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到底剪了中国多少羊毛:看后吓一跳1


   美国到底剪了中国多少羊毛:看后吓一跳


  有很多人问我美国的剪羊毛战略非常隐蔽也非常可怕,那么中国面对这种困境就真的无能为力了吗?千手说当然不是。中国要斩断美元黑手就必然要去美元,在经济领域永久性的去美元最终依靠的是新能源革命。

  首先千手陈述下美国剪羊毛的套路,美元剪羊毛的套路就是利用美元全球储备货币地位,通过控制美元的流速、流量、流向以控制大宗产品价格为媒介对全球所有国家进行掠夺。具体的操作步骤是这样的,我们知道美元的走势是十年弱势五年强势。在美元走弱的时候,美联储通过降息释放大量美元进入目标国境内,也就是控制美元流向加大美元流量进入目标国。在经济领域因为美元与石油的捆绑,华尔街操纵国际油价随着美元弱势走高,油价高企促使目标国通胀上升表现为产品价格上涨,通胀上涨反过来刺激各国加大进口石油为主的大宗产品,发过来推高大宗商品价格,美国这个时候只要在纽约交易所里做多这些大宗产品价格就能赚个盆满钵满,对于其他国家来说他们每一件出口到美国的商品里面很大的成本是被大宗产品涨价拿走了,也就是说这些国家在为美国打工。

  当美元从弱势转为强势以后,美联储收紧全球美元流动性也就是加息,也就是促使美元反转回流美国,同时在期货市场上做空大宗产品价格赚钱,当大宗产品暴跌以后资源类出口国和工业国家都将面临财政困难,为了平衡财政收支这些国家会让本币贬值,这反过来促进美元走强美元资产升值,反过来促使资本回流美国。当各国在经济寒冬中挣扎的时候,美联储再开始释放美元流动性对这些国家进行抄底,拉高通胀,然后再次做多大宗产品特别是石油赚钱。然后随着美元弱势强势的不断转化全球国家的财富不断的完成对美国的转移,美国就像个吸血鬼一样吞噬着全球的财富。羊毛在夏秋生长,在秋天羊毛变长了,需要修剪,美国正是利用美元的霸权地位制造全球经济的冷暖交替从而完成对全球财富的掠夺,最终肥了美国资本集团。

  在整个剪羊毛的过程中核心就在于华尔街能操纵大宗产品价格,为什么说是操纵呢?就以石油为例,在2003到2011年美元走弱也就是油价暴涨的过程中西方经济学给出暴涨的理由是:战争、石油储量即将枯竭、南方国家特别是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甚至是万里之外尼日利亚一个输油管道的爆炸。那么同样是这些理由为什么2013到2015年石油价格一路暴跌呢?在这期间中东地区的叙利亚战争一直没有停止、甚至ISIS在大肆攻击叙利亚政府军控制的油田,中国经济也保持了7%左右的经济增长,何况美国还鼓吹自己的经济在复苏,同样的理由为什么油价没有上涨而是从120美元跌到现在的30美元呢?传统经济分析不仅解释不通,而且还为华尔街掠夺他国充当了烟幕弹,掩盖了操纵国际油价的幕后黑手。

  那么既然大家都能看出来美国在操纵油价,可是为什么很少有国家能反抗成功呢?千手说不是这些国家不愿意反抗而是石油等大宗产品与各国的工业布局以及民生息息相关。在新技术没有突破的现状,各国的工业布局、生产工艺都是以石油为基础布局的。我们知道在上世纪70-80年代,美国通过与沙特合作打压国际油价让石油和美元实现了捆绑,当时正是工业化国家高速发展时期,以廉价的石油为原料的工业布局在主要工业国成型。比如利用烯烃制造乙烯的工艺直到现在都是以石油为主要原料,而乙烯是服装化纤的主要原料。出行方面汽车的主要动力也是以石油为原料的汽柴油,在粮食供给上石油是工业化肥的主要原料,建材上面的塑料管线也是以乙烯为原料生产的,可以说石油渗透现代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现代工业的血液。一个国家要发展工业改善民生就必须进口原油,美元又是和石油捆绑的,所以必须向美国出口或者借入美元外债才能购买石油,美国就通过控制油价的涨跌来掠夺其他国家。

  在美元剪羊毛战略中,当美元强势的时候华尔街压低油价,同时在西方经济学带路党的引领下以石油为原料布局工业体系,当美元弱势以后通过期货操纵油价,拉高石油价格从这些工业国家身上掠夺利润,最终的结果是其他国家经济越发展,美国剪的羊毛越多。如果要避免被美国剪羊毛只能两条路,一条是重新布局工业体系,但是这里的成本很高,而且能全面替代石油的技术还没有完善,与80.90年代低价的石油相比并不具有成本优势。既然第一条路走不通,那么就只能争夺石油定价权了。其实美国在完成第一次剪羊毛(1981-2002)的时候欧洲人就发现了美国人的秘密,欧洲人的选择是培育出欧元,然后力争让欧元也和石油捆绑,也就是和美国一起剪羊毛,本质上还是强盗分赃的思路。最后的结果大家都知道了,政治军事上受制于美国的欧洲被美国在科索沃的炸弹敲醒了,2003年巴格达的战火彻底的埋葬了欧洲争夺石油霸权的野心。

  去年中国提出全面去美元化,本质上就是要摆脱美国这个吸血鬼,路径就是前面的两条,一条就是争夺大宗产品定价权,另外一条路就是重新布局工业体系、发展新能源摆脱对美国控制的石油等大宗产品的依赖。这两条路是相互促进的,摆脱石油有助于减少中国对石油的依赖,会强化中国的要价能力。争夺大宗产品价格反过来为国内的新能源发展争取成本优势。在大宗产品定价权方面铁矿石是中国绝对插不进去手的,罗氏家族不仅控制和铁矿石三大生产商中的力拓和必和必拓,而且还和控制巴西淡水河公司母公司的日本财团相勾结。所以从根本上看,发展新能源革命是根本出路,争夺大宗产品定价权一定要建立在发展新能源的基础之上。

  那么在技术上新能源能替代石油吗?千手认为除了载重汽车运输领域,其他领域的新能源技术都已经取得了重大进步,最突出的领域有核电、煤化工、石墨烯、锂电池、电动汽车、高铁等。核聚变、高铁、石墨烯研究应用上中国已经超越美国。新能源已经能够替代石油在衣食住行领域中的作用,我们分别论述,首先说穿衣方面,化纤产品以乙烯为原材料,中国在2014年5月突破了利用天然气制造乙烯的瓶颈,近日人大代表包信和院士宣布,利用煤炭制造乙烯将告别高水耗高能耗,这表明中国在煤制烯烃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在结合中国沈鼓能独立制造百万吨级乙烯压缩机。未来中国乙烯摆脱进口将是指日可待的。在粮食方面,中国的化肥制造主要以煤炭为主,问题不大,西部偏远地区的农村取暖和用电问题也随着太阳能的普及逐步得到改善。住房方面,随着中国乙烯问题逐步得到解决,建材方面的问题也不大。

  首先,新能源促使中国大规模减少对石油的消耗,中国将摆脱对中东石油的依赖,完全保障中国的能源安全。当能源实现自给自足以后,即使在某些方面比如载重汽车运输领域中国依旧不能攻克关键技术,那么依靠中国自身的石油产量也足够了。去年中国和俄罗斯签订的东西线油气管线如果完全建成,那么依靠俄罗斯和中国自身的石油产量足够了,更何况中国还在四川盆地大量进行页岩气开采,未来的产量也会越来越高。

  那么为什么美国无法引领新能源革命呢?除了前面说的利益集团阻挠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美元与石油的捆绑。新能源发展以后各国对石油的消耗会大量下降,对美元的需求就会急剧减少。对美元的需求逐步降低以后,美国通过控制美元掠夺世界的套路就失灵了。可以说新能源天生就是美元的毒药,美国在70年代就开发出来了电动车等新技术,但是直到现在都无法大规模应用,原因就在这里。当没有了发展新能源的动力,科技投入自然不会增长,技术革命的内在动力就失去了。以电动汽车为例,美国的特斯拉充电汽车,他最大的市场在中国而不是美国。

  笔者认为:朝令夕改的会议无疑令市场对油价已触底反弹的美梦破灭,就在上一交易日美国原油才触及年内高位,布伦特原油重返40美元/桶之上,分析师警告称油市没有理由继续以较大幅度上涨,因为全球供应过剩的问题仍盖过了需求强劲的影响。分析师警告称,全球原油每日生产过剩逾100万桶的状况没有消退的迹象。虽然需求强劲,但美国原油库存仍在纪录高位,市场焦点落在以沙特为首的欧佩克和与俄罗斯为首的非欧佩克产油国达成限产协议的可能性上。不过,到2016年底,FGE预计石油库存将比年初时低50%。FGE表示,到2016年底,很难想象油价会低于每桶50美元。截至北京时间7:15,WTI原油报37.94美元/桶。

千手说:
        大多数人做事没有成功,根本的原因是缺少做的魄力,缺少奋力拼搏的勇气。魄力,沉睡的人体内,一旦被唤醒,会做出许多神奇的事情来。你不要受自筑藩篱或禁闭的思想影响,而放弃追寻理想的魄力。

铜投资交流指导请添加本人微信:qshj50或者QQ:534545831
实战体验群:822970注【千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