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火爆真的是符合中国的国情吗?
------一位朋友说自己的儿媳妇没有上班竟然也是电商的稳定顾客的思考!
汪华斌
今天下午在公交车上碰到一位朋友,他说他两老上个周末到儿子家打扫卫生而今天才回来;因为儿子家“双十一”收到的东西络绎不绝,堆放得没有下脚之地了。所以两老帮忙清理,最后卖废品都卖了16元钱;可依然还是有不少垃圾送到垃圾站。他说他不知道这次媳妇在“双十一”的抢购中花了多少钱,但按照他的估计应该有好几万;因为家中从大件到小件就有近五十多个包装纸箱或泡沫塑料箱。他说他倒不是心疼花钱,而是儿媳妇本来就没有上班;而且家就在司门口,有什么东西买起来不方便呀。正因为如此,司门口这么多门面却没有人光顾;而现在不少人整天宅在家里却是电商的主力军。他说他隔壁的邻居家有几个人整天打麻将,竟然连吃饭都是电话联系而送的外卖。他说他实在不明白,这难道就是中国人的争分夺秒吗?
是啊!改革开放后我们社会把摆地摊当成了就业的主渠道,任何单位下岗从来没有安排到实体经济体就业;全部是免费给工商营业执照,好像这里成为了无限就业机会。正因为如此,我们社会在发展房地产的同时是发展商业门面。看今天的中国到处是商业门面,而且靠马路的住房千篇一律地改建成商业门面。在这样的全面发展下,我们今天的中国(大陆)门面肯定超过了13亿个;如果按照面积计算,每个中国人(大陆公民)应该有商业门面10平米。至于在今天的中国(大陆)究竟有多少人是在从事商业活动,实际这是根本无法统计清楚的;因为除了体制内就业的人,实际绝大多数人都是在从事商业活动。因为在实体经济越来越困难的今天,进入商业领域的人自然也就越来越多了。也正因为如此,今天的中国(大陆)从城市到农村处处商业便利;因为我们现在不少小区实际是什么服务都有,所以买东西不出小区成为了今天的中国(大陆)特色。
然而不可理解的是,在闲人越来越多的中国社会竟然电商发展速度惊人;就如同这位朋友家的一样,不少没有上班而宅在家里的年轻人竟然成为了电商的主力军;从而刺激我们社会的电商走到了全世界的前面。在这样的冲击下,自然那些从事商业门面的人也就越来越困难了;这也是我们经常见到连我们司门口这样的老商业区,现在竟然不少门面也是营业人员多余顾客;这就是今天的中国特色。更重要的是我们社会依然还是各人发展各人的,所以商业门面依然还是有增无减。
有人说电商价格便宜,可电商需要包装还是便宜;就说明我们社会的商业价格实在是没有谱呀。为什么,这应该是政府管理的问题呀;因为电商除了全社会到处是物流人员外,更重要的是每天都要产生数万吨的快递包装垃圾;而且根本没有商家愿意处理。在我们这社会资源越来越贫乏的社会,我们真的需要这样的包装吗?出门就是商业门点,难道它不是我们的中国特色吗?现在电商红光起来了,所以线上线下共同处理包装垃圾成为了落实社会责任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我们真的有必要消耗这资源吗?难道我们不能有这资源提高中国公民的实惠吗?
是啊!今天的中国(大陆)实际劳动生产率相当低,因为绝大多数人是在悠闲地玩;根本不是争分夺秒地创造生产力。现在电商的快速发展也不是为了提高工作效率,而实际只是满足了今天中国人贪便宜的心理。如我们现在的电商是厂家成本价,而我们从门面这里买的商品却是商场价格。拿零食来说:进超市的进店费、货车运输过路过桥费等如此种种;全部累积到一起,最后商场价格就高起来了。正因为如此,我们看到美国社会的商业没这么多杂七杂八的成本;所以周末到商场去依然是美国人的主流消费。正因为如此,美国社会的实体经济发展的非常好;因为人家那里的电商只是补充。而我们社会刚好相反,从电商启蒙、平台大战到全民狂欢(“双十一”)记录了中国电商产业的兴盛和变迁史;也见证了唯品会、京东、阿里巴巴等一批电商平台的崛起。在电商的崛起之时,我们社会的实体商业却在节节败退。如我们看到成立逾百年的老牌百货公司玛莎百货宣布正式退出中国内地市场,成为实体商业处境艰难的最新例证。
抛开现在的电商的价格造假和商家的预售刷单,再到物流的丢漏坏件以乃至各种网络诈骗等产业链条的种种病灶不说;就我们社会现在绝大多数人都在悠闲,我们真的有必要这么推崇电商吗?因为我们社会就是人多,而这样的模式刚好冲击的就是人浮于事的传统产业;这难道不是我们更应该反思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