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人仙去之时
喻建国
刚刚获悉江苏路老邻居、住在我家楼上的老楼因心肌梗塞去世,炀儿来告诉我这一消息,我当即表示:首先应该沉痛哀悼,其次离开又何尝不是一件不快乐的事。
有很多老年人听到自己熟悉的人离开了总会伤心至极,并且立即联系自己,更觉阴影重重,前途茫茫,似乎终点就在眼前,至哀至痛至悯。其实何必,放眼高处,放眼至高处,放眼穹高处,宇宙乃宇宙能量在左右,一切均按照一定的规律和法则在运行,人生人去都只是一次运行,一个与某一时间联系在一起的必定是暂时的存在。明确了这一点,就一切都不会再放在心上了,什么至哀至痛至悯全不会发生。
多年以前,我参加完按照上海规矩的故人追悼会后,总要再参加吃豆腐饭的活动,常常看到吃豆腐饭的人们极大多数都兴高采烈地饮酒品菜吃饭,曾经很多次我都搞不懂,刚才还悲痛欲绝,怎么瞬间即忘,有几次我还暗暗地骂这些人。后来我逐渐懂了,这是人的一种本能,如果人没有这种本能,人怎么还能继续。
基督教的追悼我觉得很好,献花,祷告,唱诗,让上帝帮老人的灵魂升入天堂,脱离人世的痛苦。我国现在流行对逝者家属讲一句:“节哀顺变。”对家人离世自有一定的悲哀,这是人之常情,但不要过度,节就是节制,也就是不要过度,哀情控制在一定程度内。人之逝世当然是一大变,家人们要顺此变化,继续延绵大业。
对于故人既去的老人们来说,在鲜花、祷告、唱诗之后,再对别人说过节哀顺变之后,自己也要注意节哀顺变。而这里最最重要的莫过于对人生的透彻认识和理解,要让自己向高处攀登,要让自己向至高处攀登,要让自己向穹高处攀登,每登高一步,再回眸观看人生,你都会觉得人生之渺。古人常譬喻一个人如沧海一粟,细细吟味一下,望一眼沧海之浩,再瞧一眼一粟之小,一个人能有多少价值,能有几斤几两。再举头望蓝天白云,风云变幻,阴晴交替,何人能够呼风唤雨,何人能够扭动乾坤。如果你还能攀登至穹高处,再看一眼地球,原来地球也如此之小,在整个宇宙中地球算个什么东西,不也是沧海一粟,或是宇宙中的一粒芝麻。在那穹高之处怎么也找不到自身了,怎么找也找不到,太小了。
一个人一生看到过多少运行,那些与某一时间联系在一起的必定是暂时的存在,就是一眨眼的功夫的存在,过眼烟云,一忽儿已烟消云散,再也不见踪影了。对那一忽儿已不再见其踪影的存在何必久久纠缠,萦怀心间,若是再悲痛欲绝,岂不笑煞人寰。悟过此理的老人必定神情为之一朗,眉间精神爽朗,一副从高处回来的架势,再也无哀可举。
好好过好当前,好好掌控延绵。热情拥抱今天,笑颜迎向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