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迷宫的法则
作者:胡绍宏
你能只说一句话,就能指导他人闭着眼睛轻松走出各种不同的迷宫吗?
职业规划也有这么简单的规律吗?
本文所讲的”走出迷宫的法则“是我在培训员工,讲如何进行职业规划时一定会首先讲明白的一个道理。
很多时候,当我们去做一件不能准确预知的事情的时候,往往不知道到底能不能做成,会遇到怎样的障碍,要走多少弯路,有没有更简单的方法……就像在走迷宫。
对于大多数大学毕业刚进入职场的新人来说,未来也像一座迷宫,我们才刚刚走到门口。
也有很多人,已经走入职场的迷宫,但过了3年、5年还在摸索,不断碰壁,甚至走了很多回头路。
一座迷宫,如果没有人事先告诉我们里面是个什么结构,我们走迷宫的时候,情形会怎样?一般会出现三种结果:
1.有人运气好,侥幸一次就走出去了
2.有人反反复复经过多次摸索尝试走出去了
3.有人总是走不出去
现实生活中,取得成功比走这些迷宫要复杂多了。有人取得了大的成功,有人小成功,有人不成功。
最后,人们都喜欢把自己的这些经验教训投射到子女的教育上来——走出迷宫者传授成功经验,指引成功路径,失败者告诫各种教训。
为什么大多数年轻人不喜欢听父辈的劝告?
因为他们都希望自己成功,而90%以上的父辈的成就都远远低于子女对自己的期许,因此,父辈的成就、经验和视野决定了他们的劝告子女们认为都不算是成功的经验——他们更愿意学习每天暴露在各种媒体中那些成功者的名言、语录和成功故事。
更何况还有一部分的父母,一生只求安稳,不愿意冒风险,所以给子女总絮絮叨叨那些风险低、看起来安全度高的就业和生存思维。
所以,很多父辈指引的这条职业道路并不是我们愿意选择的。
对年轻人而言,父辈几十年的阅历不想作为参考,自己又刚走到迷宫的门口,盲目探索的结果又会出现前面罗列的3中局面:
1.有人运气好,或者靠自己,或者遇到名师,侥幸一次就走出去了
2.有人反反复复经过多次摸索尝试走出去了
3.有人依然总是走不出去
有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案?当然有。
一种方式是有人事先给我们一张迷宫地图,这样我们就可以先做规划,少走弯路。
这里有一张迷宫图,请你在看到这张图之后试一试如何走出来,然后思考一下这几个问题:
1.从拿到这张迷宫图开始,你能够在20秒之内画出走出这个迷宫的路线吗?
2.没有图,直接走实地,你一定能走出这个迷宫吗?
3.有图,再走实地,你会先做什么?
4.如何指导另外一个人快速走实地?
5.不同的迷宫呢?
但更多时候,未来遇到的迷宫事先连图也没有,那么,要想走出各种不同的迷宫有没有规律可循?
——有没有更简单的指令,不告诉你每一个具体的迷宫走法,只告诉你一句话,就可以使每个人都能很轻松地走出任何迷宫?
有这种可能吗?
经验有时会过时,不具备普适性,所以我们需要探寻一种规律,这样更能适应未来的各种变化。
我小时候经常玩迷宫的游戏,面对每一个新的迷宫,都要重新费尽心思的寻找出路,每走出一个迷宫,都充满了快乐和成就感。终于有一天,在一本少儿读物——《我们爱科学》杂志上看到了一个“走出迷宫的法则”,从此,我再也没有兴趣玩迷宫游戏了,因为知道了这个法则,再去走这些迷宫已经太简单了,没有任何挑战性和趣味性。
其实,走出迷宫的法则非常简单,那就是:
永远靠一面墙走。
你再试试?
当然,靠一面墙的走法一定有很多走进死胡同然后又走出来的路径。
但是,它有两大好处:
第一,当大家都没有迷宫图的时候,都会在迷宫里面走入各种死胡同,但靠一面墙走是一定可以一次性走出迷宫的,甚至你只需要一只手扶墙,闭着眼睛都能走出来。
第二,如果有图,你也能以最快捷的方式找到解决方案:第一步,先靠一面墙画出一条走出去的路径;第二步,看看在哪些路口有进去和出来的重叠,代表里面有个死胡同,直接掐断那一部分路径,剩下的就是简洁路径了。
从对走出迷宫的探索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和个人成长及企业管理相似的地方。
第一,要有全局观。
第二,要避免每个人对每件具有相似性的事都通过不断试错的方式进行。
第三,要找出事物的共性,并得到简洁、准确的描述。
最初没有地图的年代,我们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找一个陌生的地方就得靠问路——有时还会遇到故意给你指错路的人。后来,我们出差到任何一个城市,都可以先在车站、书店买一份当地的地图,这样去哪里都基本上不要问别人了,自己可以根据地图和公交线路规划一个路径。
现在有了手机和GPS,无论去哪里都更加方便。
那么,职场有没有地图?有没有更简单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