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美国执念(修订)


  几处红色字为修正词句。文中有一句对法国历史不恭言论系法国公民莫泊桑之本意,非作者本意。如果法国读者读来感觉不舒服可以厉声辱骂中国腐败清政府为消解,以史为鉴可明智。

                                胡志平

 

想通过国际舆论告诉联大主席和联合国秘书长:全球裁核议案不要起步就进入死胡同。遵循共同责任但带有区别的原则,裁核路径应该选择按总吨位持续裁减方案,不宜选择按核品种裁核议案。

威胁人类的核武,是它的爆炸总吨位当量和拥核国家所持有的核武当量总量。不论你是什么品种,按爆炸当量和按总量比例逐步裁减,美俄中带头,其他拥核国家一视同仁。同样都是按比例,总量多的多裁,总量少的遵循相同比例。这是路线图的第一步。

第二步:针对核武总产能按比例去产能,同时按比例裁减军费,核能力强的和军费开支高的遵循相同比例,这实际就包含了共同承担责任但带有区别的分担各自责任的原则。

绝不能搞那种针对核武品种的裁减方案。这种方案为规避自我针对他国的“选择性裁核”提供了借口,换句话说,不想裁核的国家和霸权意识浓厚的国家才会选择此方案。因为它通向死胡同。

我知道,面对“按总当量比例裁核”之方案,可能不满意的国家高层是美国高层,这直接检验和考验着美国霸权对全球影响力的裁减。美国政界也公开说:自己国家在欧洲、中东、亚洲(搞霸权)经营已经70年有余。而且中情局联合台湾国安局在中国大陆搞颜色分裂经营也将近40年。投入智力财力人力之大令美国很难急流勇退。我不知道人们所判断的美国将成为裁核之最大阻力是否可信?

这个世界,当中俄美三元制衡机制成型后,美国霸权影响力的迅速衰退将是必然的,谁也阻挡不了。当前美国正在面临极其艰难的两种选择:要么体面退让、适度衰弱,且保持繁荣;要么不弃赌徒心理、总想最后翻盘,结果死得难看。

作为中国普通公民,我没有布热津斯基和基辛格的崇高地位,更没有帮助美国违逆客观规律、永久保持世界霸主地位的超级智力和才干,但是,却有提醒美国为什么应该体面退让、同时避免最坏结局的客观观察力。我与美国在中国的支持者持有俨然不同的思维和立场,时间会证明:美国霸权战略的虚幻性和眼前策略手段的盲目性将会自己挖坑埋葬自己。

下面列出的四个临界点正是美国霸权战略正在接近的死亡红线。请华府仔细梳理一下自己的战略、策略、险境是否三点一线?

第一临界点:当俄罗斯经济濒临崩溃时

俄罗斯是当前世界第二大军事强国。它也是经过“前苏联解体”痛苦后浴火重生的国家。这样的国家不会忘记自己过去的痛苦来自何方,更不会接受他国第二次强加给它的政治或经济崩溃险境。如果这一刻真的重新来临,它的唯一选择就是与强敌同归于尽。这些年,俄罗斯每天都有十足胆气敢与美国较量,而之所以没有爆发成一场毁灭性灾难,原因很简单:有中国的经济援助使它尚能看到自己的发展空间。只要没有走到崩溃的边缘,一场毁灭性灾难即可避免。

重演历史的国家,是那些忘记痛苦和历史教训的国家。“前苏联解体”会在俄罗斯重演吗?请美国三思。

第二临界点:当中国经济陷入被阻扰的发展困境时

中国是目前全球经济的发展中心,也是保持全球和平发展大格局的稳定中心。其有效避免两极分化的社会主义制度将使中国担负“两个中心”的使命还将持续很长时间。当中国经济陷入被他国阻扰的发展困境时,中国自身存在的社会矛盾因传统文化和政体优势将不会迅速激化,但问题是,整个世界将陷入危局。

作为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最大的国家,正是因中国保持中高速增长才自然而然化解了许多国与国之间的矛盾。回顾过去两次世界大战的起因,我们不敢去假设:如果中国过去30年也像西方多数国家经济状况一样不死不活、债务缠身,将会有多少国家动用极端手段去解决发展矛盾?将会有多少在国际乱局中壮大起来的“基地组织”可乘机对发达国家制造比“9.11”更为惨烈的事件?

发展,对世界各国同等重要。保护和利用好现有的发展条件就是守护世界和平;反之,就只有战争才能解决问题。而今天,一旦有世界大战爆发,蒙难几率最大的国家将是战争策源地和世界麻烦制造者。其时,不会再有看着别国打得热闹自己充当军火商的幸运者。在一战二战中充当全球军火供应商的历史不会重演。

第三临界点:当美国唆使盟友搅乱中俄美三元制衡机制时

现在全球各国都知道,美国若不愿放弃全球霸主地位,它同时也不会自觉接受三元制衡机制;当其领悟到三元制衡可使美国达成体面退让、适度衰弱、保持繁荣时,才会认可三元制衡机制。

在中俄美三元制衡机制中不存在利益分享,只存在风险共担和危局制衡。它是守成大国与新兴大国之间在其发展进程中存在相互矛盾又能够相互制约的自然形成的、可预见风险也可抵消危机的一种引领三国国力如何使用的互动机制。

其中,三国各自不同的政体是“三元制衡机制”得以构成稳定制衡力的核心要件。它不是人为的制度机制,而是自然的强制性的约束机制;它不能解决这个世界的发展矛盾,但能以此为基础为前提换取和平大局,并切实保障20国集团在全球发展中的引领作用。真正包含利益均沾和利益分配关系的是G20。希望新兴经济体和发达国家更多关注G20,不参与、不干预、不利用三元制衡机制。这个机制通常条件下可自然冲销大危局。

美国或认为:我美利坚在欧洲、亚洲经营了70多年,法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哪国不是我的盟友?“三元制衡”忽略得了美国的盟友么?答案是这样:“三元制衡”属于全球性危局担当机制而不属于利益分享机制,把可能的毁灭性灾难限制在既定区域,有利于多数国家不蒙受毁灭性打击。如果谁愿意被美国拉做垫背,请先问问本国人民是否答应?请先考量本国是否承受得了毁灭性打击?

因此认为,三元制衡机制被美国搅乱是临界点,其所招致的毁灭性灾难将不仅限于三国且将扩展到三国以外,情形十分可怕但其可能性几乎为零。原因是:美国的结盟机制存在严重缺陷,它的多数西方“盟友”主要是依靠中情局在世界各地的渗透势力挟持为盟友关系的,那种所谓的以意识形态划线的盟友关系早已不复存在。过去许多年,诸多西方国家领导人都在中情局监听监控下,有西方价值观而没有被中情局捏稳“把柄”的人将被“无疆界舆论”阻击失去选票。

先看英国:前前首相布莱尔与一位美国籍丽人有私情,而且泄露过国家机密。被中情局拿稳把柄后的布莱尔,毫无疑问要成为瑕疵情报的受领人,因此积极参与并追随美国发动了伊拉克战争。但,此一首相隐秘不慎被俄罗斯安全委和继任首相卡梅伦所察觉,为了避免在新一轮大选中再有类似人中选上位,卡梅伦宁可选择禅位,把权力直接交给不经大选的“黑马”——梅姐姐。卡梅伦在并无任何人“逼宫”的政治背景下做出这种选择,是给足盟友面子。

再看法国:法国连续多任总统均有丑闻被人掩盖和被拿稳把柄。萨科齐是其中之一。这位追随美国不仅参与过伊拉克战争而且率先发起过利比亚战争的总统,同样有丑闻被拿稳而不得不听人使唤,直到退位,他仍然是美国高层尚在揣摩的理想的再度竞选人。

一月前,萨科齐声称要让法国拥有欧洲最强大的军事力量。实则是针对三元制衡机制而言。但是美国政界高层和萨科齐一样,读书较少。他们忽略了法国史上不投降德国不屈服美国的戴高乐精神在法国百年一遇,也忽略了拿破仑的扩张野心不过是水中捞月和昙花一现。第二次世界大战一开打,法国政府立刻投降,整个官场不如妓女羊脂球的人格表现。所以,法国的传统文化只适宜丰富和发展艺术瑰宝,不适宜担待全球战争风险。况且,花了那么多欧元研制的先进武器,你一旦投降将归谁所有?归美国所有俄罗斯不答应。

萨科齐的豪言,难免惹怒了俄媒体。有媒体说俄罗斯只需要多按一个核按钮,法国就会被抹掉。这当然是不够理智的气话,相信俄罗斯不会那样想那样做。但逆耳忠言,听一听并无坏处。每一个西方大国都要学美国,在可能承受的灾难面前绝不把自己挺在前面。

三看日本:我们遵循邓小平“冷静观察”的教诲,对安倍晋三的表现不受网络杂音的干扰,静静观察了许多年。发现这也同样是一个被美国拿稳把柄的西方领导人。但不同是,安倍有他自己崇拜的政治偶像,很显然,他崇拜二战后日本的第一位首相——吉田茂。

二战后,日本首相吉田茂任期中的名声也不大好,对美国麦克阿瑟表现得卑躬屈膝。然日本,正是这个吉田茂在卑躬屈膝中的讨好之行为,为日本此后奠定了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基础。再看安倍:听人唆使修改和平宪法挑战中国,他做了,但修改宪法留下了余地;听人唆使挑战东海、搅局南海,他也做了,还好始终没有擦枪走火。

这种受制于人在夹缝中挣扎的政局,连天皇都看得很心痛、很累。面对首相在负重苦难中的挣扎,天皇看不下去了,想退位,说了一句中肯之言:“相信他有政治智慧(避免战争灾难)”。

今天的日本不是一个正常国家。它的首相期望和平发展却要看看盟主是否高兴;它想加入亚投行却怕盟主一脸阴沉。安倍晋三,你低三下四、阴阳两面,一时摆脱了日本首相被一年一换的窘境,但能否有政治智慧推动日本自我发现拥有独立自主追求和平之抱负的伟大政治家?对此,人民解放军将继续冷静观察并保持清醒头脑。

四看印度:美国一直在努力把印度拉入为亚太军力制衡盟友,也是为搅局三元制衡机制。印度是人口众多的大国也是新兴经济体,美国眼前偏向印度的战略选择,至少在15年内对中国利大于弊。15年后印度是否能对中国构成威胁,这要看印度的国运(略)。

可见三元制衡机制能所构成的核心条件是政体,其次,才是军力和综合国力。美国的战略思维总是主观假定大于客观规律。

第四临界点:当中国人内敛文化传统被演变成西式外露张扬时

中国人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可以从人的品性表现上,归结为两个字:内敛。这也是当前美国希拉里之流万分焦虑而不能化解的“中国难题”。想一想:美国中情局联合台湾国安局在大陆从事经济、政治和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活动已有将近40年,如今大陆虽然政体坚稳,但社会主义大厦在教育、司法、医疗、党政、基层组织、意识形态等各领域呈现的“破窗”已不是小数目。

可是,为什么中国民众不像西方民众、甚至不像接受西式文化教育的香港新一代那样,只为某个突发事件就能被人煽动并酿成一场浩浩荡荡的街头革命呢?

如果说1989年发生在中国的“6.4事件”是因中国高层领导人(赵紫阳)公开违反党的政治纪律而触发的,那么,当没有高层领导违纪引领时,面对社会不公,民众为何那般能忍耐?

美国政治精英和美国在中国的支持者找到了原因:那是中国传统内敛文化所致。他们没有看到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功绩远大于问题的存在,把“堪忍社会”的所有内因归于人的“品质内敛”。

于是,自2012年起,一场以“性开放”为冲锋号角、试图改变传统颜色的“文化大革命”开始酝酿。有人部署男女公开性交的场面,有人塑造露骨露点的性骚形象,有人让女大学生举起了“我的阴道告白”之招牌,还有淫秽图片、淫秽演出、毫无底线的性教育和“真人秀”,应有尽有一时泛滥成灾。甚至高校师长也在课堂上脱得一丝不挂。稍微文雅一点的是社会地位较高的丑男拥抱美女的那一刻,抱就抱吧,绅士一点呀,干嘛大声招摇美女“乳房真大呀”!

最善于抓机会鼓噪舆论的是西方媒体。在奥运会上,傅园慧称例假来了,用了洪荒之力拿到第三名。此话并无瑕疵,很正常。在中国,类似的有话直说,甚至没心没肺而外向的性格约占人口1%弱。但西媒却借题发挥把傅园慧奉为外向张扬的“性格英雄”,甚至比英雄郎平的地位更有时代感。接着,国内媒体的“性格表情包”像雪片一样飞满网络空间。似乎“中国梦”一夜间变成了“性格梦”。

这就能改变中国传统文化颜色吗?人们感叹上世纪60年代起源的美国梦——把中国变色希望寄托在第三第四代身上的执念,是否并不现实!而且,中国人的内敛、忍耐、中庸之品格,曾经多少次化解过中美之间的冲突。在中俄美三元制衡机制中,有俄罗斯民族毫无顾忌的外向品质已经足够,如果把中华民族也变成俄民族风格,两个“普京”对付一个美国人,这对美国来说,后果有多么严重!

我始终在喋喋不休地提醒美国的执念早已是战略、策略、险境三点一线——自己给自己挖坑埋葬自己。其实,你想改变中国人的传统颜色,我无丝毫动心。因为用美国300年的移民文化改造5000年中国传统文化,就像用小学文化改造大学文化一样,是笑话。

中国传统文化的厚重对人格品质的潜移默化作用,令西方人难以想象,它的传统观念是相互咬合的。不妨问:即便你把中国人的性格都改成了西式外向张扬的颜色,还有“中庸”行为方式呢,你能否改动?“仁厚”行为方式,你改不改?包括中国共产党的行为方式,也一样是有原则有底线的包容、仁厚和中庸,她不忘日本侵华历史,却能做到与之宽容相处。这样的党性、国格、人格有何不好?

中国老百姓喜欢围观,美国学者是否研究过这种文化现象及原因?告诉你:这就是“中庸”品行的外在表现之一。大家都遵循“出头椽子先烂”的原则,喜欢看别人如何公开表演,不情愿自己首先出头露面。所以,你尽管演也有人看,但跟者仍然是1%弱。

不过,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也有两种召唤效应超强的传统文化观念:一是“均贫富”,二是“御外侵”。当社会矛盾尖锐时,对外发泄和仇富发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容易集合民众或凝聚力量的两种发泄指向,而对官府发泄,则是排在两者之后的最后指向。而在最后指向前还有“反贪官”、“反奸臣”(古代称之为“清君侧”,现代称之为“除内奸”)两种可激愤民众的传统观念排列在先。

史上,国民党总裁蒋介石读书较少,不懂中华民族的传统认知和认知排序,所以他既不能“攘外”也无法“安内”而丧失政权。

在中国,仇外侵和仇恶富任何一念,只要有深得民心的领袖登高一呼,立刻举国响应。为什么面对社会贫富差距拉大、面对美国航母一而再再而三地闯入中国南海,中国民众能够忍耐?答案只有一个:没有深得民心的领袖之召唤,民众不会铤而走险。他们始终相信:中国共产党会用更合适的施政方略逐步解决中国发展难题。

当然,中国传统文化也有缺陷。尤其表现为没有集中统一和正确领导的地方,那里的人心便是一盘散沙。两千年封建社会造就了中华民族向心而凝聚的传统和习惯,却未能造就人人依法行事的自觉的理性思维。改革开放后,党曾经忽略了许多领域不能丧失集中统一,不能让民众找不到向心力。人们看到十八大以后的中共其阵地意识在加强,曾经放弃的许多阵地又一一收复,中国将会变得更强更好。

    今天,该是美国政界放弃70年执念的时候了!我的话有点喋喋不休。我没有布热津斯基和基辛格的崇高地位,但我有置身事外(非世外)的观察力;我与美国在中国的支持者有着截然不同的思维和立场,但我从来没有做过给美国挖坑的事。

 

                        胡志平,2016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