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脱硝技术的发展方向


      由环境保护部和国家质检总局共同发布的《火电厂大气污染排放标准》(GB132232011)201211号起正式实施,其中要求新建机组2012年开始、老机组2014年开始,其氮氧化物排放量不得超出100mg/m3。这对脱硝技术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但目前国内氮氧化物的控制主要依靠低NOx燃烧控制技术,燃烧后的烟气脱硝技术在国内的研究和应用还相对较少;部分脱硝设备老化,脱硝技术薄弱,高端技术被国外垄断等等,针对此现状,作者提出如下几点建议:(1)加强技术引进及技术转化。一方面通过技术引进与技术合作,引进国外脱硝高端技术;另一方面加强技术研发,努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脱硝技术,同时加大对SCR催化剂的研究及脱硝新技术的开发。(2)开发具有中国特色的脱硝技术。SCR脱硝工艺是一项投资及运行成本高,且反应温度高的脱硝技术,针对我国国情,应开发适合我国的低温SCR技术,并降低脱硝成本,同时着力发展SNCR与其它如SCR、再燃烧技术、NOx燃烧器等技术的联用脱硝技术,达到既降低成本又提高脱硝效率的效果。(3)开展脱硝新技术及各种技术的联用的研究。目前SCR-SNCR混合脱硝、微波-SCR联用、生物络合联用等脱硝技术联用的技术研发已经出现,但工业化放大研究还未出现,因此加强新技术及联用技术开发,形成若干拥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适合我国国情的脱硝新工艺、新技术,力争有所突破,使我国在烟气脱硝市场上占领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