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诗小语3激情


 品诗小语3激情

 

中条山人

 

写诗需要激情,同样,品诗也需要激情。有人说“诗言志”,有人说“诗言情”。其实,诗是言志抒情的艺术,重在表达情致,展示意境,使读者涵咏体味,感同身受。诗歌不是理性化的产物,而是心情剧烈激荡的结果。如果没有心情的激烈震荡,就不可能写出脍炙人口、激动人心的吟咏。同样,我们阅读、品鉴诗歌的时候,也需要有与作者基本一致的心灵沟通、意境的认同,否则,很难说是在读诗、品诗。所以,有人说“阅读是创作的继续”,“阅者是半个作者”。

 

阅读玛克西姆·高尔基的《春天的旋律·尾声·海燕之歌》,读者都可能产生“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的感受,并且希望自己能够成为搏击风雨的海燕:“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聚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高傲地飞翔。一会儿翅膀碰着海浪,一会儿箭一般地直冲云霄,它叫喊着,──在这鸟儿勇敢的叫喊声里,乌云听到了欢乐。在这叫喊声里,充满着对暴风雨的渴望!在这叫喊声里,乌云感到了愤怒的力量、热情的火焰和胜利的信心。”

 

品读雪莱《西风颂》,我们似乎也在一场暴风骤雨的自然景象的触发下,也难以抑制的革命激情立刻冲出胸膛,一泻千里,化作激昂慷慨的歌唱:“你怒吼咆哮的雄浑交响乐中,将有树林和我的深沉的歌唱,我们将唱出秋声,婉转而忧愁。精灵呀,让我变成你,猛烈、刚强!把我僵死的思想驱散在宇宙,像一片片的枯叶,以鼓舞新生;请听从我这个诗篇中的符咒,把我的话传给全世界的人,犹如从不灭的炉中吹出火花!”读完全诗,同样会产生强烈的期望:“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读李白《蜀道难》,我们似乎站在人迹罕至的崇山峻岭中,望着古人开辟的一条崎岖险峻的栈道,想象着蚕丛开国、五丁开山、子规啼恨的古老传说及六龙回日的瑰丽神话。

 

2016107日星期五,三门峡上阳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