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投空间:有温度的创业空间 为梦想加速


每个孵化器都有自己的特质。优投空间iMOMA是一个创新型的孵化器,空间是载体,根据创业者的需求推出相应的服务,希望能够帮到创业者。舒适的办公环境、浓厚的创业氛围、完善的服务体系、塑造的家人文化,都源于优投团队的用心打造。
 

创业空间 一份特别的情结

在咖啡馆里小坐,喝杯咖啡,如果你留意,可能旁边的桌子上,正在讨论一个创业idea,或正在讨论一笔投资,或正在讨论产品方案。这种现象,不只是发生在创业大街上的创业咖啡厅,同样的场景,正蔓延到了星巴克、漫咖啡、咖啡陪你这样的商务型咖啡馆...

这个场景,是2011年之后的北京,为人们所逐渐熟悉的场景之一。

这个场景,是2008年,是她在学校准备博士论文,查阅和硅谷相关的新闻报道和资料时,其中提到的硅谷的一个最普通不过的场景,“你走进硅谷的人和一个咖啡厅或餐厅,人们可能都在热烈地讨论创意和创新”,当时这个句子所描绘的场景,深刻的印在了她的脑海。当时她研究的课题是:世界级科技园区的创新体系。研究的案例包含了硅谷、台湾新竹、印度班加罗尔和中关村等国内外园区。后来,她也负责做过政府部门关于创新的课题、为园区做过规划和咨询、访谈过很多做的很好的科技园区负责人和运营商,也接受过很多媒体关于科技园区的访谈。

所以当有一天,她决定,将所有的思考自己去实践的时候,她选择的不是创业咖啡,不是科技园区,而是创新型孵化器。她觉得,创业咖啡可以是孵化器的一部分,孵化器,也是一个浓缩的科技园区,孵化器,小了就是咖啡,大了就是科技园区。将硅谷和中国连接的方式,将硅谷好的模式和方法,结合中国的环境,打造适合创业者的空间,也是其中的一种。2015年,她去硅谷学习,在500startups,Plug & Play,硅谷银行,Drapper University,Facebook,在斯坦福,在伯克利,触摸和感受硅谷的科技氛围,她有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很熟悉。

她是优投空间创始人代瑞红。她对孵化器有一份特别的情结。对于创业者,优投空间加速着他们的梦想,对于她来说,也一样承载着她的梦想。

 

图:在硅谷知名孵化器和创业公司学习经验

空间服务 需要创始团队的 All in

说到第一个空间-优投空间.iMOMA,她觉得,空间也是有情感的,见到这个空间场地的第一眼,她有一种“就是它了”的感觉。虽然,那个时候,它还是一个闲置一段时间的商业广场,格局混乱,停着电,沿着七拐八拐的楼道,打着手电筒,深一脚浅一脚地看了所有的房间和角落,又看了场地初始状态的结构图纸,她脑海里已经勾勒出了如何改造的大致方案,甚至能够想象的出改造之后的样子。

在其他人眼里,这是一个无人愿意接手的商业广场,在她眼里,很快即将是一个创业者的空间,创业者在这里工作,在这里交流,在这里休闲,在这里呼吸。从签约、设计,到装修、装饰,大到空间的功能划分,细到每一个插座的位置,每一盏灯的款式,每一块地砖的颜色,都是她和团队一一确定。每一个细节,都不容疏忽,需要提前考虑细致和周到。所以,优投的第一个空间,不豪华,不过度装修和装饰,但希望让创业者觉得自由,觉的方便,觉得舒服,觉得像在自己家里一样。其他的空间,也都有特别的故事。不同的空间,也许适合不同细分行业、不同类型的创业者,为创业者提供更多选择。

创业空间是载体,在此之上的服务很重要。做重度服务,没有创始人和创始团队all in,时间、经历和热情的投入,是不可能实现的。所以,优投的创始团队,每天和创业者泡在一起,加班加点是常态。

功能划分 是创业服务的载体

传统型的孵化器,以出租空间为主,在空间上,基本全是办公空间。而创业者对创新型空间的需求,绝不是物理空间那么简单,还有其他方面的需求。为了能够为企业提供更好的服务,优投空间.iMOMA在区域上进行了划分。办公区以外的配套区,对于所有入驻团队和项目开放且免费使用。

办公区:由孵化区和加速区组成:孵化区是开放式工位,适合10人以内的初创团队;加速区是独立办公室,适合10-30人的正在成长的团队。针对不同团队的情况,优投空间进行了细分,比以往的写字楼模式,或者单一的开放式办公更适合不同团队的需求。

会谈区:有适合30人以内会议、培训、沙龙等小型会议区;也有适合60人以内会议或团建的中型会议室;还有适合200人以内的会议活动,或是大型路演的路演大厅。在优投空间内,创业公司的各类活动,都能找到合适的举办空间,正是有了这些公共的会议区,方便了团队和企业不出空间就能方便的获取信息和交流的机会。

休闲区:有咖啡厅、书吧和户外广场。咖啡厅可以提供员工用餐、小型活动,内部团建。书吧的书架上有最新的创新创业和企业管理类书籍,休息的时候,随手拿一本书来读,既可以放空一下大脑,又可以补充最新的知识。而户外广场是休闲放松的场所,夏天的广场,随处可见创业者。

 

图:优投空间.iMOMA舒适的环境

位置选择 从创业者的需求角度考虑

北京的创业者,创业之初,自然而然就会想到进驻孵化器。低成本的办公空间、浓厚的创业氛围、自然形成的社交圈子,何乐而不为?虽然有人说“创业孵化器比创业者还多”,但实际上,孵化器还是初创期企业的优先选择。是真实存在的刚性需求,而不是伪需求。当然也有孵化器,因为位置问题、交通问题、服务问题、品牌问题等,导致空置率比较高,经营也会遇到一定的困境。为了避免经营问题的出现,把好选址关是第一步。

创业氛围:优投空间.iMOMA,位于上地区域。上地是中关村核心区的一的重要部分。这里是海淀园,有多年形成的科技基础和创新土壤。这里聚集着中关村留学生创业园、中关村软件园、国际创业园,聚集了百度、联想、小米、金山、滴滴、赶集等知名的创业企业。iMOMA一路之隔,正在建设中的小米移动互联网科技园,所有这些,都形成了这个区域特别独特的,不可复制的一些优势。可以说,上地,在感觉上,其实是更像硅谷的一个地方。

交通位置:创业者对于交通的便捷性,是特别在意的要素。这里有西二旗地铁站和上地地铁站,有公交枢纽,很多公交线路在这里汇集。周边除了各类创业园区外,还分布着很多的居住区,大量的年轻的互联网人群选择居住在上地区域,以及邻近的回龙观等社区,因此周围的创业氛围浓厚,办公环境距离居住区域距离较近,企业入驻这里的出行成本较低。

既属于科技园区的一部分,又邻近社区,缩短了创业者路上的时间,让工作和生活自由切换,是优投空间.IMOMA社区的独特的地方。

图:优投空间.iMOMA周边的科技氛围

空间里 随处可以感受的温度

优投空间.iMOMA是一个恒温恒湿的楼宇,管理也非常人性化。今年的冬天来的比每年都早。10月底的北京,窗外的叶子还在葱绿,而体感温度却像冬天一样寒冷。按照通常管理,11月15日是正常供暖日,iMOMA却提前2周多开始供暖,空间里一下子暖意融融。

暖的,不只是温度。优投空间,希望打造的就是一个有温度的众创空间。工作之余,在咖啡厅、在书吧的一隅,一杯热茶,或一杯咖啡,一本书,都让创业伙伴获得轻松、舒适和温暖的一刻。

优投空间.iMOMA形成了一种浓厚的家人文化。所有入驻团队的家人群里,每次有团队有产品上线、融资等新的消息和动态,大家就会互相转发支持,传递一份真心的祝贺和鼓励。线下团队创始人聚会,优投也会定期组织,让大家互相交流,也随时了解项目的个性化需求,主动提供帮助和支持。“在优投,真心感到幸福”这是创业团队们经常说的话。

优投空间.iMOMA,靠近社区的有温度的创业空间,期待,更多的有梦想的优秀创业者加入,期待,更多的优秀项目在这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