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派”蔡英文的四大挑战


2016年台湾大选帷幕落下,不出所料,蔡英文大胜,得到了689万以上的选票,超过了投票人数的56%,超过了国民党候选人朱立伦三百零八万票,成为“中华民国”史上第一位女“总统”。而国民党遭到在台67年以来最大的挫败,台湾的政治版图,可以用“绿油油”来评论了。

不仅“总统”大选,还有立法院的选举,民进党达到68席,远远超过一半,也超过了国民党执政时期的64席。而国民党这次得到35席,甚至低于民进党在野时的40席。说民进党全面执政,已经成为现实。

民进党在失去政权8年以后,又重新回到了台湾这艘船的舵手的位置。

他们有理由庆祝,因为,只是用了8年,这个已经被台湾人民怀疑甚至抛弃的党,一个似乎已经趴下的党,又站起来了。

“英派”蔡英文的关键词:理性

大选前一天,2016年的115号,晚上十点前,天空一直飘着时大时小的雨,凯达格兰大道上,靠近“总统府”的地方,民进党的拥趸们,在雨伞的遮挡和雨衣包裹下,站在这里等着他们的总统候选人蔡英文。

晚上九点半,蔡英文在一片欢呼声和手臂的挥动中上台了。

她说:“终于,我们走到了这里。”

当她说出这句话的时候,身后的大屏幕上打出了两个黄色的大字“总统”。几乎所有在场的人都不怀疑这一点,明天,台湾历史上将会出现第一位女“总统”。

那天晚上,我分别打过四辆出租车,我问了司机同一个问题,明天投票吗,投给谁?答案是一样的:去投,投给蔡英文。

看来,大选之前就已经没有悬念了。

蔡英文似乎也觉得胜券在握,所以,她很自信,从容不迫地讲着她的理念,她说,民主不仅仅是选举,民主是我们的生活。这简直像是一个胜利者在讨论政治哲学了。

当然,我相信,那一晚,对蔡英文来说,一定是一个不眠之夜。

天,会亮的。

2016年的116日,在台湾历史上,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日子。这是台湾地区选举“中华民国总统”结果揭晓的时候,蔡英文成为台湾地区的首位女“总统”。

对于蔡英文这个人,很多生活在大陆的人是不太了解的。因为她本人的低调,也是因为两岸信息的不对称。

蔡英文出生于1956831日,是台湾省屏东县枋山乡枫港人,汉族客家人。所谓客家人,是说她的家族并不是世世代代住在台湾的,而是由内地辗转定居在台湾。蔡英文的父亲蔡洁生早年在东北修飞机,后来到日本工作,回到台湾后开办了一家汽车修理厂。那个时候,台湾土地便宜,蔡洁生看准机会,买了许多土地,后来,土地的升值使他成为很有钱的人。

因为家境好,蔡英文从小不愁吃穿,从小学到大学,她几乎没有在外面吃过东西,每天中午都是妈妈为她准备三明治或饭团。大学期间,由于家住阳明山,为了安全起见,父母亲还特地为她买了一部车代步。当时,她是少数开车上学的学生。

所以,在2015年台湾大选还在热身阶段时,国民党当时的候选人洪秀柱就发出过这样的感慨:在台湾大选的历史上,蔡英文是最富的总统候选人,我是最穷的总统候选人。

蔡英文的求学过程也是一帆风顺的。自台湾大学法律系毕业后,她远赴美国康乃尔攻读法学硕士、英国伦敦政经学院法学博士。以她备受尊宠的出身背景,不论教养或是学养,均属于社会上令人称羡的上流阶级。

蔡英文很早就步入政坛,上世纪90年代,她参与起草“两国论”,深受当时台湾“总统”李登辉的赏识。当然,从渊源上说,她也是李登辉的美国康奈尔大学的校友。

这之后,她就成为了台湾政坛的活跃人物。2000年民进党执政后出任“行政院”大陆委员会主任委员。那个时候,她还不是民进党党员,直到2004年她才入党,两年后,她当了“行政院”副院长,又过了两年,民进党在大选中失去了执政地位,就在马英九就任台湾“总统”的2008520日这天起,她出任民进党主席,成为台湾主要政党中第一位女性党主席。这也算是临危受命。

原本她是在犹豫,因为她入党晚,行事风格也和民进党有差异,这时候,台湾“中央研究院”前院长李远哲找到蔡英文,力劝她出来领导民进党。李远哲在台湾的影响力很大,他说动了蔡英文。

当了党主席以后,蔡英文20114月底成为2012年台湾地区领导人大选中的民进党参选人,但这次选举她是以失败告终的。为了承担责任,她辞去了党主席的职务。到了2014525日,民进党进行党主席选举,蔡英文再次当选新一任民进党党主席,并且定下了2016年民进党要重回执政地位的目标。

一个2008年在大选中惨败的党,一个被认为是要匍匐前进很久的党,能够这么快就站起来吗?

蔡英文决心要试一试。

去年10月,蔡英文在准备三个月后的大选时,在台湾的圆神出版公司出版了一本新著《英派:点亮台湾这一里路》,披露自己的心路历程。她回顾2012年大选失败后反复考虑的一个问题:

“在我看来,如果台湾过去的民主是一个感性的冲刺,那现在则应该步入理性的建设阶段。我自诩是一个理性的人,我这样的人出现在这样的时代中,应该有它的意义吧。过去这一两年来,旧政治的时代,已经在被淘汰的边缘。而新政治的时代,则依然面目模糊,甚至,有点百废待举。政治如同德国社会学家韦伯所说的,我们要更有耐心地,穿透那无法穿透的厚实木板,稳健地、踏实地精准地打成理想。

这就是我的作风,我想姑且就称为‘英派’作风吧。”

在这本书里,其实我就读清楚了两个字:“理性”。

姑且不论外界如何评价蔡英文,起码她对自己的评价是理性。

其实,有朋友问我,你认为蔡英文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回答的也是两个字:理性。

20143月,台湾学生举行了“反服贸”的示威。正好在这个时候,我到了台北,现场感受了学生们的愤怒和决心。说实话,我有些震撼,也有些不解,明明是一个有利于台湾的协定,为什么遭到如此强烈的反对呢?

很多人,特别是生活在大陆的人,告诉我,这是民进党挑唆的。那几天,我在台湾见了很多的人,有民进党的大佬,也有国民党的铁杆,还有第三势力的中坚,了解到很多的真实情况。我想,如果说,示威学生在思想理念上更接近民进党一些,我是可以认同的,但是,他们不是民进党派出去的,甚至不能算是民进党暗示他们去的。其实原因不复杂,一是台湾经济发展的好处没有落在大多数普通人头上,二十多年来大学毕业生的薪水没有涨,就是例子。二就是没有把服贸的道理讲透,看起来是开了几十次的服贸政策解读会,但是,参加的人没有广泛的代表性。三是通过协定的方式比较粗暴。

就在这次,我和蔡英文有较长时间的交流,我也问到她这些问题。蔡英文的回答,和我了解到的情况是一致的。

她声音很和缓,语速不快,但是,每个问题都会给予准确的回答。我没有得到授权引用她和我的谈话,但是,在《英派》这本书里,她这样讲述:

“学运初期,外界质疑民进党是这场运动的幕后推手。更有媒体说,冲进立法院的都是‘小英青年军’。看到这种报道,我真是百感交集。如果民进党能够感召这么多学生,我们的处境又怎会如此艰难呢?”

蔡英文告诉我,她学过国际贸易,知道服贸协定对台湾是有好处的,所以,她不会反对服贸协定,她反对的是这样通过服贸协定的方式。我问她,假如民进党重新执政,你会去访问大陆吗?她回答说,只要是对台湾有好处的事情,她都会去做。

去年6月,她率领民进党的骨干成员访美,外界的一致评价是取得了很大成功,台湾的媒体也是这样报道,随团出访的成员中也有这样的说法。蔡英文回到台湾后,立刻召开会议,告诉她的同僚们,远远不能说是成功,最多只是及格,还要继续努力。

蔡英文的理性,就是这样一点一滴地表现出来的。

当然,作为非台湾人士,我认可她的理性,希望在她真的坐上“总统”宝座之后,依旧理性,无论是处理两岸关系,台美关系还是台日关系,或是处理岛内各类问题,都保持理性。

我这篇文章也很理性,不过要更多认识蔡英文,我也不免要八卦一下。

蔡英文的感情生活相当神秘,台湾《财讯》周刊曾报道,台湾“人权律师”邱晃泉曾透露在台湾大学念书时代猛追蔡英文。但不只有他,蔡英文还是班上许多男同学的心仪对象,犹如电影《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的翻版。

蔡英文出过一本小传,谈了她的成长生涯、求学及工作。这本书让大家对谜样的蔡英文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但是,有关感情的部分只字不提。更是让人感到好奇。

其实也不会滴水不漏,蔡英文虽然不愿公开谈论感情世界,前一段时间由于有人质疑蔡的性向,蔡英文不得不在面对媒体咄咄逼人的追问时,勉强迸出一句:年轻时候该做过的事,都做过了。然后,就再也吐不出只言片语。

有一段感情,曾经见诸文字,蔡英文对此没有否认,只提出修正意见,那就是1978年她留学美国康乃尔大学读硕士的时候,曾经有一个心仪的男朋友;但是优秀的他却不幸意外丧生,让她痛苦了许久。当时,媒体描述这位纯爱对象是因车祸丧生,蔡英文事后特地私下“更正”说不是车祸,而是登山发生意外,算是间接地证实了这段感情。

偶尔,也会有胆大的人问她的择偶条件,我认为这种机会不大,因为蔡英文几乎全部时间和精力都用在工作上了。她会这样回答:“别人说我挑也有道理,因为每天要在一起的人是一辈子的事,我不愿中途换船,既然要选就是一辈子。”她承认,“其实我的标准不高,像我这样背景的人,需要找一个非常容忍我的人;只是有时要做决定,会觉得很烦。”

对于结婚她并不排斥,不过她认为结婚一定要一鼓作气,不能想太多。年轻的时候结婚似乎比较不用深思熟虑,年纪大了反而会考虑较多。至于是不是要在退休后把自己嫁掉,蔡英文说:“这必须下很大的决心,必须先退休,有空把性情养对了,才能下决心。”

要退休以后才考虑结婚,这算不算理性呢?

蔡英文出访美国时,也有美国人提意见说,她的衣着似乎不时尚,言下之意,作为政治领导人,要能够多得选票,就要更加时尚,这样可以得到年轻人的选票。他们不知道,蔡英文的政坛偶像是德国总理默克尔。默克尔就是一个不太修边幅而注重实际的人,也是一个理性的领导人。

领导民进党这几年来,大家都看到了蔡英文的沟通能力。而有的台湾人很奇怪,他们把蔡英文的沟通能力的取得,有一部分归功于她特殊的家庭。

似乎与她在家年龄最小、善于沟通的家庭背景不无关系。

在蔡英文的母亲之前,蔡洁生已有妻儿,并且有5个孩子,蔡英文的妈妈生了4个,九个孩子的大家庭,蔡英文最小。和不是同母所生的哥哥姐姐们,和他们的妈妈如何相处,都需要付出努力。而蔡洁生也有意识地让蔡英文在兄弟姐妹之间多做沟通工作。蔡英文说过,她是最佩服父亲的,家里那么多人,也有复杂的关系,但是他处理的非常好,家里没有什么冲突。她的结论是:爸爸是一个公平的人。

也可以说,她的沟通能力,是从小就得到父亲的真传的。

台湾2016年大选落下帷幕,新的大幕拉开了。在台湾这个舞台上,能够演出一场什么样的新的大戏呢?我们很难预测,只是希望新上任的导演能够把理性这两个字,永远刻在心里。

就在前一天的造势大会上,蔡英文在雨中,在几万或者十几万拥趸用手机照明汇成的星河之中,说了这样一句话:

“我们的大选,不是为了战胜任何人,而是为了战胜台湾的困局。”

这句话,可以看做是她在激烈的选战中保持理性的一个声明。

“女总统”蔡英文面临的四大挑战

蔡英文和她领导的民进党胜利了。但是,借用中共夺取政权前夕毛泽东的一句话: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蔡英文也如是,坐上那把椅子,也只是开始,她面临着极大的挑战。也可以这样说,她得到的支持票越多,面临的挑战就越大,因为每一张投给她的票都是一个希望,面对着这么多的希望,她能够满足吗?起码说,能够大部分满足吗?如果不能,那么,结果就是希望越大,失望就越大。

而有些希望实在是可望不可及的目标。

蔡英文遇到的第一个挑战,是经济方面的。

既然是选举,大多数的票掌握在普罗大众手里,他们最关心的,是和自己切身有关的衣食住行。

前年三月,我到了台湾,正好碰上“太阳花”运动。看到立法院前,这么多的学生秩序井然地坐在马路上,我感到了震撼,也感到了奇怪,是什么力量把这些年轻人组织起来的呢?

一个当地朋友请我去喝咖啡,我很好奇地问了咖啡的价钱。原来,台北一杯咖啡的价钱和北京差不多。接着我问收入,基准的是大学生毕业的收入。台湾人的工资,20多年没有太大的变化了,比如说新毕业的大学生一般都会在2万多台币,跟现在北京的水平已经差不太多了,而这个数字是很多年没有变的。大陆人在拿几百块钱工资的时候,台湾就是这个水平,那个时候,台湾人到大陆来,个个都像大款。记得1988年,我在中央文献研究室出第一本邓小平画册,有一个台湾人是海外发行合作者,他到北京请我吃饭,在建国门外中信大厦顶层的世界之窗餐厅,一顿饭吃了两千块,十块钱一张的票子点了好半天。

现在,两千块请一顿饭稀松平常,两万块也有。而北京的大学生毕业的起步工资,也有不少到了四五千元,相信这是给台湾的年轻人带来很大的落差的。而台湾相应的物价是有所上升的,相形之下,台湾的年轻人更觉得前途渺茫。他们觉得政府在搞经济这方面,很成问题,很多利益集团、权贵集团或者工商集团拿到了很多好处,但是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提高得不是很快。

这些年,台湾的经济也是发展的,1978年,台湾GDP人均1604美元,到2013年发展到了20830美元。而工资并没有大幅度提高,就以大学毕业生为例,人均工资,二十多年前是2200028000新台币,现在是2200026000新台币。

GDP涨了这么多,收入不变,年轻人能满意吗?经济的发展没有好处在底层,那么钱到了哪里?

那次我到台湾的第二天,《中国时报》头版分了上下两块,上面一块是新闻,用很大一块照片描述学生们怎么样占领立法院,怎么样示威反服贸;下面一块是广告,这个广告是一系列的企业团体督促政府尽快通过服贸协定。截然相反的两个东西。我在想这就是代表两部分人的利益,一部分是台湾的工商企业,可能通过服贸协定会带来很多的收益。一部分就是代表着底层的老百姓,他们认为服贸协定没有给他们带来应该有的利益,反而会带来一些危险。这就是他们的认识。

而他们对于经济的认识大都是根据自己的收入水平来判断的。

那么,蔡英文有把握把经济搞上去吗?很难。马英九在台上的八年里,大部分时间里,全球经济是向好的,台湾实际上也在一定程度上坐了经济顺风车。这次选民对马英九在经济上的不满,主要的是分配不公,是经济发展的红利被少数人瓜分了。但是,全球经济进入衰退期,和大陆经济依存度越来越高的台湾,会不会受到大陆经济放缓的影响,受到全球经济的拖累因而影响到台湾普通老百姓的生活?这个可能性是非常大的。

而投票结果揭晓之后,新的民调关于希望新政府首要做的事情中,经济是排在第一位的。而台湾经济在本次大选前就一直在走下坡路,出口衰退超过10%,股市大跌,赖以支撑经济的高科技产业也面临困境。

蔡英文受到的第二个挑战,就是两岸关系。

在很多大陆人眼中,蔡英文属于“台独”,原因也是显而易见的。早在她踏入政界之初,就是和老“台独”李登辉站在一起的,他们还是康奈尔大学的师兄妹关系。而且,她还是“两国论”的起草者之一。现在,她是民进党主席,民进党的党纲中,引人注目的就是“台独”。中共和国民党之间,尽管有几十年你死我活的争斗,但是,在近30年,因为一个中国的理念认同,两党之间越来越融洽,事实上成为了没有宣布的新的国共合作。在这种情况下,民进党成为了国共“兄弟”之间的“外人”。

中共是不相信蔡英文的。尽管这几年她还是保持了理性,克制地不再提出甚至是暗示“台独”或者是“两国论”,但是,由于她的拥趸中,特别是深绿的部分是战斗力极强的一部分人群,她也不可能公开违反民进党党纲。所以,她处在一个非常尴尬的境地。

她要面对三个听众。而想让三个听众都觉得她的话动听可能性不大。她必须要寻找一个最大公约数出来,必要时,还要选择以哪一个听众为最主要,这是一个大难题。

这三个听众的诉求又完全不同:

第一个听众是岛内听众。按照颜色,分为深绿、浅绿、无色、浅蓝、深蓝,这样五部分,蔡英文有几种态度:

A、继续喊台独,实际也去做;

B、继续喊台独,实际不去做;

C、不喊台独,实际做台独;

D、也不喊台独,也不做台独;

E、把“九二共识”作为起码的底线同时喊出来。

第一种和第五种,我看都不可能,蔡英文是一个理性的人,基本上不会偏激行事;

第二种可能性有,但是喊得声音不会大,因为是得不偿失的做法;

第三种、第四种可能性比较大,特别是第三种,因为这符合岛内很多人,特别是年轻人的想法的。但是大陆能够接受吗?因为大陆希望听到的,是第五种。

最纠结的,可能就是第五种。

承认“九二共识”,这是大陆最基本的要求,而蔡英文的表述大意是这样:可以按照一九九二年以后两岸交往的成例来做,但是,实际上并没有一个大家都认可的“九二共识”。

这更增添了中共的疑虑。

第二个听众是大陆。

大陆,希望承认和遵守“九二共识”,这是最基本的要求,当然,能够向前推进更好。大陆现在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台湾对大陆的经济依存度越来越高,所以,也越来越强势。蔡英文其实是夹在中间,“九二共识”她喊不出来。她能够喊出来的话,大陆不愿意听。

第三个听众是美国。其实美国也在竖着耳朵听蔡英文说什么。

美国人为什么会这样?

首先是世界格局,尽管美国人对中国提出的新型大国关系不那么热心,但是知道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也知道,世界大事缺少了中国的参与,也是很难顺利解决的,于是他们也纠结。一方面不希望“台独”引起台海两岸的紧张局势;另一方面,从心里说,也不希望台湾和大陆过于接近,这样,美国人会认为台湾这艘不沉的航母会驶离自己的航线。

蔡英文也知道,大陆、美国、岛内民众对她都很重要,而这三个听众想听的不是一个调门,怎么办?能不能做到有的欢迎,有的接受,有的能够忍受?这是需要高度智慧的,蔡“总统”她有吗?即使她有,听众们也有吗?

就在台湾大选前一天,出现了“周子瑜”事件,一个谁也没有预料到的看起来不大的一个事件,触动了台湾人本来就脆弱的那根神经,在岛内引起了轩然大波,这个波浪足以在海峡持续震荡。那么,以后这种事情会少吗?轮到民进党来面对这种事情,能够和中共有互相体谅的沟通吗?

还有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就是所谓的“自然台独”。现在台湾的年青一代,因为教育,因为耳闻目染,他们中的很多人都自然地认为自己是台湾人,而不是中国人。这里用不着用力地鼓吹和宣传,是在自然进行的。而台湾的一代一代年轻人成为有选票的公民,他们没有历史包袱,他们只会顾及自己的感觉,至于“台独”、“统一”,对他们来说是无关紧要的。年轻人走上政治舞台,这是自然的力量。

也许,现在拼命支持蔡英文的年轻人,在蔡英文上台后,面对来自大陆和美国的要求,说出一些不被他们理解和接受的话语后,他们也会拼命地反对蔡英文。

如果有这种情况发生的话,我会毫不惊讶。

蔡英文在当选后,以侯任总统的身份对两岸关系发表了这样一段讲话:

“在这场选战中,我曾经多次承诺,将会建立具有一致性、可预测性、可持续的两岸关系。做为中华民国第14任总统当选人,我要在此重申,今年520日新政府执政之后,将以中华民国现行宪政体制、两岸协商交流互动的成果、以及民主原则与普遍民意,做为推动两岸关系的基础。我也会秉持超越党派的立场,遵循台湾最新的民意和最大的共识,致力确保海峡两岸关系维持和平稳定的现状,以创造台湾人民的最大利益和福祉。”

可见她对两岸关系的重视。

但是,她接下来说的一段话,就是柔中带刚了:

“我也要强调,两岸都有责任尽最大努力,寻求一个对等尊严、彼此都能够接受的互动之道,确保没有挑衅,也没有意外。今天选举的结果,是台湾民意的展现,中华民国做为一个民主国家,是2300万台湾人民的共同坚持,我们的民主制度、国家认同、与国际空间,必须被充分尊重,任何的打压,都会破坏两岸关系的稳定。”

这样的论述,也许是两岸关系有所改变的先兆。

蔡英文面临的第三个挑战,是执政能力的不足。

这个挑战我不想多说,因为民进党长期在野,街头政治是行家里手,但是,真的执政,需要的不是一个功夫。

2000年陈水扁当上“总统”后,台湾民众开始也是满怀希望,对于民进党很有信心。但是,很快希望就变成了失望。我也不想评点蔡英文囊中人才,确实也知之不多。但是,民进党会遇到两方面的问题,一是长期在野的人一旦大权在握,能不能接受权力的考验。陈水扁就是前车之鉴;二是行政能力。管理政府和通过街头政治来发动民众,争取选票不是一回事,前者更多的靠的是激情,是煽动,而后者主要靠的是经验和理性,在涉及经济、外交、军事、两岸关系、社会管理和环境保护等各个方面。

当然,蔡英文很早就开始为执政在做准备,总统需要关注的需要执行的一切,她都在非常努力地学习。据我了解,她几乎没有私人时间,很多问题是和她的专业相差很远的,她都要从头学起。但是,一个人是不能包打天下的,更不要说是一个没有多少执政经验的新手了。

但是很矛盾的一点是,这又将是一个大权在握的新手,因为立法院已经占了绝大多数席位,年轻人更多的进入了政坛,有评论说,她将是自蒋经国之后最有权势的“总统”,这和她的执政能力将是极大的反差。

加上民进党的人才匮乏,在短期内要有条不紊地管理台湾,还是存在变数。而要培养出善于管理国家的人才来,要有时间,要经历失败,问题是,用那么多选票推蔡英文上台的民众,有多少耐心呢?

蔡英文面临的第四个挑战是岛内的撕裂。

台湾的民主进程已经有了30年的历史,对于选举过程和选举结果,基本上能够平静对待,这一点,从四年前蔡英文的败选演说和这次朱立伦的败选演说中都可以看出来,从台湾选民冷静对待,秩序井然和对正常生活没有影响也能够看出来。

但是,情况是在变化的。

今后的台湾,蓝绿两派的撕裂固然还在,但是,时代力量、民国党、绿党社会民主党联盟等第三势力蹿起,台湾社会将更加多元。也许很快会看到更重要的这样三种撕裂:

一是经济上不同阶层的撕裂。蔡英文和民进党更多的是依靠年轻人,依靠处于社会中下层的人群,她掌握政权后,如何兑现她在竞选时的承诺,如何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能够给弱势群体和经济上的好处,那么,这些好处来自哪里,会不会减少富人的收入呢?如果这样,这两部分人之间的矛盾是不是会越来越大呢?

二是统独两派的撕裂。随着周子瑜事件的不断发酵,这个问题越来越突出。原本,一些年轻人是不准备投票的,但是,周子瑜被迫道歉事件发生后,很多年轻人改变了态度,他们有的甚至包了出租车返回家乡去投票,甚至有从国外飞回来投票的,这些票,大都投给了民进党和其他的更为激进的政党。按照他们的说法,爱台湾就要投下这一票。

事实上,正是是台湾艺人黄安举报的台湾女孩周子瑜,这也是一个撕裂的极端例子。事件迫使每一个台湾的主要人物都出面表态,而每一个表态都是力挺这位十几岁的小姑娘,表面上的完全一致恰恰显露了他们心中的担忧。

蔡英文在当选后特别提到了这个事件,她说:

“这两天,有一个新闻撼动了台湾社会。有一位在韩国发展的台湾艺人,一个16岁的女生,因为拿着中华民国国旗的画面,而遭到打压。这件事,引起了不分党派的台湾人民普遍的不满。这件事将会永远提醒我,团结这个国家、壮大这个国家,并且一致对外,是我做为下一任中华民国总统,最重要的责任。”

蔡英文也看到了在诸多挑战者,台湾的团结问题也是首当其冲的,她说:

“台湾还会有很多的挑战,来自外部、也来自内部。选举已经结束,所有选举过程中的摩擦和争执,也应该到此为止。我会和2300万人一起向前走,共同打败这个国家的困境,我们不会因为选举而分裂,而是因为民主而团结。”

按照115日蓝绿两个造势现场的态势,蓝营是中老年为主,他们热情没有那么高涨,也许是因为败局已定,也许是年龄原因,但是,绿营的造势现场大不一样,以年轻人为主,台上台下互动积极,掌声和欢呼声雷动。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这次大选因为有统独之争,所以也会带来老年人和青年人之间的撕裂。

我认为,第三个撕裂尤其值得关注,就是蔡英文的支持者,也许会成为她的反对者。一个很有见识的朋友在观察台湾大选后,发了这样一段议论说:

当代政治的基本特征是:民众与获得权力的新人的“爱戴期”越来越短,在民主社会尤其如此。蔡英文的民意越高,权力越大,与台湾对蔡英文的“爱戴期”成反比关系,会明显短于马英九。 故多则两年,少则一年。 此外,台湾已经不具备“强人”政治的基础,选举不可能完全反映台湾在经济、政治和社会的不可逆转的多元化格局。蔡英文会遇到反对党、民进党内部派别、官僚体系和财团的全面消耗。

这是非常有道理的,也许,用不了多久,“爱戴者”会变成反对者,因为要求太高太多没有得到满足,而会认为他们选出的领袖和他们的想象相去甚远。而作为一个合格的政治家,要考虑的各种因素肯定比手持选票的一般选民要多得多,是不可能全部满足选民要求的。

一旦爱戴者成为反对者,反对的声音会更加强烈。也就是说,是影响更大的撕裂。

当然蔡英文还会面临许多挑战,例如外交上的挑战,政党轮替可能会在外交上造成新的困境,台湾原有的本来不多的“邦交国”利用这个机会可能会转而和大陆建交,这已经是显露端倪的事情。在国际性组织中,台湾的地位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也可能会因为大陆的态度转变而发生新的改变。

在“总统好”的喊声响爆蔡英文选举总部的时候,蔡英文还是保持了理性,她以“总统”当选人、民进党主席的身份,下达的首个“命令”是:

“谦卑、谦卑、再谦卑!”

以往,她是不轻易用这个词的。

最后要说一句,尽管蔡英文会面临四大挑战,但是也是胜利者的烦恼。那些失败者想要得到这种被挑战的机会还没有呢。我们希望蔡英文能够成功应对这些挑战,带领台湾走向更加光明的前方。

点亮台湾,这是台湾人民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