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人民当家作主社会的管理方式——规则化自我管理
鲁醒
规则化自我管理是人民当家作主社会的管理方式。只有人民当家作主的规则化自我管理的社会,才能实现没有剥削压迫、人与人之间平等互助友爱、社会分配公平公正的社会理想。在人人平等的公民自治社会中,社会的规则由公民共同制定,每个公民按规则进行自我管理,没有人可以高高在上地做人民的主子,也不再会有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的斗争。
老子用“无为而治”表述规则化自我管理。他认为万事万物都有内在的运动规律,圣人根据事物的运动规律制定做事的规则,人们按规则的要求做事,就能自然而然取得成功。由于圣人不用费心费力管理,所以,那些做事的人们都认为做事成功是他们的功劳,而不是他们从未见过的圣人的功劳。圣人的这种无为而治的管理就是规则化自我管理。
在蜂群中,每只蜜蜂在没有人领导的情况下,只是按照规则自我管理,却能形成有序的分工合作的蜂群(或蜂群)生存系统。人体器官的细胞按照规则自我管理,却能在整体上产生特定的器官功能。同样,人体各种器官按照规则自我管理,却能在整体上产生人的生命系统和人的劳动功能。
司机按交通规则和汽车操作规则、保养规则对自己车辆的使用和保管进行自我管理,没有人对司机进行具体领导,但整个社会亿万辆汽车的使用能够井然有序。下棋、打篮球等游戏活动都有规则,人们按游戏规则进行娱乐活动,没有人领导,却能有序地自我管理。
人类社会的规则化自我管理是社会系统自组织发展到高级阶段之后自然形成的精细化管理。随着服务业社会化大分工的深入发展,社会管理的分工也日益专业化和复杂化,传统农业社会的专制集权管理模式,传统工业社会的政党民主管理模式,都无法适应当今世界对社会管理日益精细化、专业化、复杂化的发展要求,服务业社会大分工带来的管理专业化需求将使行业自治、社区自治和国家公民自治成为社会自组织发展的必然趋势,马克思所说的自由人联合体社会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方向。在这个新时代,规则化自我管理模式不仅是自由人联合体的管理模式,也将是当今世界社会管理的自然选择,专制集权管理模式和政党民主管理模式都会在新时代的洪流大潮中被淘汰。
那么,什么是规则化自我管理?
规则化自我管理是规则化管理、自我管理与奖惩管理相结合的系统管理。规则化管理是指根据掌握的事物运动规律制定做事规则,让人们自觉地按规则做事,从而自动实现预期目标的管理,其本质是对做事方法和做事操作流程进行规定的管理,一般也称为制度化管理。自我管理是指个体为实现某一目标,自己把自己组织起来,自己管理自己,自己约束自己,自己激励自己,自己管理自己的事务,最终实现自我奋斗目标的过程管理,又称自我控制。
规则化自我管理是指个体按照实现目标的规则要求对自我行为进行控制,按规则做事,尽力低成本高效率地实现自己的目标。这种管理的关键之处有三个:一是如何确保规则没有问题;二是如何确保自我控制的实现;三是如何获得实现自我奋斗目标的奖励。第一个取决于规则的设计。第二个取决于规范化管理。第三个取决于奖励管理。
规则的设计是规则化管理的基础。规则设计越科学,按规则做事的成功率就越高。例如,140名犯人调到某监狱某大队,宿舍每个房间住14人,每个房间有16个床位。如果没有床位分配规则,让犯人自我安排,那么他们就会凭实力争夺,实行丛林规则。如果按公平公正原则设计床位分配规则(如:1、有慢性病或肢体残疾的犯人一律睡下铺,其余犯人按年龄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选择床位。2、以后调入的病残犯人一律睡下铺,睡下铺的无病残和年龄最小的犯人让出床位。3、明确规定个人卫生标准和每个床位的卫生责任范围),那么,所有犯人就要自我控制自己的行为,按规则分配床位,违反规则就要受到惩罚。
在这个例子中,实行丛林规则,就会经常发生打架和拉帮结派现象,最终由“牢头狱霸”来维持秩序。实行按公平公正原则设计的规则,就会产生自我管理的有序现象,即所有个体都能根据规则预判自己做事的行为要求标准,从而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控制。不同的管理规则产生不同的管理结果。
规范化管理主要是规定做事规则和个体按规则做事的流程及做事要求标准,规定违反做事流程或做事不达标的处罚流程和处罚标准,以及完成任务的考核流程与奖励标准等等,这些规定实质是对个体自我管理行为的规范和约束,是强迫个体对自我行为进行控制的约束性管理。也就是说,规范化管理的本质是对自我管理进行规范和约束的管理。
奖励管理主要是通过奖励预期激发个体实现工作目标的愿景管理,这一管理是由目标考核流程、奖励兑现流程、物质奖励标准和社会价值感(荣誉)奖励标准等的管理组成。奖励管理的目标是通过树立实现工作目标的奖励愿景来激发个体的工作热情,从而主动按规则自我管理。
与奖励管理对应的还有惩罚管理。惩罚管理是在缺少奖励手段或奖励条件的情况下产生的通过惩罚预期迫使个体努力实现工作目标以获得安全处境的愿景管理。这一管理是由目标考核流程、处罚兑现流程、处罚标准和处境待遇标准等的管理组成。惩罚管理的目标是通过惩罚愿景迫使个体主动按规则自我管理。
奖励管理与惩罚管理相结合的管理称为奖罚管理。奖罚管理是通过奖罚预期激励或强迫个体树立自我管理目标的管理,即心理动机管理。
规则化自我管理系统的建设工作是由规则设计工作、规范化建设工作、日常规范化管理工作和奖罚管理工作四部分组成。规范化管理仅仅是规则化自我管理体系的组成部分。在规则设计很完善的情况下,规范化建设工作是实现规则化自我管理的关键环节。
现在各行各业都在大力提倡规范化建设,诸如执法规范化建设,办公规范化建设,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党建规范化建设,监察规范化建设,课程规范化建设,制度规范化建设,几乎所有工作都被要求进行规范化。规范化建设工作主要表现为工作流程规范化和管理标准规范化,这种规范化能极大地提高服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降低工作成本,是促进社会服务文明化的重要举措。
规范化建设是对做事方法、做事质量标准、做事成果考核流程、奖罚标准、奖励流程和处罚流程等规则进行规范。规范化建设工作的目的不是要职工把大量时间和精力用于搞形式,也不是要职工把大量心思用于搞台帐管理标准化,更不是要把职工变成没有创造活力的工作机械,而是要实现规则化自我管理,使职工拥有明确的工作预期和奖罚预期,在规则之内放权,允许职工在职责范围之内直接按规则办事,无需事无巨细请示汇报,从而激发职工的工作自主意识,发挥职工的创造性、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实现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工作成本的目标。
因此,规范化建设工作只有围绕规则化自我管理的中心目标进行,才具有建立规则化自我管理系统的现实意义,否则就会流于形式。
规范化管理就是按规则做事。所有环节的部门和人员都按规则做事,规范化管理就会自然地实现。如果每届领导班子上台后都要对规则进行改革,政策改来改去(尤其是奖罚政策、资源分配与利益分配政策),刚刚规范的管理模式马上就因为做事目标、流程和标准要求的改变而需要重新建设,让人无法对未来进行预期,那么,这种无休止的改革带来的将不是法治社会,而是没有规则可言的人治社会。
按规则进行奖罚管理是规则化自我管理中最为重要的一环。按规定及时处罚违反规则的人,就能提醒人们按规则控制自己的行为;按规定及时奖励实现工作目标的人,就能激励人们按规则自我管理,努力实现自我奋斗的目标。不按规则进行奖罚,违反规则的人就能肆无忌惮地谋取不正当利益,而按规则努力实现工作目标的人得不到预期中的奖励,这时,潜规则就会横行,价值观就会扭曲。
在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里,各行各业选择自己的行业代表成立行业委员会,由行业委员会制定行业规则和行业标准,明确发展目标和实施计划,确立需要攻关的重大理论问题与技术难题及奖励流程与奖励标准,杜绝外行领导内行的现象。各行业委员会再选出代表共同组成政治协商委员会,共同制定各行业相互协作的合作规则,明确社会公共资源的投资方式、管理方式、利益分配方式和纠纷处理规则和仲裁流程与标准。
也就是说,全国人大应该有二个层面:一是由各行业委员会和社区委员会组成的专业性质的管理委员会;二是由各行业委员会代表和社区委员会代表共同组成的政治协商会议。
在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里,各社区选出自己的代表按规则管理社区公共资源,社会公共资源的投资、管理与使用的规则由人大用立法的形式规定下来。每个社区依法按规则进行自治管理。
在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里,所有规则的制定、修改都必须按立法法的规定进行,立法法和社会公共资源的管理规则必须是由全社会各阶层的代表共同组成的人大来制定。这一点是衡量一个社会是不是人民当家作主社会的根本标准。
毛主席带领中国共产党创建了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但中国还不是人民当家作主的规则化自我管理的社会,因为将近40年的改革开放在不断地修改规则,在这一过程中,一旦制定规则权力被权贵和资本家垄断,各阶层人民不再平等地拥有享有制定规则的权力,那么,中国将不再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
(注:本文规则化自我管理的内容源自《社会系统的结构及其运行方式》原稿中的“对管理行为的分析”的章节。)
本文仅在网上供理论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