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回暖的小船现在说翻就翻


  3月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11。1%1-3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3421。5亿元,同比增长7。4%,增速比1-2月份提高2。6个百分点。3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5612。4亿元,同比增长11。1%。1-3月份,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358。1亿元,同比下降5。7%;集体企业实现利润总额99。4亿元,下降1。4%;股份制企业实现利润总额8965。6亿元,增长8。4%;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实现利润总额3442亿元,增长8。9%;私营企业实现利润总额4850。5亿元,增长7。7%。

  旁白:这算是相当不错的啦,但究竟啥原因导致的呢?统计局的筒子做了以下解读:

  统计局:四大原因导致工业企业利润增长一季度工业企业利润增长加快,主要有以下原因:一、工业产品销售增长加快。3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4。6%,增幅比1-2月份提高3。6个百分点,是近3年来当月主营业务收入增幅加快最大的月份。二、产品价格降幅收窄。3月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4。3%,降幅比1-2月份收窄0。8个百分点;购进价格同比下降5。2%,降幅比1-2月份收窄0。8个百分点。价格降幅明显收窄,对企业利润增加的作用较为明显。初步测算,仅因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和购进价格降幅收窄,影响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减少额比1-2月份少减1076亿元。因价格回升,部分行业利润大幅下降状况明显好转。三、降成本、降费用效果进一步显现。受益于一系列降本增效政策的逐步实施,企业成本增长低于主营业务收入,财务费用降幅继续扩大。3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成本同比增长4%,增幅比主营业务收入低0。6个百分点。财务费用同比下降3。9%,降幅比1-2月份扩大1个百分点。四、投资收益和营业外净收入对利润增长拉动明显。3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投资收益同比增长20。4%,而1-2月份下降3%;营业外净收入增长68。3%,增幅比1-2月份扩大28。8个百分点。在3月份工业新增利润中,30。5%来源于投资收益和营业外净收入的增加。

  旁白:价格上涨,销售增加,成本降低,外加搞点投机赚点小钱,大概就是这样。所以统计局的筒子解读一季度利润增长情况后,判断这不是经济回暖的健康表现:

  统计局:经济结构转型的动力依然不足一是新增利润集中于少数行业。3月份,新增利润最多的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汽车制造业、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医药制造业5个行业,合计新增利润503。8亿元,占全部工业新增利润88。8%。二是投资收益和营业外净收入等非主营活动对增加利润影响明显,不具有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三是同期基数偏低。2015年3月份,工业企业利润下降0。4%,两年平均增速仅为5。2%。此外,从历史上看,与生产和收入相比,利润增长往往呈现较大波动性。利润是收入、成本费用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收入与成本费用较小的变化和差异,往往会使利润增速产生较大波动。总体看,当前工业经济仍处于化解过剩产能、结构调整、动力转换过程中,需求不足、库存压力和资金困难等影响工业经济稳定发展的问题仍然突出,工业企业效益能否持续稳定增长,尚待进一步观察。

  旁白:事实上,地球人都明白,一季度经济能企稳,基本是地产行业的功劳。否则上下游相关产业链的工厂一起亏本,就那么几个行业亮点,是支撑不住经济企稳的。尤其是钢铁行业,现在是喜忧参半:

  钢铁行业:钢铁企业趁势纷纷复产一边欣然复产,一边担忧着未来,当前中国钢企陷入一种“甜蜜”与“痛苦”交替的焦灼感中。4月26日,武钢股份对外发布2015年年报,公司业绩首度出现巨亏,亏损金额高达75。15亿元。也就是说,在钢铁行业已经持续低迷的第4年里,武钢股份也被行业拖累,踏进亏损企业行列。对比同行,其速度虽然较慢,但其亏损的额度也在行业内靠前。武钢股份的亏损已不是个案,中国钢铁行业协会此前透露的数据显示,到2015年底,国内钢企的亏损面已经超过了50%。不过,自2015年12月以来,国内钢企踏进一轮钢价反弹的行情中,面对“突如其来”的幸福,一位钢企负责人坦言,“幸福来得太突然。”面对这种市场行情,部分钢企四处筹措资金,恢复产能。“吨钢利润已从以前的亏损上涨为每吨盈利300-1000元左右。”我的钢铁网资讯总监徐向春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从自身的调研数据来看,去年国内钢铁产能停产6000多万吨,但今年已有4000-5000万吨左右复产,预计本月底华北等地还会有部分高炉复产,高炉开工率会进一步提高,但增量有限。不过当前下游需求仍未明显回暖,这种行情能持续多久还很难说。

  旁白:谁也不知道这轮回暖行情能维持多久,大家都是捞一票再说的心态干事,如果觉得这不靠谱的话,那么你看看下面数据就知道钢铁企业何以如此了:

  深沪两市楼市成交量在新政后急剧下滑根据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统计,通过对比新政前后各30天的成交数据,沪深两地新建商品住宅成交套数均出现半数甚至超半数的下滑。其中,上海的新建商品住宅成交套数出现了50%的下滑,深圳则达到57%。与此同时,两地的新建商品住宅成交均价也出现了不同程度下滑。其中,上海的成交均价出现了1937元/平方米的下跌,跌幅为6%。受价格下调的影响,居民购房的套均价从新政前的422万元/套下调到了382万元/套。相比于上海,深圳楼市的抗跌特征则较为明显。根据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统计,深圳新建商品住宅成交价格出现了248元/平方米的下跌,跌幅为1%。相对上海,深圳房价下跌幅度不明显,楼盘均价总体仍处于高位水平。不过从居民购房的套均价看依然有所下调,即从新政前的490万元/套下调到了481万元/套。而深圳二手房4月份成交量同比下滑70%。

  旁白:这楼市回暖的小船,谁知道哪天说翻就翻。而且现在形势超级不妙,信用收缩,市场资金利率上行,谁知道哪天哐当一下掉下来:

  中国信用债史上首次:评级下调狂潮纵观历史,中国信用债发行市场从未遇到现在的场景:评级下调狂潮。中诚信国际对信用债公开评级变动的跟踪结果显示,今年迄今,发行人主体评级已发生至少33次下调,较去年同期的17次几乎翻倍,创下有相关数据统计以来的新高。除中诚信自身进行的评级调整,上述统计还涵盖了大公国际、联合资信等国内主要评级机构公告的评级变动。中诚信国际表示,主体评级下调次数增多,表明债券市场整体信用风险仍在加深。中诚信国际近日曾撰文分析称,产能过剩行业企业的基本面持续恶化以及公司治理风险仍是两大主要因素。彭博社援引市场人士的观点指出,随着公司业绩恶化,信用债降级高峰会延续至二、三季度。投资机构规避违约风险和低评级债券需求将使信心已经受挫的信用债市场面临更大调整压力。“二季度的评级下调会多于往年同期,今年可以说是债券违约元年。信用风险的爆发正处在蔓延阶段,”海富通基金固定收益部基金经理何谦接受彭博采访时说。他表示,尽管其目前配置的债券资质良好,评级下调潮对全市场信用债估值形成的负面影响仍令他担心。

  旁白:信用债评级下调,包括违约潮这事,其实是好事,何也?刚性兑付神话不打破,利率曲线怎么形成?问题是这玩意儿短期确实让人受不了,市场开始吃不消了:

  中国债券基金九成净值缩水 伴随越来越多企业债违约的消息让投资者心神不安,上周当中,超过90%的中国债券基金资产净值下滑。上海研究公司好买的数据显示,在截至4月22日的一周当中,总计有718支债券基金出现了资产市值缩水的情况,占他们追踪的全部债券基金的95。6%。基金身家当周平均缩水幅度是1。03%,也创下了1月8日以来的单周纪录。“企业债券市场的情绪是非常虚弱的。”好买研究员倪欣晨解释道,“投资者都担心企业的违约会扩散开来。”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大幅减缓,李克强总理想要淘汰掉僵尸企业的大背景下,中国企业面对猛增的债务,处境更加挣扎。当下,中国垃圾债券市场正走在创下2014年以来最糟月度表现的道路上,今年迄今为止,已经至少有七家企业未能按期偿付,这一数字相当于2015年的总和。倪补充道:“市场对通货膨胀预期的抬头也很担心。”

  旁白:都从债券市场跑啊,考虑到去年债券牛气冲天,现在这气氛,确实让人唏嘘不已,要命的是,现在违约潮已经蔓延到债券一级市场发行了:

  4月103家发行人取消债券发行彭博援引上清所及中国货币网数据显示,4月1日至25日,至少有103家发行人取消或延迟了共计1173。8亿元人民币的债券发行计划,金额是去年同期的约3。4倍。华尔街见闻稍早提及,3月份448亿元的取消发债规模为去年同期3倍。彭博援引德国商业银行驻新加坡高级经济学家周浩评论称,近期境内债券取消发行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金额也在持续上升,尤其是国有企业违约事件比以前多,对市场情绪有负面影响,料债券取消发行潮仍会持续债券取消发行集中在盈利比较差的行业,如采矿能源行业以及建筑相关行业的传统行业。

  旁白:这还是温和通胀期呢,这要是恶性通胀来了,债券发行马上变成一坨啊……,至于通胀预期么,你看看下面:

  年内油价或现两连涨今年以来,国际原油市场风波迭起,但自从1月13日“地板价”横空出世后,国内成品油零售价始终没有调整。这一僵局终于在昨日(4月26日)被打破。昨日下午,国家发改委发出通知称,自2016年4月26日24时起,国内汽、柴油价格(标准品,下同)每吨分别提高165元和160元。虽然这是今年以来成品油价格首次上调,但和之前相比,本次涨价幅度并不大,对消费者来说影响有限。今年2月以来,国际油价受到产油国冻产预期支撑,反弹幅度已经接近61。8%。即使16个产油国在4月17日没能最终拿出协议,市场信心仍然较强,周期内油价一直保持高位。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调整并不意味着成品油价格自此站上地板价。目前,国际原油市场利空与利好并存,如美国库存高企的同时,产量也在下滑;伊朗在带动增产预期的同时,中、美、欧、日又为需求提供了支撑。卓创资讯成品油分析师谢萌萌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分析,整体而言,油价目前可能还将以震荡调整为主,如果没有特别的利空事件发生,下轮国内成品油价调整有可能再度迎来上涨的局面,即年内或出现首次两连涨。

  旁白:这要是这么持续下去……。好在美国经济数据也较为疲软,美联储也不至于马上加息约束货币,大家还可以苟延残喘玩几天,看看下面:

  美国3月份经济数据低于市场预期美国商务部周二公布,美国3月耐用品订单较前月增长0。8%,远低于市场预估的增长1。8%。此外,美国3月扣除飞机的非国防资本财订单较前月持平,市场预估为增长0。8%;美国3月扣除运输的耐久财订单较前月下降0。2%,市场预估为增长0。5%。路透评论称,得益于国防订单的增加,美国3月耐用品订单月率小幅反弹,但又因为对汽车、计算机和电子产品的需求下滑,此次数据仍然不及预期,暗示着美国制造业的衰退趋势远未结束,此前强势美元对耐用品需求的打击仍未完全消退。据彭博称,耐用品订单的反弹主要是因为军用飞机订单的反弹。上月大幅下降26。6%后,民航客机订单3月续跌5。7%。数据出来后,美元指数短线急剧下行,以英镑为首的非美货币则纷纷飙升。就在美元指数暴跌之际,黄金市场再现“20亿美元”奇观,不过不同的是此次是买单,受天量买单提振金银短线飙升,黄金突破1240美元/盎司至1244。80美元/盎司,15分钟内上涨近10美元,白银则最高升至17。15美元/盎司。

  旁白:周四美联储又开会议,加息口炮没准能来几发,但要真干,现在没人相信。所以小伙伴们可以开心玩耍吧:

  市场升温A股纳入MSCI指数预期瑞银证券首席中国策略师高挺今日(4月27日)在北京发布会上表示,今年A股纳入MSCI指数概率大于50%,而中金分析师此前预计,若A股以5%比例纳入MSCI指数体系,带来潜在资金流入规模约210亿美元。中金分析师王汉锋等指出,去年MSCI指数年度评估所提出的A股市场尚待改善的额度分配流程、资本流动限制问题已基本解决,受益权属界定问题也已获证监会回应。粗略估计若A股以5%比例纳入MSCI指数体系,带来潜在资金流入规模约210亿美元;若全部纳入,潜在资金流入约3,600亿美元。根据MSCI提供的数据,潜在能够被纳入的A股成分股约421支,金融行业占比较高权重最高的5支个股为:中国平安、浦发银行、兴业银行、贵州茅台和民生银行。若MSCI最终决定开始纳入A股,对市场将产生积极影响将带动全球投资者加大对A股的覆盖和关注,A股估值与全球市场接轨机构投资者占比将上升。受益标的包括潜在被纳入股票、香港上市的A股跟踪基金。瑞银策略师高挺表示,从技术上看,A股纳入MSCI指数的障碍不难克服,今年面临的技术障碍远少于去年。

  每日综述:一季度经济回暖的小船说翻就翻,就在于它不是新经济引领下的结构转型变化,而是宽松货币和积极财政刺激下的老经济的苟延残喘,“老经济”行业人士都本着边走边看混一天是一天捞一票是一票的的心态干活。这种情势下,一旦通胀升温,央行收缩货币,故事就结束了,也正因为如此,债券市场才如此风声鹤唳。好在美联储目前还未紧缩货币,筒子们还可以尽心玩耍几日,从楼市到期货市场,再到……,反正美林投资时钟现在跟电风扇一样转,眼花点,都跟不上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