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文忠的小店”该关 但要避免“店关政息”


     “唐文忠的小店”可能是史上最短命的微店了。上线仅仅两个月,它的名字就消失在成千上万的卖家中。导致它消失的并非是惨淡的人气,事实上恰恰相反,是汹涌的舆论淹没了它。唐文忠的名片上写着吉林省敦化市市委书记的头衔,这位“一把手”在用电商加速推广当地特产时,索性把自己变成一张名片——用本名注册微店,在微信朋友圈卖力吆喝。从销量上看,唐文忠很可能发展成为一名当红的微商:小店开张不到一个月,他已有28个分销商,又发展了80多个3级分销商。(3月2日《中国青年报》)

    老实说,尽管“唐文忠的小店”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但很多人并不会对此感到多么吃惊。因为,从 “唐文忠的小店”诞生那一刻起,就伴随着诸多争议,有人认为唐文忠是在为当地发展出力,也是“蛮拼的”,但说他作秀和炒作、不务正业乃至权力越界的质疑也是不少。
    不能否认,唐文忠并不是国内第一个推广当地土特产的地方官员,但相较于别人只是充当了一个中间人的角色,“只管牵线,不管拿钱”,唐文忠则是直接开店,尽管开的只是微店,但微店也是店,因而就摆脱不了从事营利活动的嫌疑,而这恰恰是公职人员不可触碰的一条“红线”。
    所以,说“唐文忠的小店”的关张是因为“汹涌的舆论淹没了它”也没错,但真正的原因恐怕就如报道里也提到的《中国纪检监察报》年初发表文章称:“党政机关干部和公务员在淘宝开网店、做微商,是‘违规从事营利活动’,违反了党纪和公务员法,将面临严重警告、撤销党内职务、开除党籍等风险”。由此说来,“唐文忠的小店”上线两个月就关张的结局并不难料,从一个理性人的角度说,唐文忠断不会坚持开店而等待处分,乃至丢了官帽,这一点儿都划不来。
    错的就是错的,我们不能容许将错就错。但在某种意义上,“唐文忠的小店”关张也可算恰到时候,其一,“唐文忠的小店”足够努力,却未必合理,此时及时刹车,唐文忠本人应是避免了违规的代价和风险;其二,“唐文忠的小店” 更像是个试错者,它的结局让其他同样想开微店的地方官员也知道“此路不通”。
    不过,“唐文忠的小店”也不应该一关了之,或者说,“唐文忠的小店”虽然有错,但之所以出现,乃是因为唐文忠有着打造一个电子商务强市、打造东北第一个淘宝村的雄心蓝图。这是符合时代发展趋势和潮流的,那么,在“唐文忠的小店”关闭之后,发展电子商务的雄心抱负会不会因此而受到影响,这恐怕也是个问题。此前,基于官员难免要出现职务变更或者岗位调动,就有人担心过“唐文忠的小店”会有“人走政息”的尴尬,现在“唐文忠的小店”就已关张,但愿当地推动发展电子商务的热情和劲头依然强劲,别出现“店关政息”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