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如是说:思考·改革·转型·探索》正式开卖


目前,我的新书《中国经济如是说:思考·改革·转型·探索》,已经正式开卖了,在网上有十几处卖家,分别是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微店,当当网北京图书大厦旗舰店,当当网亚运村图书大厦图书专营店,京东北发图书网专营店,亚马逊自营店,淘宝网(舒心文斋,北京玉苑书店,永兴文化书店),等等。

 

 

眉坞网记者:请首先简要谈一下《中国经济如是说》的重点内容是什么?

苗实:本书的重点是经济学与中国经济研究,尤其是后者。在中国经济研究这一大的方面,集中探讨了三个问题,制度问题,宏观问题,和三农问题。在经济学这一小的方面,一个是进行了经济学的大反思,另一个围绕新结构经济学进行了深入剖析。

眉坞网记者:您读书研究这么久,作为独立经济学家,有哪些值得一提的经济学新思想?

苗实:读书半生,经济研究十九年,通过近七年勤奋创作,我有经济学与中国经济著作《中国经济如是说》。其中,有以下若干值得一提的经济学新思想。第一,探索性阐释了“新痛苦指数”的经济学新思想。第二,探索性阐释了“大小经济学”的经济学新思想。第三,探索性阐释了“新三元悖论”的经济学新思想。第四,探索性阐释了“以改革开放为核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经济建设”的经济学新思想。第五,探索性阐释了“新结构经济学自由派”的经济学新思想。大家都知道,林毅夫老师是新结构经济学政府派,其理论基石建立在中国改革开放这三十多年经济实践之上,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但是,我把林毅夫老师新结构经济学中的政府对产业的扶持剔除掉,保留了“市场经济条件下之比较优势+后发优势+基础设施(包括硬件和软件)”,再有“制度创新+技术创新+产业升级”,来更为一般地为发展中国家经济服务。当然,我只是探索性阐释了这些经济学新思想,还缺乏严格的科学论证,包括实践检验,这样的话,必定会产生比较大的争议,尽管在未来经济学道路上,我还会不断去研究和继续去完善。

眉坞网记者:您对自己的《中国经济如是说》,具体是怎样一个定位?

苗实:如果用一句话来讲,《中国经济如是说》就是大众化的经济学或中国经济观点读本,与专业类教科书明显不同。可以说,经济学或中国经济观点就在以人为核心的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经济学或中国经济观点,本来没有什么神秘的。不过,因为多数的经济学家都是用高深的语言来谈经济学或中国经济观点,所以使社会大众反而糊涂起来,以为经济学或中国经济观点太艰深难解了,没有方法可以和它们接近。而且,这种错误的观念,不能不说是由过去谈经济学或中国经济观点的经济学家们所造成的。现在,通俗化的《中国经济如是说》的出版,就是要打通经济学或中国经济观点与社会大众之间的渠道,进而使社会大众都可以轻松愉快地学习了解经济学或中国经济观点。也就是说,我的这本书是用最通俗的笔法,日常谈话的体裁,融化专门的理论,使社会大众这一大类读者不必费很大气力就能够接受。那么,这种笔法,在目前经济学界中还不多见,或许可以算作是一大贡献。更进一步讲,《中国经济如是说》不是经济学或中国经济观点的细化到极致的专业教育读本,而是经济学或中国经济观点的极为宽泛的通识教育读本。当然,在其他学科,也有类似的满足社会大众的通俗化作品,譬如蔡东藩的历史系列和南怀瑾的国学系列等等。

 

专家读者评语或推荐语

我是欢迎批评和争论,对于学者来说,不怕别人误解他的理论,而是怕别人忽视他的理论。批评即使错了,至少也会引起人们的关注。当然,严谨的评论是不能根据报纸、网络上断章取义的标题来进行的。另外一个理论是不能用另外的理论或观点来证伪的,而仅能从一个理论的内部逻辑是否严谨或根据理论的逻辑所做得推论和所观察到的经验事实是否一致来证伪,这样的评论和争论才能推动学术的进步。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参事,北大国发院名誉院长林毅夫

我和民间独立经济学者苗实先生不曾谋面,也不完全同意他的某些观点,但我钦佩他敢于面对中国经济现实和挑战理论权威的勇气。他的经济学知识几乎完全靠自学,观点来自草根,来自田野,更来自独立思考。我看其中不乏真知灼见,可以启发人们深入思考,特此推荐。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部长徐洪才

拜读学者苗实先生大作《中国经济如是说》,深感作者思考中国经济问题顶天立地,有高度,有见解。顶天,就是紧扣国家发展大势,从报国角度思考问题;立地,就是紧密结合中国实际,不是照搬照抄别国理论。这样的研究,对读者而言,是有参考价值的。值得大家一阅。

原国家统计局局长,现民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邱晓华

独立学者用独特眼光解释身边的经济现象。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郑风田

《中国经济如是说》一书,是用自由精神、独立精神、说真话精神、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从而被誉为苗实精神而一气呵成的一本经济学著作;其草根性决定了是一本非常接地气的经济读物,务实性决定了是一本对经济实践具有指导作用和意义的经济著作,综合性与广泛性决定了其涉猎范围广、从中可以学习借鉴各个方面对经济难点疑点热点问题的阐述和解读。这是一本难得的融经济理论与实践、热点难点疑点为一体,深入浅出的优秀经济学读物。我全力推荐这本优秀经济学书籍。

经济学家,著名经济金融评论家余丰慧 

该书中文章大都短小精悍,内容丰富,也很接地气,都是他基于当下中国经济面临的诸多问题的观察后的思考,很多观点和建议不仅具有前瞻性,而且也有操作性。得知他是一位长期没有任职单位的独立学者后,我对于他的孜孜不倦的努力肃然起敬。或许他的研究还不够系统和全面,但只要是现实世界的真实反映、自己想法的真实表达以及希望这个国家不断进步的真切信念,就值得认真对待和褒扬。我希望本书能够对中国的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起到积极的作用。我也借此机会表达对苗实先生的谢意,感谢他持续不断的努力和付出。

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朱为群

如果我们建立了某种机制,使得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得以充分发挥,作者就主张强政府和强市场的“强强搭配”体制。细想之,颇有道理。

天津财经大学财政学科首席教授李炜光

这是一个真正的独立经济学者对中国经济的独立见解。苗实是中国经济学界的独行侠,是一个纯粹出于热爱而研究经济学的学者。这本书充溢着对中国经济问题的真知卓见。阅读本书的经历,將是一次愉快的经济学智识之旅。

山东财经大学区域经济研究院院长董彦岭

一如白永秀先生的序言,追求真理的精神总是值得赞赏。以中国之大,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之复杂,多一些不同角度的讨论更有利于接近真理。本书是由若干个轻灵短章构成的,可能没有长篇大论那样厚重,便却多了时效性,也更适合网络时代的高效阅读;不能说观点多么高明,但能有自己的独立见解却显得珍贵。作者的家乡是横渠先生故里,愿承名儒张载大师之遗风,继当代知识分子之使命。

共青团陕西省委农工部部长魏延安

 

目 录

序一白永秀/1

序二坚守信念成就自我李骥/1

序三希望有更多的独立经济学家涌现冯剑峰/1

前言我生命的意义就是创作/1

追问篇

一、写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前后/3

1说给企业家听/3

2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初探/4

3小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6

4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几点浅识/7

5市场化改革将迈出新步伐

——简评《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9

6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与转型陷阱/12

7习近平的经济思想/14

8市场化改革之我见/15

9从调研中切实感受城乡发展一体化/16

10《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公报》解读/18

11转型是痛苦的抉择/22

12中国模式论者的迷思/23

13我的转型中国梦/25

14改革开放,只有改革开放/31

15再强烈呼吁农民养老金提至每月300元/33

16小康合阳背景分析/35

17论证派天生就比观点派重要吗?/38

18既得利益与新增利益分析/39

19或许还可以给民间经济学家多一点理解/41

20经济学之厉以宁与文学之贾平凹/43

21关于创新的几点总结/45

22我那美的经济学历程/47

23难忘的苦读岁月

——纪念接受大学教育十八周年/50

24简单回复“漏光的百叶窗”/55

25对“十批苗实”同志的友情回复/55

26语言只是学术的工具/57

27介绍一点眉县农村的真实情况/59

28朋友劝我放弃“六个距离”/61

29我跟美国的王博士谝闲传/63

30我与政府的几种况味/65

31经济学家如何自学成才/67

32是弱政府,还是强政府?/70

33唯分数、唯增长都是病/76

34土地问题比天还大/79

35与张维迎说中国经济/80

36从农村变化看城镇化/85

37经济学家还是凡人/90

38经济学大道至简/92

39我对“光棍合娶老婆”有话说/98

40经济学讲不讲道德?/100

41法律和道德是市场经济的基石/104

42没有转型就没有发展/106

43民间派与学院派的纠葛/107

44经济研究无止境/111

45我看当下的粉丝经济/113

理论篇

二、三个理论创见/119

1新旧三元悖论解析/119

2大小经济学解析/121

3新旧痛苦指数/123

三、与林毅夫教授商榷/125

1新结构经济学恐怕无新意/125

2张维迎、林毅夫和马克思/126

3从批林毅夫看中国之反省/128

4我与林毅夫教授的主要分歧/130

5对林毅夫、张维迎之争的一孔之见/134

6深化改革首尊规律得人心/137

7与林毅夫先生的一个对话/140

8《十批林毅夫》一文的几点反思/147

9我为什么批评林毅夫先生/148

10北大林公度量大如海

——在朝在野平分秋色/151

11抱道不曲,拥书自雄/154

12与林毅夫一说中国经济/158

13与林毅夫二说中国经济/161

14与林毅夫三说中国经济/163

15改革与增长之间重在平衡/168

16林毅夫学术的中国背景/172

17从林毅夫学术梦到的国学警示

——基于中国经济的视角/175

18从耗散结构理论观林毅夫学术/181

19这是中国经济大是大非的争鸣/185

20我与林老师认知差异浅析/186

21对林老师的中国梦之浅析/187

22驳学术批评以来所受质疑/189

23我支持新结构经济学研究中心/191

24新结构经济学的三点思考/194

25评论新结构经济学至少不是坏事/195

26新结构经济学研究想到的/197

27批评者不只有批评/199

28我为什么一直反对政府对产业进行所谓的因势利导/199

29新结构经济学之问/202

30我思想之不变与变/203

四、从“三术”到经济学家/205

1从“三术”到经济学家/205

2经济学家的五个共同点/206

3五类经济学家/207

4经济学家必须经历的四个阶段/207

5经济学家需要德术兼修/208

6经济学家的论文情结/209

7更多关注国内经济学家/210

8学习研究中国经济须知/212

9不熬哪有家/213

10中国经济学家如何挺起脊梁/215

五、现代经济学反思/216

1他山之石,可以攻玉/216

2经济学在经济学之外/217

3经济思想与数理逻辑/217

4懂得西方教科书经济学未必真正懂经济/218

5经济学的两种思维模式/220

6几点思想火花/221

专题篇

六、“三农”问题的几个侧面/225

1猕猴桃成了农民的摇钱树/225

260岁以上的农民应该有退休金吗?/226

3惠农的两点思考/227

4艰苦而贫穷的农村景象/228

5产业升级就是牛/230

6穷人为什么这么穷?/231

七、2010年宏观经济分析/233

1关于当前经济的几点认识/233

2加息难产,究竟为何?/234

3加息升值必然与2010年无缘/235

4中国经济不会二次探底/237

53%的物价涨幅目标合理吗?/238

6我看2010年、2011年和2012年经济形势/239

7中国经济二次探底不可避免/240

8回顾与展望/241

八、中国经济若干思考/243

1三大危机将考验中国/243

2谈中国的刘易斯拐点为时尚早/244

3中国经济的忧思/245

4中国版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断不可行/246

5十问十答/247

6不成熟的几点看法/248

九、党的十八大以后的探讨/252

1从茅于轼点评说中国经济/252

2从自由撰稿人看中国版市场经济

——评魏雅华先生的《低稿费给中国带来了什么》/253

3我为啥是独立经济学家/255

4民间经济学家不是欺世盗名之徒/258

5新的征程/259

6忆昨日苦难话今日改革/261

7领会李克强总理“五一三”讲话/264

8古典与现代的混合/269

9长期独立研究者的缺憾/270

10其实计划经济还在那里/272

11痛感中国转型/273

12西北大学白老师的谆谆教诲/274

旁通篇

十、读书之左议右论/279

1我的经济学1996~2006/279

2我的读书三阶段/284

3关于自学经济学及其他相关的若干问题/286

4我的入门恩师/288

 

附录与冰冰对话——闭门读书以来这些年/290

后记/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