科学家们表示这将有望为未来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上可承受的医疗方案提供帮助。科学家们将发光水母的DNA注入了兔子的体内,培育出这种能够发光的转基因荧光兔子
    
北京时间
819消息,据CBS网站报道,尽管听上去更像是孩子们的玩具,但一种能在夜间发光的兔子现在真的已经出现了。另外,培育这些兔子的科学家们表示这将有望为未来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上可承受的医疗方案提供帮助。
    
这项研究是由美国夏威夷大学和两所土耳其大学共同合作完成的,在这项研究中,科学家们将发光水母的
DNA注入了兔子的体内,培育出这种能够发光的转基因荧光兔子
    
在正常的光照条件下,它们就是毛茸茸的可爱兔子,但是在黑暗环境下,它们的不同之处便显现出来——它们的身体会发出绿色荧光。这是世界上首次培育出转基因的兔子,此前科学家们已经培育出了转基因的老鼠,牛,山羊,鸡,还有猪。
    
夏威夷大学科学家史蒂芬·默斯亚迪
(Stefan Moisyadi)表示:因为我从事这样研究工作已经很多年,对我来说转基因的生物几乎就是习以为常之事了。但是这些兔子仍然与众不同,它们的身体在黑暗环境下太亮了,尽管它们的兔毛很厚实,但是当你看着它们的身体你仍然会觉得晃眼。
    
这些兔子是通过人工授精的方式进行培育的。研究人员首先从一只成年母兔体内取出胚胎。随后他们将质粒注入其中。这种做法与默斯亚迪的导师瑞祖·亚纳吉马什
(Ryuzo Yanagimachi)教授发展的人类人工受精技术做法相类似。
    
亚纳吉马什教授是著名的夏威夷大学生物基因研究所创建者,也是1998年轰动全球的成功小鼠克隆的实施者,同时他也是人工授精领域的研究先驱之一。在早期,人工授精采用的是被动型方式,因为科学家们必须等待精子和卵子结合。后来亚纳吉马什教授改进了这一过程,将其变为主动型,即将精子直接注射进入卵子。现在这项技术已经在全世界得到广泛应用。
    
而要想将基因物质从一种物种转移至另一个物种,默斯亚迪教授的做法就是将导师亚纳吉马什教授做法中的精子换成了质粒。质粒又称细胞附殖粒,是附加到细胞中的非细胞的染色体或核区
DNA原有的能够自主复制的较小的DNA分子。其内部含有来自水母DNA的酶物质,以及一种被称作piggyBAC的工具,后者的作用是转运前面提到的酶物质。按照设计,一旦完成使命,piggyBAC工具便会自动分解。随后卵子就被重新植入母体。以上整个过程持续时间不超过半个小时,但是在母兔完成整个妊娠分娩过程之前,你不知道最后到底会是什么结果。
    
事实上,水母的发光基因植入兔子体内并没有什么实际的用途,这样做只不过是为了显而易见的告诉科学家们这样的转基因技术是成功可行的。基本上,他们的做法就是等待母兔分娩,然后关掉电灯。如果在黑暗下小兔子在发光,那么他们就成功了。正如默斯亚迪所说:这只是一个标记,除此之外并没有什么实际价值。
    
尽管这看上去很酷,但是除了让人赏心悦目之外,科学家们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现在他们已经证明了这种主动转基因技术在兔子身上的可行性,接下来就要考虑其他的可能性了。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向就是那些能够合成珍贵药用蛋白质的基因。这些蛋白质或许将存在于牛奶中,随后予以提取。这种转基因技术的应用不会让受试动物获得什么益处,但是关键一点在于,它们也不会因此受到什么伤害。在此过程中真正获益的是那些焦急等待着价格可承受药物的人类患者。
    
默斯亚迪教授说:一旦成功,你就可以以非常便宜的价格和简易的途径大量生产制药所需要的珍贵蛋白质。想象一下那些传统的超洁净制药厂,那将需要巨额的资金投入,而这也将无法避免的造成昂贵的药价。但是在一些国家,比如非洲的乌干达,那里的人们根本无法负担这种药厂生产的药物。而如果只要一些牛奶就可以获得制药最重要的蛋白质,那么这些药物的价格就要便宜得多。
    
也就是说,这些动物实际上为我们省去了投资昂贵的制药厂和实验室,它们就像是一座座生物工厂。默斯亚迪教授解释说:一旦你成功培育一种转基因物种,它就可以代代相传下去,不断生产大量便宜的用于制药的原材料,从而大大降低药价,造福大量的患者。
    
2009年,美国联邦食品药品监管局
(FDA)批准了新药ATryn上市。这种药物正是用转基因山羊产生的蛋白质物质为原料制成的,用于治疗遗传性抗凝血酵素缺乏症(HD),这是一种罕见的凝血病,在美国的发病率约为每5000人中一例。随后在2006年,欧盟也宣布核准这一新药上市。与此同时,新西兰的科学家们正在利用转基因牛生产的牛奶中提取的特殊蛋白质物质开发新药,用于应对多种机体硬化症的治疗诊治。这些转基因的牛并不会在晚上发光,正如之前所说,这种发光的做法只是为了检验默斯亚迪教授方法的可靠性。不过,来自转基因生物的奶制品和肉制品本身是被严格禁止投放人类食品市场的。其用途被严格限定为仅用于制药领域。
    
默斯亚迪教授目前仍然在继续致力于改进其技术方法,希望将其成功率提升至50%以上。在目前的实验技术方法下,其小兔培育实验的成功率大约是25%,在培育的8只小兔中,有两只能够发光。不过这已经是一项非常了不起的成就了,因为相比之下,其它方法的成功率不足5%
    
不过这项实验说起来还只不过是一个小插曲,科学家们现在正在焦急等待世界上第一头转基因绵羊的诞生。就在本月早些时候,科学家们处理了68个绵羊胚胎,其中10个处理成功。但是他们还需要等上4个月时间才能知道结果,而兔子的妊娠期则只要大约1个月。现在整个研究团队都在焦急等待今年11月份第一头小羊羔的诞生。那时,当他们关掉房间电灯的那一刹那,他们就将知道自己的辛勤工作是否获得了回报。(晨风)    

原文网址
http://news.365jilin.com/html/20130819/780254_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