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关总署官网的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19.555万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下降1.9%。其中,出口和进口分别下降2%和1.8%。10月单月出口1.186万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3.2%。
9月当月,出口总值比去年同期下降5.6%。从数据看,中国出口有依然是下降态势。不过降幅收窄。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出口在经济增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自美国次贷危机和欧债债务危机之后,我国的出口压力一直较大。这主要源于三个原因。一是国外需求总量的减少。这个很容易理解。欧美市场占我国出口总量的大头。人家日子不好过,自然会节衣缩食,减少需求量。国外需求总量随之减少。
其二是加工贸易的减少。在国际产业分工中,中国处于价值链的低端。加工贸易占了出口量的大头。然而,随着人力成本的上升,环境压力的增大,出口加工企业要么倒闭,要么搬迁,要么转型升级,其生存空间越来越小。随着加工贸易的减少,出口总量必然会减少。
其三是人民币升值。次贷危机后,人民币对美元总体趋势是升值。2007年的时候,1美元相当于人民币7快多。现在呢?1美元相对于人民币6块多。目前,尽管人民币对美元贬值,但还没破7。事实上,也不可能破7。人民币要走出去,要国际化,要成为世界国币,长期看对美元必然保持升值趋势。
中国出口要增加,必须在三个方面努力。一是拓展新市场;二是积极发展一般贸易;三是用出口政策扶持冲抵人民币升值效应。
事实上,中国就是这样做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将是中国出口的重点市场。据海关总署初步测算,今年前三季度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超过4.52万亿元,约占同期我国外贸总值的1/4强。一般贸易进出口比重在提升。数据显示,前10个月,我国一般贸易进出口10.85万亿元,与去年同期持平,占我外贸总值的55.5%,较去年同期提升1.1个百分点。从中央到地方都有扶持外贸、鼓励出口的利好政策出台。提高机电、成品油等400余种产品的增值税出口退税率至17%的政策已于11月1日起执行。三管齐下,相信中国出口一定会走出下降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