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苗圩部长避谈TD-SCDMA决策问题


3月21日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工信部部长回应国家商务部的研究人员关于“为何一些产业政策带来负面效应”的提问时称, 关于TD-SCDMA 2000亿投资打水漂的说法,“是不符合实际的”。

我们看看一些媒体标题:

  • 央广网:苗圩:不存在TD—SCDMA投入2000亿打水漂的事情
  • 财新网:苗圩:TD-SCDMA投资问题没那么严重
  • 每日经济新闻:苗圩回应TD-SCDMA2000亿投资打水漂:没这么夸张
  • 中国经济网:苗圩谈TD-SCDMA:2000亿投资没有“打水漂”
  • C114:苗圩回应2000亿TD-SCDMA投资打水漂:没有当初,就没有今天
  • 飞象网:苗圩:2000多亿投资TD-SCDMA打水漂不符合于实际

我们看看发言实录:地址:http://www.ce.cn/cysc/newmain/yc/jsxw/201603/21/t20160321_9660810.shtml 

提问:我来自国家商务部的研究人员,我的问题要提给苗部长,我是研究跨国公司的,但是在研究企业的时候也涉及到一些产业……我看到媒体还有一些学者对我们产业政策提出了一些批评。其中有几个案例:……第二,是TD-SCDMA,批评的人越来越多,认为这次投入了2000亿,最后实际上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为什么国家的产业政策导致了这样负面的效果,甚至导致弄虚作假,这里的原因在哪?也可能外界的批评有一些不一定那么准确,但是从我的,在这些国家产业政策实施过程中,有时候意识形态化、政治化,而导致偏离了经济规律,我知道有些问题不是工信部造成的,也不是苗部长的本意,但是我想听听苗部长对于政策造成这样结果的看法。甚至我建议工信部可以组织力量对这些年的产业政策做一次回顾,哪些产业政策是有效的,哪些无效,甚至是负面的,通过这样的总结才能认真的对未来产业政策制定的更加准确、更加积极。

苗圩:谢谢您提的意见,坦率的说,我们也意识到产业政策今后的发展方向要做一些改变,特别是实行精准的产业政策。去年中央已经提出来五大政策,其中对产业政策而言就是要准。至于前面提到这几个事情……

  关于TD-SCDMA我也看到了报道,①没有报导说的那么严重,说2000亿打水漂了,这是不符合实际的。因为②在3G的时候中国TD-SCDMA成为世界上三大主流标准之一,我们第一次能够跟其他两大标准在国际上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而且TD-SCDMA当时如果不搞我们就没有今天的TD-LTE,这是一个延续的发展过程。到了4G时代,我们TD—LTE和FDD成为两大主流标准之一,这是一个延续的过程。如果没有当初就没有今天。而且③在TD-SCDMA除了早期投入的设备,09年开始,早期投入的设备需要在4G时代报废以外,绝大部分设备通过一定改造,比如换一根天线、换一套软件、换一块板就完全可以用在TD-LTE上面,2000亿大部分是在后期投入的,这些设备通过一定的改造,都可以转换到4G时代来继续使用,不会全部都淘汰。

  ……

  总而言之,我们新时期的发展,④产业政策确实要总结过去成功的经验,也总结过去存在的问题,这样按照中央提出来的产业政策要准这个要求进一步做好新时期的产业政策制定和实施工作。

(摘完)

可以看出这名“商务部的研究人员”问的是产业政策偏离经济规律问题,“通过这样的总结才能认真的对未来产业政策制定的更加准确、更加积极”,而工信部苗圩部长回答的是TD-SCDMA损失没有2000亿那么严重,且并未象光伏和新能源汽车那样承认存在的问题。

我在《中国移动开始规模关闭TD-SCDMA基站》和《如何科学评价TD-SCDMA的功与过》文中提出,“希望国家能对TD-SCDMA做一个全面的‘绩效审计’(注意不是财务审计),梳理一下TD-SCDMA决策和实施过程中,都有哪些经验和教训。这可能对我们今后决策科学会有很大的好处”,这与这名“商务部的研究人员”的观点类似。简单肯定或否定TD-SCDMA的观点都有问题,看到我2014年总结的这张图对比后,多名网友都评论说,如果有的政策3G、4G对调一下就好了。

不管承认不承认,我国发放TD-LTE牌照,留给3G的时间窗很小,从终端到网络都出现了2G、3G一起向4G转移的现象,而且在2G市场份额还超过50%的时候,4G已经开始了规模增长,整体3G市场的用户份额一直都没有能够超过2G,这已说明了在政策的延续性方面,决策部门缺乏全盘的考虑。

另:TD-SCDMA 2千亿打水漂的炒作相当成功(虽然比“到日本买马桶盖”差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