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安康文物普查队在双河口镇原红星村境内五里碥的地方,发现两处带有题刻的唐代崖墓。1号墓墓门南向,系单窟横室墓。墓门高88厘米,上宽63厘米,下宽75厘米,深25厘米。墓室平面为长方形,顶部开凿成人字形,东西长238厘米,南北宽137厘米,高137厘米。左侧空处和墓门左上侧,刻有题记一组,墓门外东侧和墓门上方,亦各有题刻一处,所有题刻均为竖行。墓门东侧约1米处题刻一则,楷书,字径10厘米左右,文为:“李思本记”。大房子及中部,分布题刻一则,亦为楷书,字径略小,文曰:“开元廿一年七月一日造穴”。在中大房子左侧的小房子上下,还有文四行,此四行从行文上看,似应和上文相接。文曰:“敬造石大横室一干葬大吉利 区安康县(注:当时汉阴县称安康县)界府水□□□开元廿一年七月十日义李本平记 大富贵后世留名千年宅”。2号墓位于河西岸50米外的小山坡上,高出河面约35米。墓门高115厘米,上宽67厘米,下宽86厘米,深36厘米,门外刻凿出宽20厘米的门框一周,内填平行凿线。墓室平面长方形,东西长190厘米,宽112厘米,顶高186厘米。墓周未发现文字,仅墓门上方刻有花卉一组,为莲花形象。线条颇粗,但所刻花卉则丰满圆润。崖葬不是汉人的葬俗,这里怎么会有崖墓?成了千古之谜。陕西省著名考古专家秦建明、杨政、赵琴华经过考证,认为这类崖墓是唐代某支巴人的遗留。2009年第三次文物普查,还在火棺子村南约400米的杨家院子山崖等处发现古代崖墓。本人曾考证,巴人是汉阴的土著人,原居民。《安康地区志》说:“周灭殷后,周武王封巴国于今汉阴县境,并封周宗室贵族去统治,赐爵为‘子’,称巴子国。”双河口镇出现巴人葬俗崖墓,就不足为怪。开发崖墓旅游资源,让现代人领略古代巴人葬俗,不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么?
李家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