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投应该投什么?


  中投公司当初成立的目的可能有三个:一是发行1.55亿特别国债吸收流动性,二是收购汇金公司并继续金融业改造,三是尝试海外投资为外汇储备管理开辟新的途径。从结果来看,第一个目的是不必要的,第三个目的是失败的,只有第二个目的是延续了汇金的成功,并且还在继续扩大战果,将来还会更成功。从国家理财的角度来看,中投需要战略转型,否则没有继续存在的意义,保留汇金就够了。  汇金的成功是在市场极度不看好中国银行业前景的时候,有人看到了它的战略价值。建行在香港上市的时候曾跌破发行价(2.3港元),但也有基金大把买入,我问过这些买入的基金经理他们买入的理由是什么,他们说,如果中国经济好,银行一定好。中投本来在海外也有这样的机会的,美国次贷危机的时候美国的优质资产极度低迷,因为所有人都缺现金,而中投手上有大把的现金,如果中投大量买入美国银行、高盛、IBM和石油公司的股票一定是可以赚大钱的,但是中投显然没有那么做,反而是在市场平稳以后才四面出击。这是典型的散户思维,用这种方法中投不可能在海外赚到钱的,因为中投的资本金是人民币特别国债,既要付利息又要承担汇率损失。  中投成立的时候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是7.7,现在是6.3,几年之后我们会见到5.0,加上每年超过4%的利息,中投几乎没有可能在海外赚到高于资金成本的收益,即使巴菲特也难以做到。借人民币到海外投资在正常情况下是赚不到钱的,除非有特殊的机会如金融危机,或者投资对象有特殊的技术做同行业并购。正因为如此,才有那么多海外资金要进入中国,中国才有那么多外汇储备。借外币买人民币资产是顺水推舟,借人民币买海外资产是逆水行舟。  中投应该移植汇金的成功模式到其它行业,投资那些市场短期不看好但具有战略价值的产业,比如说,地方融资平台、太阳能、新能源汽车、重型机械,等等。地方融资平台的资产大部分都是非常优质的基建项目,但短期内没有足够的现金流,中投如果收购这些项目长期的回报一定会很好,就像当初的汇金投资困境中的国有银行一样。中投应当调整战略,减轻海外资产尤其是日本资产的比重,增加在国内基建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资。这比投资日本的什么电力公司或英国的机场回报要好得多,投资于人口下降经济下沉的国家的基建怎么能赚钱?还要考虑汇率风险!投资于中国的未来才是中国投资公司的使命,也是成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