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SAM第七届世界管理大会主席瑞典哥德堡大学经济与商法学院院长鲁尔夫•伦丁致开幕辞
IFSAM第七届世界管理大会会场
IFSAM第七届世界管理大会于2004年7月5日-7日在瑞典哥德堡市国际会议中心隆重举行。本届世界管理大会由国际管理学者协会联盟(IFSAM)和斯堪的那维亚管理科学学会主办,由瑞典哥德堡大学承办。本届大会的主题是:多元化和变革世界的管理。来自世界各地的管理学者和企业家聚集一堂,共同探讨这一主题。会议共收到281篇论文。中国管理学者和企业家20人参加了大会。
本届世界管理大会的主席是,瑞典哥德堡大学经济与商法学院院长鲁尔夫•伦丁。在5日的开幕式上,他向与会代表致欢迎辞和开幕辞,重申国际管理学者协会联盟在世界各国开发管理研究和教学的宗旨并宣布大会的各项议程。
在大会全会上,沃尔沃公司首席执行官汉斯奥洛夫•奥尔森首先做了“多元化和变革背景下的沃尔沃品牌管理”的基调发言,接下来的几个基调发言分别是安德鲁•康兹明斯基做的“变革实验室:波兰的管理和管理教育”、爱丁堡理工大学简•阿肯做的“作为设计过程的管理”和巴巴拉•扎尼亚沃斯卡做的“相似还是不同:变异和一致在组织形象建设中的交互作用”。
大会分环境管理、电子商务、人力资源管理、管理教育、市场营销、公共事务管理、战略管理、企业家理论、管理总论、组织行为、危机管理、产品开发和创新管理、管理中的女性、文化、财务和会计、国际商务、卫生管理16个专题学术论坛。
中国管理学者在本届世界管理大会上表现出色,在理论方面有较大的突破。长期以来,中国管理学科的建设以借鉴西方管理理论为主,而鲜有独立的创造。在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21世纪,中国的管理科学必须建立属于自己的同时也是世界性的理论体系。从中国学者所提交本届世界管理大会的论文来看,在此方面确有可喜的突破。
参加本届世界管理大会的中国管理学者有: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中共中央党校管理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孙钱章教授、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原副院长董新保教授、北京科技大学管理学院原副院长陈志诚教授、国际管理学者协会联盟中国委员会主席、复旦大学首席教授苏东水、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教授郑海航、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案例研究中心主任何志毅博士、辽宁大学文化传播学院院长高凯征教授、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许德祥教授、上海灵智营销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兼首席专家张羿、沈阳建筑大学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系主任杨兆宇教授、上海帕克菲尔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志良等。
在管理教育论坛上,英国剑桥大学克拉霍学院终身成员、北京科技经营管理学院院长,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原副院长董新保教授为会议提交并宣读了题为“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中国管理教育的发展”的论文。论文阐明了在经济全球化及WTO发展条件下对教育的影响日益加深,1994年乌拉圭回合制定的“服务贸易总协定”中第一次对教育服务的国际交流作了一定的规范。其次,论文对中国管理教育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发展趋势作了分析与探讨,指出中国管理教育正在经历着从传统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从单一的着重东方理论到东西方理论的交流与融合;管理教育的层次与办学形式的不断丰富与多样化;管理教育的国际交流不断加深;从单一的公办教育到公办民办共同发展;MBA教育在管理教育中的地位日益上升。
复旦大学首席教授、东方管理研究中心主任苏东水提交并宣讲了题为“中国的东方管理教育”的论文。论文阐明了东方管理学派“以人为本,以德为先,人为为人”的核心思想,指出东方管理的三大研究领域分别为“东方管理学”、“中国管理学”和“华商管理学”。论述了中国的“四书五经”,特别的《论语》和《红楼梦》对管理的影响。
在文化论坛上,辽宁大学文化传播学院院长高凯征教授提交并宣读了题为“管理的非语言性”的论文。论文的主要观点是不能有效地培养被管理者的责任心,就不会有成功的管理。而培养责任心的重要途径是非语言的。以培养责任心,强化凝聚力,提高当代管理水平为要旨的非语言管理系统可概述为五个方面:1、关爱体系。关爱行为设计及感染力效果,是关爱价格体系的根据;2、聚乐体系。聚乐,注重文化内涵的群乐、共乐,以名堂响亮的文体与节庆活动为支撑,以无等级狂欢效果为追求;3、践诺体系。功在守信与立信,是福利目标的具体化;4、行为示范体系。要点在于行为模式设计,具体性见于管理行为的程序性与目的性;5、审美体系。这是标志性形象体系的确定,体系性体现为风格化的整体性及被管理者的共创性。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许德祥教授为会议提交并宣读了题为“文化管理力”的论文。论文的要点如下:文化管理力已成为当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中国企业在实践中感悟到,文化竞争力的培育需要领导,领导行为也需要文化。简言之,需要从文化管理走向文化领导。为此,当务之急是需要培养文化领导者,着重文化影响力的塑造,自觉靠德行保持企业常青,善于控制情绪,能够承受失败,不受私利、旧习惯、成功经验等的束缚,做到和而不同。不强求有文化差异的跟随者都与自己的意见一致,做一个“联络型领袖”。
在管理总论论坛上,上海灵智营销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兼首席专家张羿为会议提交并宣讲了题为“现代企业的终结与后现代企业的兴起”的论文。张羿的论文整理自其刚刚出版的《后现代企业与管理革命》一书。这部横跨哲学、文化学、经济学与管理学的著作自今年5月出版以来,在中国已引起经济管理界的广泛关注,至今已有100余家网络及传统媒体进行了追踪报道或转载。其中,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网等进行了全程转载。张羿在宣讲中通过对经典现代企业理论进行分析得出现代企业模式已走向衰落的结论,并在国内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对后现代企业的内涵进行了较为完整的概括。张羿以其概念的新颖性和理论的突破性,引起了与会东西方学者的强烈关注。
张羿与第七届世界管理大会主席瑞典哥德堡大学经济与商法学院院长鲁尔夫.伦丁
在环境管理论坛上,沈阳建筑大学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系主任杨兆宇教授为会议提交并宣讲了题为“可再生资源的最优管理与控制”的论文。在这篇论文中,作者讨论了可再生资源开发的最优管理问题,给出了一种计算最优资源存量、最优总成本以及最优开发商数量的新方法,同时,得到一些存在最优解的充分条件。这篇论文的结论可以应用于一般的可再生资源开发管理实践之中。
上海帕克菲尔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志良的论文题目是:企业个性化管理,启动程序内动力。管理方法的教条化和管理原则的虚无论是管理业界的两大误区。学术界理论和企业界实践相互印证:尊重利益原则、注重创新原则、发掘内动力原则具有普遍真理性。将普遍原则同企业情境相匹配的应对管理才是最好的管理。管理同样存在表象和内在两个方面,流于表象的管理只能理顺秩序,注重内在的管理才能激发活力。企业的内在程序动力通过企业内部的流程互换,多因平衡,互动全力等具体管理手段来实现,企业管理的根本任务是启动企业内部的程序动力和空间全力。吴志良先生将上述原则和手段运用于上海帕克尔实业公司的经营战略,取得了显著成效。
国际管理学者协会联盟(IFSAM)是联系各国管理学院、商学院以及相关协会的国际性组织,它以推动学术研究为目的。是全球工商管理界极负盛名的组织。由FSAM主办的世界管理大会也是全球管理学界极具影响的盛会。此前,IFSAM曾分别在东京(日本,1992)、达拉斯(美国,1994)、巴黎(法国,1996)、马德里(西班牙1998)、蒙特利尔(加拿大,2000)和黄金海岸(澳大利亚,2002)举行过前六届世界管理大会。
本届世界管理大会会议主题——多元和变革世界的管理,在全球化背景下,对中国企业而言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成功的管理必须适应各地的具体条件。管理科学研究必须探讨在特殊环境下的管理实践,并且要用全球的视角——即使不是普遍的视角——加以分析。所以,世界各地的管理学者走到一起呈献各自的研究成果,有利于同行之间相互检验和讨论,也有利于各种研究方法相互借鉴。而管理学者的探讨结果对企业家,无疑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闭幕式上,大会主席鲁尔夫•伦丁宣布IFSAM第八届世界管理大会将于2006年9月28日-30日在德国柏林举行。会议的主题是:“加强管理回应全球化的挑战”。同时决定第九届世界管理大会将于2008年在中国上海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