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查更要严罚才能有用


       作为最讲究“三公”的证券市场,最需要的一个对所有市场参与者都公平的市场环境,至于参与这个市场的各方能够从这个市场中得到什么?是利益还是损失,都应该由参与者自己承担所有的责任,这也是为什么证监会一直都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的重要原因。不过,这需要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这个市场一定要有“三公”才行。可惜的是,我们市场恰恰最缺这个了。这就是为什么这个市场上的问题甚至远比香港市场上那些出老千问题还要严重的原因之一。也 是为什么尽管监管层一直以来都是高举严打的旗帜。可是,问题却依然如故,甚至还有愈演愈烈的趋势的真正原因。

      监管层严打的目的是什么?自然 是为了这个市场健康。可是,由于制度与政策原因,严打却并不能严罚,总是高高举起最后却又总是轻轻放下。如果说刚刚开始的时候,这一做法还多少有那么一点占点威慑力的话,那么随着其一次又次的出现,市场中那些欺诈造假者便开始不把严查放在眼里了。毕竟,与万一被查出之后的那一点点无足轻重的处罚相比,造假欺诈或者内幕交易价格操纵,等等不一而足的违规行为所获得的巨大的利益相比,都是必牛一毛而已,甚至者不到的。在这么一种情况下,问题自然会越来越严重,毕竟被查出的总是少数,而即便最倒霉的情况下,即被查出来,也没有什么关系,利益是绝对捞得不敢想像的。就拿那个今年的明星股——被强制退市的创业板股票来说吧,其命运现在看来是暂时的不能交易了,未来会不会又是一条好汉,给参与其中的博弈的人带来巨大的利益,现在还看不出来。但是,对于曾经的造假者说,其造假的亿万利益早已经收入囊中而功成身退了,就是最后不能够像曾经的那些咸鱼翻身的“前辈”那样风光,而是真的成为强制退市的明星的话,受到损失的也只是那些无辜的二级市场制投资者。

        究其原因,处罚太轻不足以起到一点儿震慑作用是关键。所以,对于监管机构来说,当前最需要做的在保持高压态势的同时,赶紧修订相关的政策,对造假操纵者进行严罚,罚他个倾家荡产外带承担一定的刑事责任,不说牢底坐穿至少也要让其剩下的大半生在铁窗中度过。唯有这样的代价才有可能让那些铤而走险者有所收敛,也才能换来中国证券市场一片稍许干净的天空。

 监管风暴剑指问题重组 多家公司被证监会立案调查http://finance.eastmoney.com/news/1345,201610226757264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