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的市场环境为何显得特别重要?


 健康的市场环境为何显得特别重要?

  当沪指再度重返3000点整数关口,带给A股投资者最直接的影响,并不是重燃他们新的希望,而是会让他们显得相当迷茫。

  事实上,回顾过去9个月的交易时间,A股市场经历了大起大落的走势。其中,以沪指为例,自其高点下跌以来,其累计最大跌幅高达近50%,市场投资信心降至了冰点。

  然而,对于这几个月的股市异常表现,其下跌的过程并非“干净利索”,而是选择了逐级暴跌的走势。由此一来,在股市逐级暴跌的过程中,盲目抄底者并不少见,而期间国家队资金也一度扛起了救市的大旗,给抄底者吃下了定心丸。

  殊不知,在股市接连非理性暴跌过程中,无论是盲目抄底的投资者,还是前期入市的国家队资金,都纷纷处于亏损的状态之中。至于部分在下跌途中动用高杠杆工具的投机客,其亏损幅度更是惊人。更有激进的投机客,在前一轮非理性暴跌行情中,几乎把自己的本金都亏掉了。

  1561216127,中国A股仅用了7个多月的时间,就从5178高点下跌至最低的2638点,期间累计最大跌幅近半,个股跌幅更是惨烈。

  实际上,虽然这一跌幅水平仍赶不上08年的单边暴跌幅度,但因高杠杆工具全面激活的影响,在股市加速“去杠杆化”“去泡沫化”的过程中,杠杆资金却起到了显著的助跌影响,其对股市的冲击影响力却大大提升,或其冲击力已经超过了08年的时期。

  “成也杠杆,败也杠杆”当属最近一年多来中国A股的真实写照。然而,面对非理性的股市表现,带给股市的冲击影响不仅体现在股民持股市值的缩水身上,还体现在股市改革速度的减缓、证券法修订工作的放缓以及注册制改革的延后等方面。由此可见,在不健康的市场环境下,中国A股要完成实质性的改革任务,尚且处于压力重重的状态,改革进程并不容易。

  对此,对于中国A股而言,要得到实质性的发展,且股市改革得到显著性的提速,还得需要建立在健康的市场环境之上。

  时下,经历了一轮轰轰烈烈“去杠杆化”、“去泡沫化”过程之后,中国股市整体的系统性风险已经大幅降低,而股市的潜在泡沫风险也基本得到了压缩。不过,经历了前期的下跌风波,中国A股基本处于“大病初愈”的状态,而股市健康环境的培育以及市场投资信心的修复,尚且处于一个逐渐恢复的过程,而期待一朝一夕就能够恢复市场元气,或许并不现实。

  因此,笔者认为,对于当前的中国A股,并不期待牛市的再度重启,且重启牛市的想法也并不实际。或许,面对“大病初愈”的市场环境来说,稳定压倒一切。换言之,只有拥有健康的市场环境,才能够让股市改革与发展进程重新走上正轨,才能够让股市的真正价值得到充分地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