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越来越多的普通中国人来说,如何养老成为一个非常现实而紧迫的问题,尽管社会保障体系已经建立并在不断的完善,然而,其对于普通老百姓的养老来说,仍然还处于不稳定之中,特别是其替代率之低更让其对于普通人的养老来说,只能用杯水车薪恶语为形容,而且这种替代率还在逐步的下降;另外一方面,我们的社保缴费比率又处于世界之最的位置,提高是没有可能的,相反,对于已经过了人口红利期,经济的高速增长也已经成为过往,而且已经开始明显的下滑(尽管原因复杂,既有内因也有外因,但趋势却已经形成,短期内想要根本性的扭转几无可能)的时期,降低缴费比率才是唯一的选择。事实上,政府最近刚刚决定的短期内(据说最多为2 年)降低养老金缴费率便是出于这样的目的。
从国际成功经验来看,一个完善的养老体系,不太可能仅仅只是依靠一条路子,像在美国,其三条路子中,政府那一条占比却是最低的,我们恰恰相反,政府这一条不仅是最重要的,某些地方某些人来说,甚至是唯一的一条。因此,有关专家一直在呼吁再开辟几条路子出来,以缓解政府的压力,比如说企业年金、职业年金这样的,再有还有模仿美国的个人账户养老金模式。问题是,美国那边走得通的,到了咱这边未必就行得通。水土不服的现象咱们这么些年见得还少吗?不要到时候又缴了学费不算还耽误咱社保体系的完善那可就得不偿失亏大去了。因此,眼下最紧要恐怕不是搞一个又一个支柱——尽管那些在某些国家的确是取得了不错成功,而是应该把目前的先搞好,等到再有的搞好了,已经能够充分的发挥其就有的作用了,咱们再搞那些补充的也不迟。相反,到那时由于已经有成功的做支撑,那些补充的反而有可能由于没有任何的包袱与负担,结果有可能更加的容易取得成功也并非是不可能的。
养老第三支柱研讨:个人账户模式初现雏形http://finance.eastmoney.com/news/1344,201604246176187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