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假马克思主义论(9)
——“列宁主义”批判
第二章 列宁没有真正掌握马克思主义
至十九世纪八、九十年代,马克思主义在理论上已经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一切社会主义者差不多都宣称或不得不宣称坚持马克思主义了,但是除马克思、恩格斯本人外,并没有任何人抓住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并没有任何人真正掌握马克思主义发现的两大规律和“科学社会主义”原理。
列宁也不例外,虽然他批驳了伯恩斯坦、考茨基等人的修正主义观点,并领导俄国无产阶级发动十月革命,夺取了政权,但他撰写的大量论述马克思主义的文章中,包括《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卡尔·马克思(略传和马克思主义概述)》等主要著作在内,都只字不提马克思主义发现的“两大规律”及其内容,更不提“科学社会主义原理”的核心和精髓是什么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列宁没有真正掌握马克思主义,还表现在他对“革命发展阶段论”的误解和他讲的“六个不知道”。
第一讲, 列宁对马克思主义“革命发展阶段论”的误解
马克思是这样阐述“革命发展阶段理论”的:“当使资产阶级生产方式必然消灭、从而也使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必然颠复的物质条件尚未在历史进程中,尚未在历史的‘运动’中形成以前,即使无产阶级推翻了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它的胜利也只能是暂时的,只能是资产阶级革命本身的辅助因素……”[1]
我们在第一章第六讲已经阐明了由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生产力条件是机器和大工业的出现。
我们知道,十九世纪上半叶俄国资本主义便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处于工业革命进行中,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逐步发展,农奴制逐渐陷入了瓦解前的严重危机,反抗农奴制的农民暴动连续不断、如火如荼,为挽救沙皇的政治统治,俄国沙皇采纳资产阶级的建议,于1861年实行了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农奴制改革。这一改革为资本主义在俄国的发展开辟了道路,至八、九十年代,俄国已基本完成工业革命,进入了资本主义国家的行列,并达到了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垄断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时代,成为继英、美、法、德之后排名第五的又一工业强国,走上了西方列强对外侵略和殖民扩张的道路。标志着在俄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任务已经完成。只是这一革命不是由资产阶级夺取政权,推翻沙皇统治来完成的,而是由沙皇实行由上而下的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农奴制改革来完成的。
所以,以为在俄国只有资产阶级夺取政权,推翻沙皇的封建统治,才算是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才能进行无产阶级革命的观点,貌似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发展阶段理论,实际上是对这一理论的严重误解。
俄国的资产阶级基本上是在沙皇的卵翼下成长发展起来的,同时沙皇贵族阶级也逐渐资产阶级化了,他们之间并没有根本的利害冲突,俄国资产阶级并没有推翻沙皇统治的革命要求。俄国沙皇也没有起到顽固阻碍资本主义发展的作用,而是通过农奴制改革,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顺应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当然,这是受周边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决定的)。
以农奴制改革后,俄国仍大量保留着封建农奴制残余,仍实行沙皇的专制统治为由,认为农奴制的改革“不彻底”,认为俄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任务还没有完成的观点是错误的。
无论是农奴制改革的任务,还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任务,都不是为了解放农奴,更不是为了彻底解放农奴,都不会自动放弃或减轻对工人、农民的剥削和压榨,都不会给农民以土地、民主、自由、和平和面包,而是要建立资本主义制度,扫清发展资本主义的障碍,获得更大利润。盼望俄国有一个“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认为“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可以“彻底”解决农奴制和小农经济问题,可以“彻底”消灭“专制”制度,完全是对资产阶级、资产阶级革命和资产阶级专政的美化。
毫无疑问,只有彻底的无产阶级革命才能真正解决上述问题。
因此,十九世纪八、九十年代后俄国的资产阶级已不是一个革命的阶级,而是反动的阶级,此时的俄国已不需要,也不可能发生资产阶级革命,而是必须进行无产阶级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走“科学社会主义”道路。俄国当时的历史发展进程,特别是1917年二月革命后苏维埃政权请求资产阶级组成的历届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反革命表现从反面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但当时俄国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者包括列宁在内,并没有正确认识这个问题。
列宁早在1894年写的《什么是“人民之友”以及他们如何攻击社会民主党人?》一文中就写道:“俄国经济制度是资产阶级社会,要摆脱这个社会只能有一条从资产阶级制度本质中必然产生的出路 ,这就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 。[2]
这段话应该说明,当时列宁已经正确认识到俄国所面临的革命任务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革命即无产阶级革命,即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革命。
可是列宁并没有这样认识问题,直至1917年三月,他在《远方来信。第一封信》中仍写道:
“我国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因此工人应该支持资产阶级——波特列索夫之流、格沃滋杰夫之流、齐赫泽夫之流这样说道,正如普列汉诺夫昨天说过的一样。
我国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我们马克思主义者说道,——因此工人应该使人民看清资产阶级政客的骗局,教导人民不要轻信空话,只能依靠本身的力量,本身的组织,本身的团结,本身的武装。”[3]
首先,这段话说明,列宁与当时的一切社会主义者几乎一致认为当时在俄国只能先进行资产阶级革命,而后才能进行无产阶级革命。
其次,一方面说:“俄国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另一方面又说:“工人应该使人民看清资产阶级政客的骗局,教导人民不要轻信空话,只能依靠本身的力量,本身的组织,本身的团结,本身的武装。”这两种说法显然是自相矛盾的。
后来,列宁虽然正确定性了十月革命的性质是“社会主义革命”。但他并没有真正弄懂什么是社会主义革命,更不懂社会主义革命革什么,怎么革。即不懂社会主义革命的根本任务是按“科学社会主义原理”变革生产方式,逐步用共产主义生产方式取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反而讲出了“六个不知道”。
第二讲,列宁讲的“六个不知道”
在夺取政权后,在所谓“战时共产主义”时期,列宁讲了“六个不知道”,充分暴露了他和当时整个“苏共”的“迷茫”和“困惑”。这“六个不知道”是:
一,不知道“科学社会主义”回答了如何搞社会主义问题
他说:“在这样的伟大的事业中,我们决不能要求,而且无论哪个谈论未来远景的有卓见的社会主义者也从来不会想到,我们能够根据某种预先作出的指示立即构思出和一下子规定出新社会的组织形式。我们所知道的一切,洞悉资本主义社会的最优秀的学者,预见到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的最大的思想家给我们准确地指出的一切,就是社会的改造在历史上必然要经过一段很长的路程,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命运己为历史所注定,它必将崩溃,剥削者必然要被剥夺。这个道理己经以科学的精确性阐明了。当我们举起社会主义旗帜,宣布自己是社会主义者,建立社会主义政党,着手改造社会的时候,我们就知道这个道理了。当我们取得政权以便着手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时候,我们就知道这个道理了,但是,无论改造的形式或具体改造的发展速度,我们都不可能知道。[4]
二,不知道社会主义的特征
他说:“要论述一下社会主义,我们还办不到;达到完备形式的社会主义会是个什么样子,——这我们不知道,也无法说。” [5]
三,不知道社会主义怎样发展生产力
他说:“生产将以什么样的速度向前发展,将以什么样的速度发展到打破分工,消灭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把劳动变为‘生活的第一需要’,这都是我们所不知道而且也不可能知道的。”[6]
四,不知道怎样向社会主义过渡
他说:“我们不知道,而且也不可能知道,过渡到社会主义还要经过多少阶段。”[7]
五,不知道怎样实现共产主义
他说:“至于人类会经过那些阶段,通过那些实际措施达到这个最高目的,那我们不知道,也不可能知道。”[8]
六, 不知道共产主义社会的特征
他说:“要论述国家不复存在的,充分发展了的社会主义,那只能谈谈那时将实现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原则,别的就什么也想不出来了。”[9]
很明显,在以上问题中,除第4条是列宁提出的不存在的问题外,其余问题归根到底只是一个问题,即用共产主义生产方式取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这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己经明确回答的问题,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和精髓。可是列宁却认为这些问题是马克思主义还没有解决的,人们还不可能知道的问题。可见当时列宁和苏联党的马克思主义水平还是相当贫乏的,还丝毫谈不上掌握马克思主义,更不懂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因而只能使社会主义事业陷入歧途和危机之中。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