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
“我把进行这种再生产的工作日部分称为必要劳动时间,把在这部分时间性内耗费的劳动称为必要劳动。劳动过程的第二段时间,工人超出必要劳动的界限做工的时间,形成剩余价值。”[1]
马克思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剩余劳动时间的论述,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价值增殖的源泉。在日常经济活动中,为了保证劳动力再生产的顺利进行,实现社会再生产的最终目的,要求尽量缩短剩余劳动时间,为了不减少企业利润,就必须通过高科技的手段保证企业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和企业盈利两方面的有机统一。
2.相对剩余价值
“劳动生产力的提高,我们在这里一般是指劳动过程中的这样一种变化,这种变化能缩短生产某种商品的社会必需的劳动时间,从而使较小量的劳动获得生产较大量使用价值的能力。我把通过延长工作日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叫做绝对剩余价值,相反,我把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地改变工作日的两个组成部分的量的比例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叫做相对剩余价值。”[3]
马克思关于相对剩余价值的论述,在一定程度上提示我们,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应该通过技术改进的方式提高劳动效率,而不是通过压低劳动力工资或延长劳动工作日的方式来取得利润。
3.利润率的决定因素
“当利润和剩余价值在数量上被看作相等时,利润的大小和利润率的大小,就由在每个场合已定或可定的单纯数量的关系来决定。主要考虑因素:第一是货币的价值;第二是周转;第三,还要考虑到劳动生产率。其余三个因素,即工作日长度、劳动强度和工资的情况,同样如此。”[4]
马克思关于利润率决定因素的论述,对于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提高企业赢利水平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根据这一论述,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取得最佳经济效益的途径便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4.周转对利润率的影响
“周转对利润率的影响。缩短生产时间的主要方法是提高劳动生产率,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工业进步。”[5]
根据马克思的论述,周转率的提高有利于进一步扩大利润总量,而提高周转率的关键在于通过技术进步提高劳动生产率。其在一定程度上预示:企业增加赢利的主要方式在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当前,由于我国劳动力人口相对过剩,因此,社会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同时,还应该妥善地安排多余人员的就业问题,正确处理好劳动生产率提高与保证就业的关系。
5.社会总利润不变
“但是我们现在已经看到,利润率在生产过程本身中,不仅取决于剩余价值,而且取决于许多其他情况:生产资料的购买价格,效率高于平均水平的生产方法,不变资本的节约,等等。并且除去生产价格不说,资本家是否高于或低于并且按什么程度高于或低于生产价格购买或出售,因而在流通过程中占有总剩余价值的一个较大的或较小的部分,取决于一些特殊的市场行情,而就每一笔交易来说,取决于资本家的狡猾程度和钻营能力。但是不管怎样,总利润的量的分割在这里会转化为质的分割。”[6]
马克思关于影响企业利润的不同因素分析以及社会总利润不变的论断,对于当前企业经营可以起到很好地借鉴作用。根据马克思的论述,虽然企业通过“低买高卖”的方式可以获取一定的利润,但是就一定时间点内社会利润总额而言,不会因为企业采取“低买高卖”的手段而增加一个利润的原子。假设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主对于劳动力的剥削不是通过压低工资、延长工作日和提高劳动强度的方式,而是采取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方式,那么,在商品需求已经饱和的情况下,决定企业利润高低的关键还在于通过生产力的发展,使企业转向新兴的、存在巨大市场需求的行业,以此获取新的利润。由此可见,生产力的发展才是增加企业利润的关键因素。根据这一观点,当前一方面在充分重视发挥流通市场作用的同时,还应该严厉打击流通市场存在的投机行为,实行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交易制度;另一方面,就长远而言,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决定企业乃至整个社会盈利水平的关键,因此,当前加强技术投入、加强技术改造、鼓励创新,是企业以及整个社会实现更多价值的必由之路。
6.生产价格的决定因素
“第四,商品是否按照价值出售,因而价值决定本身,对单个资本家来说完全是无关紧要的。价值决定,一开始就已经是某种在他背后,靠各种和他无关的关系的力量来进行的过程,因为在每个生产部门,成为起调节作用的平均价格的,不是价值,而是和价值不同的生产价格。”[7]
马克思关于生产价格的论述,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社会化生产方式下价格的决定因素,正是因为商品价格是由生产价格所决定的,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生产者的逐利动机,才使其通过改进技术、进入新兴产业的方式,获取超额价值,换而言之,商品生产者对超额价值的追求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7.超额利润的取得途径
“一句话,由于采用新的、改良的、超过平均数水平的生产资料和生产方法。成本价格的减少以及由此而带来的超额利润,在这里,是执行职能的资本的投入方式造成的。它们的产生,或者是因为异常的资本积聚在一个人手中(这种情况在平均使用同样大的资本量的时候就会消失),或者是因为一定量资本以一种生产率特别高的方式执行职能(这种情况在例外的生产方式已经普遍应用,或者为更发达的生产方式所超过的时候也会消失)。。”[8]
马克思关于超额利润取得途径的论述,对于当前企业经营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根据马克思的论述,在一般平均利润率规则作用下,企业获得超额利润的主要途径就在于技术进步。从我国目前企业经营实际情况来看,在国有与民营二元经济结构共存的模式下,当前一些企业不是通过技术进步的方式来获取超额利润,而是通过对于存量资产或资源进行“低买高卖”的方式来获取超额利润,或者通过我国目前存在的国有与民营所有制经济同时并存的结构模式,以行贿受贿的非法渠道挖国有企业墙角,将国有资产据为己有,以此来获得超额利润。从整个社会价值创造角度分析,这些“低买高卖”的行为本身没有新增一分钱的价值,其完成的只是社会财富的再分配。如果听任这种投机行为大行其道,一方面会造成社会严重的分配不公,另一方面也会造成社会管理秩序的混乱,由此会带来一系列的经济和社会问题。因此,在当前我国企业经营管理中,应该采取各项措施,鼓励企业通过技术创新的方式获取利润,以此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和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
8.资本运行趋势
“资本的不断趋势是,通过竞争来实现总资本所生产的剩余价值的分配的这种平均化,并克服这种平均化的一切阻碍。所以,资本的趋势是,只容许这样一种超额利润,这种超额利润在一切情况下都不是来自于商品的价值和生产价格之间的差额,而是来自于调节市场的一般生产价格和与它相区别的个别生产价格之间的差额;所以超额利润不是发生在两个不同生产部门之间,而是发生在每个生产部门之内,因此,它不会影响不同生产部门的一般生产价格,也就是说,不会影响一般利润率,反而以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和以一般利润率为前提。”[9]
马克思这段论述再一次表明,一个处于行业技术领先水平的企业可以获得超额利润,超额利润既是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结果,也是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动力。当前,为了保护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就应该根据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运行规律,对于商品价格实行市场化定价,通过价格竞争机制的作用,实现企业经营的优胜劣汰。
1.货币资本与商品资本
“资本如果不执行货币资本的职能,它仍然可以是货币;但资本如果过久地停留在商品资本的职能上,它就不再成为商品,甚至不再成为使用价值。”[10]
马克思关于货币资本与商品资本的论述,充分揭示了在经济货币化体制下,作为一切商品价值表现形态的货币具有极端重要性,对当前企业生产经营的借鉴意义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企业经营中要保持足够的现金流量,以防止出现支付危机;二是企业应该生产市场适销对路的产品,加快商品销售周转速度,以防止出现产成品积压,最终给企业带来经营损失。
2. 关于生产时间
“生产时间。劳动时间始终是生产时间,即资本束缚在生产领域的时间。但是反过来,资本处于生产过程中的全部时间,并不因此也必然都是劳动时间。”[11]
根据马克思关于劳动时间与生产时间不一致的论述,由于劳动时间与产品价值息息相关,因此,在企业组织生产过程中,除了由于商品生产的自然不可抗力因素需要进行生产中断之外,当前要尽量缩短非劳动的生产时间,增加劳动的生产时间,以实现企业经营效益的最大化。
[1]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250 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2]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265 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3]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366 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4]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59 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5]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83 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6]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419 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7]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988 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8]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726 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9]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861 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10]马克思:《资本论》,第二卷, 86 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11]马克思:《资本论》,第二卷, 266 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