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鑫涛:原油沥青这场无硝烟之争,笑了谁哭了谁


目前国际原油市场风声鹤唳,看不见的硝烟,一场大战早已打响,主角是美国,以产油国为首的诸侯大将,就在美原油价格上破至50美元以来,原油市场的突发事件还是真多,早在破位50美元关口,50美元上方是个坎。
 
   从国际消息面来看50美元已经到达了各个产油国成本价格,其中中国的原油开采成本就已经达到50美元每桶,但对于大部分中东的产油国来说已经很有赚头了,谭鑫涛觉得,就目前以美国的页岩油来说,早在产油国未达成冻产协议之际,部分产油国因害怕冻产后,美国的页岩油加大开采力度,并直接投放在市场给油价进行进一步的打压,冻产也就成了无用功。
 
  这不,据最近的数据显示,油价在50美元上方待了一周不到,美国的页岩油钻井开始剧烈飙升,从10月初开始,美国大批的页岩油商已经开始了以50美元的价格进行了套期保值交易,也就是说哪怕未来的油价跌至50美元下方页岩油商们仍然可以以50美元一桶的价格进行成交!据摩根士丹利的数据显示:页岩油商们在10月初获取的50美元/桶油价环境下的套期保值量有可能达到今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而短期来看50美元下方仍是个坎,美原油一旦突破了50美元下方,也就是说这离产油国的市场平衡价,打破了原有应该的稳定,要从成本价来看沙特是最占上风的,原油开采再加上运输费成本只有约7美元,但对于其他国家如,英国,巴西,中国等国家来说其开采成本在50美元附近至50美元上方。
 
  从目前来看越来越多美国页岩油商开始卖出未来的油气产量,增产已经成了必然,要按照伊朗副油长所说:未来油价处于55-60美元恐怕将比登天还难。谭鑫涛认为对于可参照物的美元指数,加息等因素来看,美元指数年底前可能会上行至100及以上,甚至都不必等到加息那一天,而对于油价将会继续承压。
 
  从美联储的消息来看,目前耶伦认为:长期总需求低迷会导致潜在供给下降,而用中国老话讲就是“刀不磨要生锈”,所以需要施行前所未有的货币大宽松和凯恩斯式财政刺激。然而印钞持续多年,需求并没有改善的迹象,日本就是典型例子,这是因为需求出现了结构化特征。
 
  当发达国家减少的收入再也无法负担发展中国家滚滚而来的廉价产品的时候,新兴市场产能企业的杠杆和发达市场居民部门(美国)和财政部门(欧洲)的杠杆就太高了,玩坏的结果就是全球总需求下降、产能过剩、实体凋敝,并伴随流动性过剩、杠杆再调整和金融危机不断。

 

 

----本文由著名分析师谭鑫涛撰写,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