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信用货币行使国际货币职能的基本原理及其经济影响
1.信用货币成为国际货币的前提条件。如前所述,在以纸币作为表现形式的国际信用货币条件下,纸币之所以具有价值,其在一定程度上是基于国家政治权力所强制赋予的结果。而从目前全球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美元等货币虽然是纸币,但却可以充当世界货币的职能,其在一定程度上预示了以纸币作为表现形式的国际信用货币,其政治权力的强制性已经越出了国界,这在很大程度上对于目前的“国家”概念产生了较大影响。笔者认为,在国与国之间政治权力相对独立的条件下,一些国家的信用货币之所以能够成为国际货币,其与以下因素密切相关。
第一、纸币发行国对于全球的政治、经济和军事优势。理论上而言,国际信用货币发行国要想使其信用货币成为国际货币,就必须在全球拥有较强的政治影响力,使其它国家政府承认国际信用货币在本国流通的法定性,同时国际信用货币发行国还具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其本国生产的使用价值形态商品在全球经济总量中占有较大份额,从而使其本国信用货币的发行具有较多的使用价值形态的商品做支撑,而其本国信用货币发行的增减变化,都会对全球经济运行产生重要影响。由于国际信用货币的流通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依靠强制性手段,因此,国际信用货币发行国拥有雄厚的军事实力,也是保障本国信用货币在全球流通的必要手段。
第二、全球对于国际信用货币发行国生产的商品或金融产品存在较大的刚性需求。从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形式分析,无论是黄金商品货币形态,还是以纸币作为表现形式的信用货币形态,实现由货币作为表现形式的价值形式向以商品作为表现形式的使用价值形式过渡,是货币拥有者的最终目的。因此,对于国际信用货币发行国而言,虽然其凭借本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优势,拥有国际信用货币的发行权,但是,要想世界各国真正地承认并使用该国发行的国际信用货币,该国发行的国际信用货币进入其他国家流通市场之后,其他国家可以运用该国发行的国际信用货币,向国际信用货币发行国购买商品。如果其他国家向国际信用货币发行国购买的商品,本国也可以生产或者国际信用货币发行国之外的其他国家可以生产,那么,本国就可以通过自行发行货币或者与其他国家相互交换货币的方式,来购买相应的商品,而不需要通过取得国际信用发行国发行的货币,到国际信用货币发行国购买相应的商品。就此而言,国际信用货币发行国发行的货币之所以能够成为国际货币,还要求国际货币发行国生产的部分商品或提供的金融交易产品,对于全球其他国家具有较强的不可替代性。换而言之,国际信用货币发行国之外的其他国家,对于国际信用货币发行国生产的商品或提供的金融交易产品,具有不可替代的刚性需求。在这种刚性需求作用下,其他国家必须通过占有国际信用货币发行的国际货币,才能实现这些需求。国际货币发行国之外的其他国家对于国际货币发行国生产的商品或提供的金融交易产品所存在的刚性需求,使国际货币发行国发行的信用货币在全球存在较大的需求市场,从而为国际信用货币发行国发行的货币成为世界货币提供了可能。
第三、国际货币发行国发行的货币成为大宗商品或金融产品的主要结算货币。从全球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发展的现状来看,在信用货币体系下,由于各国发行的货币品种存在很大差异,而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各国在实体经济领域开展的贸易活动越来越大,各国金融资本之间进行相互投资的活动也越发频繁。在此背景下,如果按照国与国之间汇率关系,来进行贸易商品的交易和金融产品的投资,显然存在着较大的困难。为了便于提高全球贸易活动的运行效率,提高金融产品的投资效率,对于一些全球各国所需要的商品以及金融投资产品,进行统一的标价就具有很强的客观必然性。就国际货币发行国而言,取得本国货币在全球大宗贸易商品以及全球金融投资产品的标价权,是其将本国信用货币发展成为国际信用货币的一个重要步聚。而国际信用货币发行国一旦取得了对于国际大宗商品贸易和金融投资产品的标价权,那么,全球其它各国对于国际货币发行国发行的信用货币就具有较大的需求刚性,由此决定了国际货币发行国发行的国际货币,在通过其本国生产的商品为其发行的信用货币提供使用价值形态支撑之外,还可以通过以国际信用货币标价的其它国家生产的大宗贸易商品以及以国际信用货币标价的相关金融产品的方式,为其国际信用货币的发行,提供必要的使用价值形态支撑。
2.国际信用货币发行对于国际信用货币发行国的经济影响。总体来看,国际信用货币发行对于国际信用货币发行国经济运行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具体言之,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国际信用货币发行国向全球收取铸币税。如同本国信用货币发行是本国政府向本国居民收取铸币税一样,国际信用货币的发行,也是国际信用货币发行国向全球其它国家收取的铸币税。在现代信用货币体系下,国际信用货币的发行成本远远低于国际信用货币所代表的价值,就此而言,国际信用货币发行国通过国际信用货币发行的方式,可以实现相对于全球其他国家财富的净流入。理论上而言,国际货币发行国向全球其他国家取得的铸币税收入等于国际信用货币发行额中流出国外的数额[1]。
第二、全球经济运行在很大程度受制于国际信用货币发行国的经济政策。由于国际信用货币在发行之后,需要通过与全球商品或金融产品相交换的方式,来实现其由价值形态向使用价值形态的转换。因此,与本国信用货币发行对于本国经济会产生重要影响一样,国际信用货币的发行,同样会影响全球经济。特别是在国际铸币税所引发的财富流入效应影响下,国际信用货币发行国在不影响其本国信用货币作为全球国际信用货币的条件下,必然会通过大规模的信用货币发行方式,向全球征收更多的铸币税收入。随着国际信用货币流通规模的大幅增加,国际信用货币发行国可以通过国际信用货币发行量的增减控制,调控全球经济,其对于全球经济的作用路径,与本国信用货币对于本国经济的作用路径基本一致。
第三、国际货币发行国利用其国际信用货币发行的优势,向全球其它国家施加政治、经济和军事影响。由于国际信用货币发行国发行的信用货币在全球经济运行中承担了国际货币的职能,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进一步加深的情况下,国际货币发行国可以利用其所处的国际货币发行国的地位,通过其本国发行的国际信用货币援助的方式,控制被援助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与此同时,国际货币发行国也可以通过控制其发行的国际信用货币流向的方式,对于全球其他国家的经济运行产生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