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前面关于社会产品分配内容、形态及方式在不同经济条件下演绎路径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几点启示:
总体来看,人类分配形态、内容及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在生产力发展初级阶段,人类生产处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状态,人类可分配的内容可能只局限于满足其自身基本生存的衣、食等方面,人类分配地域也只局限于以家庭或村落为单位的地域范围,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分工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拓展了人类对社会产品的分配范围,人类在分配对象上开始由“衣食”分配向“住行”分配转变。由于分工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和提高,人类基于分工而生产的社会产品较之于自然经济条件下产品生产而言,有了极大的丰富和提高,除满足于基本生存的衣食之外,还出现了用于改善生活的住居和行动等可供分配的社会产品。同样,由于分工的出现,人类参与社会产品分配的地域范围也由自给自足为主的家庭或部落转向基于专业分工而延伸的全国其他区域,特别是随着国际贸易的进一步发展,全球分工程度进一步深化,使人类对于社会产品分配的地域范围由一个国家扩展至全球各地。随着社会分工的进一步发展以及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人类参与社会产品分配的内容,开始由衣食住行等物质形态向文化、旅游等非物质形态转变。从分配方式来看,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发展和提高,人类参于社会产品分配的方式也发生了很大改变,在物物交换时代,人类直接通过“物物交换”的方式参与社会产品的分配,在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时代,人类参与社会产品分配的形式主要表现为货币。当然,从货币衍生的历史轨迹来看,人类以货币方式参与社会产品分配,分别经历了金属铸币及以国家信用为保证的纸币和电子货币两个阶段。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在现代国际货币体系下,全球各国参与国际贸易的分配形式已由当初的黄金转变为以美元为表现形式的世界信用货币。
人类参与社会产品分配形态、内容和方式演绎轨迹,在某种程度上提示我们:要解决当前我国分配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就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由于一定时期内人类对于社会产品分配的对象取于生产力发展水平,因此,大力发展生产力,是丰富社会可供分配的产品内容和提高人类参与社会产品分配层次的必然要求。
2.与传统的实物分配形式不同,在以货币为主要分配形式的社会产品分配中,如何保持币值的稳定,是确保各分配主体切身利益的必要保证。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不断发展以及各国贸易联系日趋紧密的背景下,如何保证本国外汇储备币值的稳定,是决定一国通过国际贸易所取得的财富能否实现保值增值的关键,在信用货币经济条件下,保持信用货币币值稳定的一个最可行办法就是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3.从分配形态来看,人类历史发展进程预示,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人类参与社会产品分配的内容,也遵循了由低级向高级的不断演化过程。在物质产品极大丰富的背景下,人类在社会产品分配上将更多地倾向于精神产品的分配,如教育、文化、娱乐等方面的分配。为此,不断提高精神产品的生产和分配,是实现当前我国自然资源约束下经济可持续增长以及平抑社会贫富差距扩大化的必然选择。
从人类社会不同历史时期在社会产品分配中居于主导地位的生产要素演绎轨迹分析,在不同历史时期,那些在社会产品分配中处于绝对优势地位的生产要素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改变。总体而言,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那些在当期生产力发展中起最主要推动作用的生产要素,在当期社会产品分配中居于主导地位。例如在农耕时代,劳动和土地的结合决定了在当时社会产品分配中,居于主导地位的是劳动和土地,其主要表现为拥有充沛劳动力和大量土地的人群,成为参与当时社会产品分配的主体,在社会产品分配中居于主导地位;进入工业化阶段以后,由于工业化是货币经济快速发展的阶段,一些物化的产品如原料、资源、土地、劳动力等直接表现为资本,工业化阶段生产的主要过程实质上就是以资本为纽带,实现原料、资源和劳动的不断组合过程。因此,在工业化生产方式下,资本在社会产品分配中居于主导地位;在知识经济生产方式下,科技的发展使社会生产发展呈现新的格局,科学技术成为推动知识经济不断发展的主要要素,由此决定了以科学技术为表现形式的生产要素在推动社会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就知识经济条件下的社会产品分配而言,以技术为表现形式的生产要素,在社会产品分配中居于主导地位,科学技术等生产要素主要通过技术专利或技术入股的方式参与社会总产品的分配。
根据上述社会产品分配内容、形态及方式在不同经济条件下演化的一般规律分析,当前要解决我国国民收入分配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理论上而言,可以通过优化生产力发展不同推动因素的方式,来进一点优化我国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其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内容:
1.加大科研、教育投入力度,大力发展技术密集型经济,提高科技要素参与社会产品分配的比重。各生产要素在社会产品分配中所起作用的演绎路径启示我们,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在一国国民收入分配中占主导地位的应该是那些代表最前沿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生产要素。理论上而言,科学技术在社会产品分配中能否居于主导地位,在很大程度与生产发展方式密切相关。因此,当前为了使科学技术在社会产品分配中居于主导地位,就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提高技术人员收入水平,通过技术的不断进步,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为了加快科技产业的发展,就必须加大对科研、教育等科技产业发展所必需的基础产业的投入力度。因此,从社会产品再分配角度考虑,当前财政必须通过再分配的手段,加强对科研、教育等方面的投入力度,为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创造有利的前提条件。
2.提升出口贸易技术含量,实现出口贸易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提高我国参与全球产品收入分配的比重。从全球贸易角度分析,虽然贸易相对优势理论是当前发展全球贸易的理论基础,但是从发展全球贸易的最终目的来看,发展全球贸易的根本目的,主要在于实现本国利益的最大化,而不是单纯地以资源消耗的方式去解决国内就业问题。为此,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我国在国际贸易发展中要确立新的相对优势地位,就必须着眼于培育和发展当今世界发展最前沿的生产要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文化,只有掌握当今世界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最前沿的文化潮流,才能提高我国贸易出口的技术含量,才能提高我国通过贸易的方式在全球产品分配中所占的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