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科城发展管见(二):农科城的城市功能研究


农科城发展管见(二)

——农科城的城市功能研究[1]

熊义杰

(西安理工大学,西安 710054)

摘 要:杨凌农科城的特色定位是:立足农业科技示范,突出现代农业特色;发挥科技优势,凸显农业科技特色;依托自然区位条件,塑造田园生态风光。与此相适应的城市功能包括:区域经济中心功能;全国农业科研中心功能;全国农业科技贸易中心功能;农业科技示范中心功能;另外尚需要一定的基础功能和辅助功能。

关键词:杨凌农科城;城市功能定位;城市功能分析

城市功能研究一直是专家学者所热衷研究的课题之一,但由于研究的角度不同,不同的学者对城市功能的定义与分类也有所不同的。孙志刚博士在《城市功能论》一书中认为,“城市功能亦称城市职能,是指城市在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所承担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任务和所起的作用。”梅保华将城市功能分为主要功能和基本功能。符曜伟认为,城市功能指城市本身所具有内在的功效和能力。从全社会角度考察,城市的功能可分为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刘歧等人认为,城市功能可分为:主导功能、一般功能、基本功能三类。综合各方面观点,本文认为城市功能是城市基于自身的各种资源、内部结构(包括组织结构和产业结构)、地理位置等因素所决定的一个城市在国家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中应发挥的作用。城市功能应分为主要功能,基础功能,辅助功能三个方面。城市功能研究的目的是对现有的功能进行评价和分析,以此对城市未来的发展进行定位。

杨凌农科城,作为全国独一无二的农业“硅谷”,近几年一直受到各方面专家学者的关注。在关注杨凌取得的诸多可喜的优秀成果的同时,应当更加关注如何最大限度的发挥杨凌作为中国唯一的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的作用及其城市日后的发展方向。因此有必要对杨凌农科城城市功能展开研究,以便更好地发挥杨凌在陕西乃至全国的示范作用。

一、杨凌农科城的特色定位

根据杨凌农科城的自然和人文社会条件,我们认为杨凌农科城的特色定位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立足农业科技示范,突出现代农业特色

这一特色,既是由农科城的各种条件决定的,也是建立全国惟一的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的根本要求。但这种农业不是传统的经验农业,而是科技指导下的现代农业,不是一家一户的小农业,而是大规模的社会化生产的大农业。也不是只有农业生产的单一农业,而是农业上下游产业协调发展,包括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农产品加工一体化的综合农业。也就是说要通过示范,让每一位到达农科城的人在这里能够看到中国未来农业的前景和雏形。

()发挥科技优势,凸显农业科技特色强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是人类社会文明历史发展总结出的一条不变真理。农科城的第二个特色就是鲜明的农业科技特色,即能够将科学技术运用到现代农业发展中,实现高新技术与现代农业的结合。未来的农科城不仅是一个农业科技特色城,更重要的是一个农业科技和商贸城,是向中国与世界传送农业科技信息的农业科技成果的商贸中心。要通过农业高新技术的示范,使农科城既成为中国农业科技成果扩散的高地,也成为农业科技要素(包括人才和资金)聚集的硅谷,最终使杨凌示范区成为一个造福于农民、服务于农业,受惠于农村的名副其实的农科城。

()依托自然区位条件,塑造田园生态风光

根据杨凌示范区的独特地理位置与优越的自然环境,目前农科城已充分显现出生态旅游、田园风光以及绿色农业为一体的园林特色。具体来说,现代化的杨凌农科城应该是:以人为本,以农业科技教育发展为先导,以农产品加工工业为核心,以绿色农业为基础,以自然生态旅游为纽带,将城市生活空间,生产环境和自然生态环境协调一致的园林化、信息化、智能化、现代化的田园风光城市、生态城市和园林城市。

二、杨凌农科城城市主要功能分析

()区域经济中心功能

区域经济中心是指在社会分工中,中心城市与周围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这种经济联系主要表现为中心地区工业对周围地区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而这一区域不应是人为的行政区划,应当是按劳动地域分工理论形成的一种客观存在的经济区域。区域中心城市通过积聚和发散作用推动周围地区经济的发展。杨凌农科城因为具有以下要素因而必然将成为一定范围的区域经济中心:

1.便利的交通条件。交通是作为经济中心的必要条件。杨凌农科城具有便利的交通条件,陇海铁路线和西宝高速公路横穿杨凌农科城市区,物资可以顺利进出。

2.较强的经济实力。2003年示范区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达到28亿元。经济实力的强弱决定城市吸引人才和资金能力的强弱。随着企业数目的不断增加,产出的不断增多,杨凌农科城已经具备了作为一定范围区域经济中心的经济实力,可以产生较强的集聚和辐射能力。

3.国家的大力扶持。杨凌示范区由中央17个部委和陕西省实行共建,政府各个部门对示范区的支持力度相当大,这是杨凌农科城发展的最有利条件之一。

杨凌农科城的区域经济中心功能将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工业品生产中心。农科城中企业所生产的工业产品,使农科城成为工业产品的生产和供给中心和工业产品的主要生产基地,周边农村所需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和一些生活用品主要来自农科城。

2.农业科技发展中心。农科城拥有众多的农业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拥有先进的科研手段和信息网络。如此密集的科技要素密度,会产生丰硕的科技成果,转化成各种实用技术,辐射到城市周围地区,推动这些地区的发展。

3.商品贸易和流通中心。农科城农贸市场繁荣,目前已经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农贸产品批发和零售市场、生产资料批发市场、金融市场、日用消费品批发市场,技术市场等。

4.周围地区的物资周转中心。杨凌(含武功)是周边县域包括乾县、周至、岐山、扶风、眉县等地的客货经西宝高速公路和陇海铁路线进出西安的必经之地,大量的物资都是通过这里进入西安的。

据有关部门统计,杨凌通过向周边地区辐射的经济效益已从1997年的20亿增加到2001年的100亿元,辐射效益累积已达400多亿元。这在事实上已经肯定了杨凌农科城的区域经济中心功能。

但杨凌农科城作为区域经济中心还存在着一些明显的不足:(1)经济总量较小。虽然杨凌农科城近几年的经济实力在逐渐增强,但由于基数较小,总量仍然无法与大中城市抗衡。(2)产业结构单一。杨凌农科城利润在1 000万元以上的28家企业都是农产品加工、制药以及与此有关的行业,长期下去不利于城市的发展。(3)处于西安的辐射范围之内。由于自身实力的原因,无法与西安争夺周围的生产要素。(4)没有形成自己的龙头企业。虽然杨凌农科城的企业很多,但与形成符合农业高新技术企业的要求相比,其经营规模、组织形式不够。而且企业缺乏优秀的经营管理人才,长期发展的后劲不足。

()全国农业科研中心功能

1.科研硬件因素。科研硬件是决定杨凌农科城具有全国农业科研中心的直接原因,杨凌在1999年整合后仍有2个农林院校,16个省级以上学会。其农业方面的科研硬件成为科研中心的必要条件。

2.人才因素。光有硬件是不够的,“软件”人才才是成为科研中心的充分条件。杨凌农科城是一个学科齐全的农业科技城,区内集聚了农、林、牧、水领域64个学科的4 000多名科技人才,是农业科技人才聚集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

3.政策因素。农科城建立的目的之一就是成为农业科教中心。江泽民同志关于“努力研究和应用科技成果,为我国农业现代化作贡献”的题词,也是全国人民对杨凌农科城的殷切希望。

这些年杨凌农科城作为全国农业科研中心取得了不扉的成绩:共取得科研成果126,获国家级奖6项、省部级奖59项、国家专利40项。其中动物克隆技术、干细胞研究、杂交小麦等研究水平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小麦育种、旱作农业、节水灌溉、植物资源保护开发及综合利用、家畜生殖内分泌与胚胎工程、黄土高原综合治理等领域居国内领先水平。这些可喜的成绩一方面肯定了杨凌农科城的农业科研中心的功能,另一方面也会更进一步提高和巩固杨凌农科城作为农业科研中心的地位的。

目前尚存在的问题有:(1)技术研究与市场脱节。研究人员与企业之间的沟通机制不健全,往往造成研制与市场需求之间存在一个时间差,再加上部分企业人员对一些科技成果的实用价值认识不够,形成了科研成果转化的滞后性。(2)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示范区长期以来以科研、教学为主,科技转化能力弱,没有形成区域产业优势。不少科技成果鉴定后就被束之高阁,转化率仅为30%~40%,形成规模的不到20%,从而导致科研成果的贡献率降低,科研人员的人力资源未得到充分开发利用。

()全国农业科技贸易中心功能

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是科研的主要目的,但是转化需要大量的资金,单靠一个城市是不可能完成全部成果转化的,所以如何将剩余的科研成果顺利地转移到需要的企业手中,变成现实的生产力是主要难题之一。为了解决这一问题,1994年起,国家的16个部委和陕西省政府每年都联合主办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而且随着杨凌农科城的城市功能的不断完善,科研水平的不断提高,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2000年已经和北京科技周、上海工博会、深圳高交会一起成为国家重点支持的四大科技展会。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不但吸引了全国各个省、市、自治区的企事业单位,近几年国外企事业单位也大量参展。据统计,前八届农博会共有来自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和美国、法国、日本等25个国家和地区的3 300多家国内外涉农企业、农业科研教学推广单位和中介机构以及480余万客商和群众参观、参展;项目投资及技术和产品交易额累计340多亿元。举办的实用技术培训和咨询活动超过17万人次。通过农博会,一大批农业高新技术成果得到转化,大量实用技术得到推广,科技、人才、资金、物资等方面信息得到迅速扩散和辐射,科研成果能迅速转化。

所有这些都已表明,杨凌农科城已经具备全国乃至世界的农业科技贸易中心功能。

()农业科技示范中心功能

目前,我国中低产田面积约占全国耕地面积的2/3,科技对农业的贡献份额也仅有35%,灌溉水的利用和化肥的利用率均低于40%,主要农产品单产水平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水平远远低于发达国家。要提高我国农业科研和农业生产水平,就必须强化应用性农业科学的研究、开发力度,国家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的建立,就是要成为我国应用性农业示范的重要基地。

6年来,示范区按照“由远及近、重点推广”的原则,积极探索科技示范的有效途径和方式,在实践中探索出“政府组织、企业带动、科技支撑、农户实施”的示范模式,“公司+科教人员+基地”的办法,在国内建立起一批企业化运作的实验、示范基地。2001年共引进径云、绿洲湾等21个农业企业和项目,总占地140公顷,总投资5 000多万元。而且在区内发展的同时,杨凌向区外的示范和辐射作用也在不断加强。杨凌在区外的示范、辐射主要是通过建立试验与示范基地而发挥作用的。目前示范区在陕西省内的6个地区建立了13个试验与示范基地,在西部其他省区建立了44个区域综合治理、旱作农业、林果业、畜牧业、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等五类试验与示范基地。一些入区企业也纷纷在全国各地设立基地。杨凌中富生物工程公司在江苏淮阴、宁夏银川、山东青岛、内蒙古临河等地建立6 667公顷基地;杨凌金坤、科元等公司在陕西商州、渭南、三原等地建立了种羊、种牛、肉牛及饲料基地;仅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1年就建立各类农业示范农田1.3万公顷,示范户500多个,重点示范推广实用新技术50多项,引进推广农林草新品种40多个。而随着杨凌农科城的不断发展、企业和资金的不断涌入,农业科技示范的作用将会得到进一步加强。

当然这方面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是农民的文化素质差,对科技示范大部分被动接受。此外,对全国的辐射力度尚需加强等。

在这四个主要功能中,全国农业科技研究中心和示范中心功能最具本质属性,这是因为杨凌农业示范区成立的目的是要充分发挥杨凌的农科教整体优势,通过农业高新技术的产业化和科技示范,推动我国干早、半干早地区农业尤其是西北地区农业的现代化。而基于这样的目标,杨凌农科城的城市功能定位只能是全国的农业科技研究中心和示范中心。而且以杨凌现有的各方面资源要素来看,虽然经济实力一直在增强,但由于距离西安和宝鸡比较近,其城市聚集能力和辐射能力相对较弱,因此,农科城的区域经济中心功能尚有待进一步发挥。而农博会虽然近几年影响力越来越大,但这是以科研和示范中心功能为依托的。所以将全国农业科技研究中心和示范中心功能作为城市的功能定位是符合城市发展目标和客观事实的。

三、杨凌农科城的基础功能

城市的基础功能是城市的载体功能,它既是保证城市正常运转的基础也是保证城市主要功能得以实现的前提条件,更是城市能够得以发展的基础。城市基础功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城市对外部的吸引和接纳的力度,当然更影响到城市主要功能的发挥。城市的基础功能从内容上讲,是城市供应各种能源,提供居住和生活条件的功能,即水、电、热、交通、住房条件。所以城市的基础功能是用城市的基础设施来评价的。城市的基础设施指为城市经济活动,社会活动和人民生活创造共同条件并提供服务的社会性公共设施以及相关的产业和部门,这些产业和部门往往被视为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的象征。

杨凌农科城以前的基础设施非常落后,“行路难、住房难、就医难、子女上学难、就业难、男青年择偶难”的历史是当时情况的真实反映,而这也一度成为制约杨凌农科城发展的主要因素。而从1998年以来,杨凌农科城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0.1亿元,其中基础建设投资17.6亿元,城区面积、住房面积、道路设施、绿化环境、通信设施都有了较大程度的改善。而随着高标准的国际会展中心、创业大厦、中小学校、幼儿园、医疗中心等配套设施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可以说杨凌农科城已经具备了保证城市生产和居民生活正常运行、城市正常运转的客观条件,具备了发展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的良好硬环境,基础功能已经比较完备。

虽然经过几年的大力建设,但由于基础薄弱,硬件措施还远远没有达到承载周围经济的能力,第三产业的发展也远远不能满足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要求。

四、杨凌农科城的辅助功能

辅助功能可以说是主要功能和基础功能的“副产品”。辅助功能的大小和作用的发挥与城市的规模和实力有关。杨凌农科城的辅助功能主要是特色旅游功能。旅游功能本属于经济功能的一个方面,但由于到杨凌的旅游是以农业观光和科技旅游为主的特色旅游,而这种旅游在全国范围内比较少见,所以需要单独提出来。

杨凌在近几年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特色旅游正在成为示范区发展的一个新亮点。据统计,2001年杨凌示范区接待中外游客110多万人次,实现旅游创收1.1亿元。随着旅游热的到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一些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种、养殖科研基地相继对外开放,供游人参观。众多的实验、示范基地、设施农业基地的开放和参观,不仅使游人接受了科普教育,也使游人感受到了自然界的神奇和农业科技成果所带来的生活巨变。杨凌旅游业发展势头良好,对区域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关联、带动作用。

杨凌农科城的旅游功能虽然发展势头很好,但目前还未形成规模,如何加快发展速度,带动第三产业,使其成为农科城经济新的增长点,发展成为主要功能,是杨凌农科城发展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杨凌农科城因其特有的科技资源优势和地理条件,具备了成为全国农业科研中心功能、全国农业科技示范功能、农业科技贸易中心功能和区域经济中心功能等功能。但因其特殊的城市目标和客观事实,将全国农业科研中心和示范中心功能作为其功能定位。而且由于杨凌城市化发展相对滞后,所有功能都有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比如经济实力较弱、产业结构单一、示范区范围较小等等弱点。如果这些问题都逐一得到解决,其中心功能将进一步得到发挥,同时其它功能也将会得到大大强化,最终必然使农科城成为集农业科研、农业示范、农业科技贸易中心功能为一体的,具备完善的城市基础功能和一定实力的区域经济中心城市,成为农业科学家、农业企业家以及农业上下游相关产业的研究开发人员都能安居乐业、乐于奉献的神圣乐园,成为有志的优秀青年人才圆梦的地方。

参考文献:

[1] 孙志刚.城市功能论[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8.

[2] 赵京兴.北京的城市功能与首都经济的基本特点[J].社会经济发展,1996,(5):15~20.

[3] 李松柏, ,王耿红.杨凌示范区人力资源现状与开发[J].陕西农业科学(农村经济版),2001,(10):12~14.

[4] 刘雪梅.杨凌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及推广[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1999,(7):33~34.

[5] 张光强.在杨凌示范区成立五周年庆祝会上的讲话[Z].2002.

[6] 张思言.城市功能研究[M].武汉: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1990.

 



[1] 本文曾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月第5卷第4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