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富有钱 国富有物


  民富有钱  国富有物

 

廖仁平

 

1 前言

    当今世界,国民个体追求财富的主要目标是货币,民富的主要标志是“有钱”。但货币之于国家而言则主要是交易媒介和价值凭证而不是价值本身,国富的标志是“有物”。理论辨析民富与国富间的区别与联系对经济的科学管理有重大现实意义。

 

2 齐美尔《货币哲学》核心思想简介

当今世界,货币已经成了一切价值的标准(齐美尔(Georg Simmel,1858-1918)《货币哲学》核心思想之一)。任何国民个体只要拥有了货币,就实际地拥有了货币面值标定的财富价值量。所以国民个体普遍偏好于追求货币,甚至于为货币而疯狂…

 

3 市场主体与市场环境

市场主体是指在市场上从事经济活动,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个人和组织体。任何市场主体参与经济活动都带有明确的目的,以在满足社会需求中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简单地看,市场主体就是各类公司企业的集合。

市场主体组织各种经济资源进行商品生产与销售并从中获得利润(实物利润与货币利润),当今货币经济环境中,市场主体以获得货币利润为主要目标。可以形象地将市场经济看成是一种赚钱的游戏,此游戏中市场主体通过商品产销竞争货币这种奖品,有钱赚,市场主体投资商品产销的积极性就高,市场就表现为繁荣;没钱赚,市场主体投资商品产销的积极性就低,市场就表现为萧条…

市场环境是指影响商品产销的一系列外部因素。硬件环境如交通运输、仓储物流等,软件环境如政治、经济、法律、文化、人力、技术等。市场环境中的大部分要素条件都属于公共财富,市场主体既无心也无力建设维护,必须是国家组织人财物投入建设并维护之。良好的市场环境本身就是一种国家财富。

显然,任何市场主体都是特定市场环境中的市场主体,这决定了市场主体的经济效率等必与其相对应的市场环境密切相关。好的市场环境有利于市场主体低成本高效率地多创富快创富,反之,差的市场环境会增加市场主体运营成本从而抑制商品产销效率。

 

4 市场主体赚钱民富

    市场主体进行商品产销的主要目标是货币利润即赚钱。就当今人类经济管理水平而言,市场的价格发现价格形成机制及其竞争创富机制等仍具有积极意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仍要充分保障各市场主体合理合法地依靠勤劳智慧多赚钱致富。根据新宏观主义储备需求理论,主权货币动态地为市场主体提供外生性货币利润,各类市场主体通过商品产销竞争得到这些货币利润,谁的商品生产效率高产出商品性价比高谁就得到这种货币利润致富。这是一种良性竞争机制,在这样的良性竞争过程中,市场主体不断进行技术改进提升商品生产效率保障有效供给而得到货币利润,国民们也相应地得到越来越多且越来越好的商品效用。

 

5 公益经济赚物国富

一国的富裕不是因为钱多(央行有无限印刷法币的能力)而是因为物产丰富。所以公益经济的主要目标是实物利润即赚物。

市场主体发挥创富作用的同时,因其市场本身内在机制会自然地产生相对过剩,传统解决这些相对过剩商品的办法仍局限于市场自动调节而没有充分考虑公益经济的拓展所以效率较低。新宏观主义储备需求理论相关研究表明,国家可以用主权货币购买这些相对过剩商品投入公益经济领域进行公益建设提升国家生产力水平进而达到保障物产的持续丰富。

公益投资不但不以货币利润为目标,而且还自动地用主权货币不断地动态地为市场主体提供货币利润源。“市场公益”二元经济体协同发展过程中,市场主体的相对过剩商品能够顺利出清得到货币利润,国家也得到了建设公益经济的物质资源,且同时消除了传统市场经济发展中的许多债务(传统市场经济发展主要依赖债务拉动,新宏观主义储备需求主要靠主权货币补偿实物利润促进经济发展,二者有本质不同),多赢!

当然,说公益投资不以货币利润为目标,绝不是说公益投资不讲效率。公益投资的效率是物的产出效率。公益投资管理的主要目标是单位货币投资产出的物量多质好效用高。

 

6 民富与国富的差别与联系

在一封闭经济体(不考虑国际贸易所以没有外汇货币)内,国民追求财富与国家追求财富的目标既有差别又有联系。当货币已经成了一切价值的标准后,国民个体追求货币财富就成了很自然的事,几乎每个国民都希望成为“有钱人”,民富的主要标志是“有钱”,这也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得以充分发展繁荣的原始动力之一,资方为了货币利润而高度亢奋…但国家则应当以追求实实在在的实物财富为目标,因为一国实物财富的多少及质量的优劣才是衡量一国实力的根本依据,且这些实物财富同时还是国民个体货币财富的最终价值依托,国富的主要标志是“有物”。当国家财富因灾难而损失或消失时国民个体的货币价值也随之损失或归零,这是不言而喻的常识。

    据此原理可以解释许多市场经济理论无法解释的经济现象。如主权货币(或传统管理中的国家财政赤字)投资公共工程不以货币利润为目标,市场经济利润目标完全不适合解释它的合理性,但国家实物财富增加的目标却与之和谐对应。如中国当下的铁路总公司,它的公益性质很强,它的货币利润亏损性经营实际为其它市场主体提供了良好市场环境,国家投资继续升级铁路系统,虽然其债务会继续增加且还无法得到货币利润但国家得到了更优良的铁路公共资产…此类公共资产的运营虽然表面上看货币利润是亏损的但它们却极其有利于国家总体经济可持续发展繁荣…私有化鼓吹者们根本不理解这个道理。

开放经济体中要加入国际贸易,外汇就形成了部分国家财富。但国际贸易以平衡为双赢,暂时性小额顺逆贸易差额可以允许,持久性大额顺逆贸易差额必导致贸易战…

 

7 用新宏观主义同步实现民富与国富

如何实现民富与国富的双赢目标?

新宏观主义一句话精髓主权货币购买公益商品的同时,为市场主体实物利润的价值实现提供常态化外生性货币源泉。中,清晰可见主权货币购买公益商品,既补偿了市场主体的实物利润价值,又为公益经济提供了商品源保障。

因为市场主体的产销过程动态连续,所以价值补偿亦是动态连续的,主权货币动态连续购买公益商品,既动态连续地货币化补偿了实物利润,让投资方的货币利润有了常态化补偿机制,同时又自动地源源不断地为公益经济输入各种有用的商品,市场经济与公益经济二者间因此而完美地联接起来了。可以形象地说是新宏观主义这座桥梁联接了公益经济与市场经济,从此公益经济市场经济间不存在任何矛盾冲突,它们间协同互补联接成了一种新的市场-公益二元经济系统,人类的经济发展可以基于此开辟全新局面。

在这种市场-公益新二元经济系统中,公益经济以公益产出为主要目的,不以赢利货币为目的,不与市场主体争抢货币利润源(公益经济领域就业者得到的主权货币性收入或财政补贴性收入反而是市场主体的消费源利润源);市场主体可以放手充分发挥能动性多生产,尽可能多地提供各种有效供给,不用再担心实物利润无法货币化实现了,其实物利润部分的货币价值补偿可直接由主权货币购买实现,人类经济体产出商品价值量将只受资源劳动力等刚性条件约束,相对过剩将成为历史。

公益经济的发展空间其实是非常广大的,以张二寅先生的说法就是山河为仓,智力为库。除了一般性绿化、环保、国土整理、公共卫生外,国民义务教育、养老托幼、社区安保、专利技术储备等都有非常广泛的发展空间,是剩余资本用武的好地方。制定政策让国民私人或企业法人等的存量资本投入公益经济的快速发展,主权货币购买其服务(让投资者能赢得较好收益),既消除了部分传统债务累积,增加了公益产出,又消除了热钱炒作的危害,同时也为中国经济转型改革中大量的下岗分流人员找到了新的工作岗位,经济系统中的帕累托改进得以常态化实现,多赢!可以将经济体中这种基于新宏观主义的常态化帕累托改进效应简称为新宏观改进

新宏观主义储备需求理论中,实际上还自然地蕴含着财富的二次分配平衡机制。主权货币在实现市场主体实物利润的同时,源源不断地为公益经济提供动力,保障着公益经济可持续壮大。在此过程中,国民们实际上动态地平等地免费共享着公益经济的各种福利。

新宏观主义主张政府不再直接财政投资公共工程而是让国民们投资,政府只用少量租金性质的使用费购买其服务并免费让国民们共享,既有效率,又避免了传统公益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各种腐败寻租现象。同时也为大量民间存量资本找到了一个新的出路。这个特点支持国有企业大规模民营化从而可以大大减少中国经济改革阻力… 

中国当下的几乎所有国企改革难题均可在新宏观主义储备需求理论指导下进行相关具体方案设计解决。如公路铁路系统的改革方案及东北经济转型顶层设计方案(参见《用新宏观主义指导中国经济改革》)…  

当今各国经济实践表明仍就市场经济本身寻找经济发展途径是没有多少前途的。新宏观主义储备需求理论相关分析表明市场-公益二元经济新体系的协同发展才是目前人类经济繁荣发展的根本出路,且理论上证明了主权货币实现实物利润价值补偿的同时,既能消除大部分传统债务保障市场经济可持续繁荣,又能促进公益经济可持续发展,充分就业也能自然地得到保障,共同富裕、生态文明及社会和谐等中国经济改革理想目标也能自然而然地得到大部分实现。

 综上分析可知:新宏观主义储备需求理论及其“市场公益”二元经济新系统可以充分促进民富与国富双重目标的同步实现!

 

8 讨论

公益投资不以利润为目标,以增加国家实物资产为目标,它的投资不与市场主体争抢货币利润,反而为之提供消费源利润源。这是新宏观主义储备需求理论中市场--公益二元经济的本质特征之一,它是解决当前市场主体货币利润不足相对过剩商品无处可去无法高效利用的科学策略。

市场主体以货币利润为目标,公益经济以实物利润为目标,二者协同统一,阴阳互补完美和谐…当人们真明白了这一新宏观改进基本原理后,相关经济转型等才会有正确的科学方向。

以中国当下的货币利润亏损性高铁或地铁投资为例,铁总公司不以货币利润为目标,只要能及时消除过剩商品如钢铁水泥等,能解决就业,能升级中国交通运输系统,就是成功…其实,只要反向思考,如果不建高铁或地铁会如何?许多问题就清楚了。当下中国若不进行高铁或地铁建设问题将更严重,钢铁水泥产业会大量倒闭大量工人会失业、中国交通系统升级无望、经济停滞萧条、市场主体也会大幅减少消费源利润源…

市场经济解释不了政府公益工程投资效率等问题。 单纯从资本收益即货币利润角度看,中国许多公益投资都是亏损的, 但从社会综合收益看,国家总体财富量增加了,就业也保住了,且国家投资的货币亏损实际是名义性的,它们转化成了市场主体的利润源(转化过程中国家其实没有损失一个原子的利益,主权货币是印出来的且它们几乎全部转化为市场主体货币利润),因而保障了市场的可持续繁荣。

特定经济周期内,消费用货币是相对有限的,这些消费货币为投资方提供的货币利润也必定是有限的,市场中争抢货币利润的主体越多,则实业投资越没有利润保障。所以,一定要改变公益投资也讲货币利润的传统观念,这种观念是有害的。

传统市场经济的错误就在于,无论市场主体还是公益经济都要去争抢有限的货币利润。这种模式中市场主体发展不好,公益经济也发展不起来…远的不说,就以中国医疗、教育这两个最大的公益经济领域分析吧,它们的市场化实质就是在争抢国民们口袋中有限的货币,这种市场化的结果是一方面国民们生存成本激增,另一方面市场上其它主体的货币利润率也大大下降。幸好中国的医疗和教育还没有完全市场化,如果完全市场化,中国人民生存将更加艰难。这提示中国当下,一些已经市场化的公益领域要及时退出市场主体回归公益本质,其管理方法是主权货币招标性购买其公益服务国民免费分享…主权货币招标性购买公益服务的实质是补偿其运行成本,这些成本包括物质消耗及从业人员工资福利等,这些主权货币最终必流向市场购买商品所以它们几乎全部会自动地为其它市场主体提供消费源利润源。

最后,再次提一提中国铁路总公司所谓“僵尸”的问题。垄断性铁路若完全市场化经营绝对可以赢利,但这种赢利必恶化其它市场主体创富环境,它的货币利润亏损主要是公益性低价运营的结果…一些不明白或别有用心者鼓吹的去“僵尸”完全是为私有化鸣锣开道,他们的阴谋若得逞,则结果一定是少数人富了,国家穷了…

 

 

2016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