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国际油价动荡背后的种种原因。 在冷战结束以后苏联解体,俄罗斯整体实力大不如之前,而在这时中国以超过10%的高速增长,进入迅速崛起的快车道,中国的快速崛起对美国产生了实际威胁,这叫美国是如何都不无法容忍的。
于是美国将矛头指向中国,经过权衡,美国人选择了对中国崛起的致命伤----石油,因为中国经济对原油的依赖绝大部分是国际原油市场。 无论是哪个国家想要经济发展就必定离不开“能源”。所以能源可以说是一个国家的命脉。
于是早在2001年推翻塔利班政权介入阿富汗战争以及在2003年美国便借反恐时机,以伊拉克拒绝交出子虚乌有的生化武器为借口,趁机清除反美政权的一战争。更多咨询百*度叶熙颖即可
由于这次战争实际上是1990年海湾战争的继续,所以,这次战争也被称为“第二次海湾战争”。但美国真正的目的是什么? 说得好听点叫做保护伊拉克的石油及其他天然资源。其实就是为更多咨询百*度叶熙颖即可了掌控国际油价,拥有国际油价的话语权。 随后美国又在2011年发动利比亚战争推翻卡扎菲政权,此时美国在早之前埋下的种子已初现端倪。
石油寡头因为政治的需要,顺应美国政府遏制中国战略考虑,抬高油价,企图以高油价拖垮对国际原油市场有强烈依赖的中国的崛起,所以,一度曾经使国际油价涨到每桶147美元的高价,但是,中国依靠制造通货膨胀,消减了高油价对中国经济的巨大影响。 但是积极的原油市场使得产油大国俄罗斯又再次精神焕发,高油价使俄罗斯有了十足的底气跟美国人较劲,于是美国强力出兵格鲁吉亚,在乌克兰背离俄罗斯投入西方怀抱时,收回苏联时期私授的俄罗斯领土克里米亚,更为糟糕的是,乌克兰东部出现了强烈的分离倾向,乌克兰俄裔民族想回归俄罗斯,出现反西方的民间组织和亲俄武装,这令西方百抓挠心。 在此情况下美国又将打击俄罗斯作为了首选。
随着技术越发成熟与开采的低成本美国靠页岩油渐渐从石油进口大国摇身一变成为产油出口大国,在产量有了保障的情况下,加上美元加息这一组合拳将石油打入万丈深渊,使得中东靠石油出口的国家恨不得各个都想将美国咬伤一口。 国际油价步入熊市已长达20月,且前途依旧暗淡。很多石油公司已经熬不住了,减产裁员开始蔓延,甚至中国的部分油田也宣布停产。更多咨询百*度叶熙颖即可
沙特、俄罗斯、卡塔尔和委内瑞拉四国上周达成限产协议试图救市,但依旧难敌空头强悍。 尽管目前各种迹象显示,产量峰值或已过去,需求也有望持续增长,市场再平衡已为时不远,但石油专家表示,油价弹不起还有一个很大的原因是:油价一涨就会有大量页岩油fracklog快速上产出货。 本周一,国际能源署(IEA)在其年度《中期原油市场报告》中表示,美国页岩油产量今年可能下降60万桶/日,明年将再减少20万桶/日。 但该机构同时警告称,全球石油市场供大于求的状况将延续至2017年,由于消耗过剩原油所需时间比此前预期更长,短期内油价反弹的可能性有限。"只有到2017年,我们才会最终看到供需平衡,但不断积聚的大量库存将抑制油价的反弹。短期内,油价很难从当前的低位实现明显反弹。更多咨询百*度叶熙颖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