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有独钟的邱氏老宅


 情有独钟的邱氏老宅

喻建国

在威海路石门一路口,上海市第六十一中学还留下了一幢被保留的建筑,它就是民立中学4号楼,这幢楼是建于1920年代的邱氏老宅,当时属英租界,开发商是英国人。19402月,民立中学迁入威海路414号。这栋建筑成为原民立中学四号楼,也是大中里这片石库门区唯一保留下来的建筑。2004年,民立中学迁往威海路681号。

邱氏老宅的整个建筑为清水红砖墙,人字形屋面,上铺红色平瓦。正立面采用文艺复兴时期新古典主义的建筑风格,横竖向左右对称,俨然是一座欧洲的城堡,庄重典雅。建造时这里属上海公共租界。1956年我来到上海市第六十一中学任教,当时我家住在提篮桥地区,两地相距7.3公里,乘公交车需要转车,路上耗时几乎要一个小时。为了省钱省时,我就住在学校中,住处就在这幢楼的楼顶。因此这幢楼对于我就有了特别的感情。偶尔也会探探它的过往。

住宅原主人姓邱。祖辈是山东微山湖上的渔家。19世纪末,邱倍山、邱渭卿兄弟俩为生活逼迫,南下谋生,先赴扬州后到上海。经人介绍到德商“德和号颜料商行”打工。适逢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德国人已无心思在中国贸易,把库存的颜料低价卖给了邱氏兄弟。不久,受战争影响,海上运输中断,而上海的印染厂早已用惯德国颜料。求货如渴。这样一来,邱氏兄弟手里颜料一夜之间身价百倍,马上成了大富翁,脐身于上海滩四大颜料商之列,随手出资建造了这幢豪华的花园住宅。

邱家兄弟还在住宅花园中养虎、养蛇。园中辟有一泓池水,水中有鳄鱼、穿山甲,池岸边又有鸽棚,前后养过2000多只鸽子。每天清晨鸽子出笼时,威海卫路上空呼拉拉地一大片,天空也被遮去了一半。兄弟俩还养马,专为自己骑射之用,有时还牵马外出打猎,重温他们山林生活的祖风。1999923,该宅被列为上海市近代优秀建筑保护单位。

在那疯狂的大炼钢铁的年代,也就在这个院子中居然也炼起了钢铁,我也在这个院子中为炼钢而日夜奋战,那段日子确实非常辛苦,尤其是明明知道这是瞎污搞,还得为这个瞎污搞使出浑身解数,挥汗如雨,每天吃上五顿,日班连夜班。好在我住在这幢楼内,至少省出了两个小时,让我的睡眠多了一番低保。

目下这幢建筑的座落已从原来的位置南移了57多,到了威海路的边上。它的移位经历了整体抬升,千斤顶推动,那段日子恰好我每天要乘23路公交车经过,我总要站起身来踮起脚来朝它看去,自然什么都不会在我的视觉中有一丁点反映。它不知不觉地来到了新址。中华砖木老建筑第一移就此名扬天下。

67周年国庆日,我特地开车从这幢建筑前经过,现在她正被脚手架密密麻麻地包裹着,也许过不了多少日子,当它展露新颜时,我一定会来到它的跟前,好好地看它一个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