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之前对于我来说,是一个可过可不过的节日。但是今年不同,我的父亲年初过世,这段时间,我时不时会想到他。其实很早就想写一段文字了。
小时候,我是和爷爷、奶奶在兰州一起生活的,直到6-7岁,印象中是一个冷飕飕的夜晚,我跟着感觉非常陌生的父母,搬入一家工厂家属院的单身宿舍楼。现在知道那时是我父母为解决分居问题(我父亲在北京市内,我母亲是老三届知青,上山下乡去了延庆山沟里教书)调动工作到兰州一家军工电子厂。我也从市中心(中山路51号)的爷爷奶奶家回到了父母身边。之后住过家属院的平房和一楼,最后是我大学毕业时离开兰州那家工厂的家属院,当时住在四楼的一个1.5间房。而我和父母亲在一起的生活满打满算也只有7年左右。他们在我上初中时就已经经常出差在外,那时他们的主要工作是记者,我父亲还加入了中国作协。
父亲给我的印象就是非常非常严厉。他是一个自我期望和要求非常高的人,也许文革让他深受打击,而他在外经历的一切不满,基本上都在家里释放了,我就是一个主要目标。7年共同生活的记忆除了每天挨打挨骂之外,没有别的,我没有从家里得到温暖,感觉度日如年。我的父亲没有教会我如何去爱别人,我没有看到正常人际交往和普通的家庭氛围,这是我当时想离开他们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七年最终成为我和父亲一辈子都没能解开的疙瘩。
初中之后,我父母出差回来,也有部分时间生活在一起,但印象已经不深。后来上大学之后,他们基本上已经调动到深圳工作了。我只是暑假会去深圳。那时直接冲突已经不多,但是我父亲那套旧式大家长作风,我从未认同过,也一直非常抵触。我曾经下决心要彻底断绝他的这种作风,不让后代再遭受这种折磨。记得我父亲对我说过,我们之间太像了,又太强势。所以我们一直没法拉近心理距离。他越想让我就范,我就越抗拒越疏离,直到他最后完全放弃这种努力。
父亲十年前做过心脏搭桥手术,当时检查时发现心室肿大,其实和他的性格和过往经历有关。一个过分要强和自我的人,在社会中遭遇困境和打击时,他以对抗的方式挺了过来,而且在同龄人中也算是小有成绩。在这一点上,包括我,很多人都非常敬佩他。如果说我的父亲给我留下了什么,就是这种不弃不馁奋斗和努力向上的精神。他奉行的”不打不成器“,在我身上还是显现了效果。我个人资质一般,有今天,我想与严酷的”家教“还是有关的。只是这种家教的副作用太大,我是下决心不会让它延续到下一代的。如果让我在牺牲个人成就和放弃家庭幸福之间做选择,我还是会选择前者,这就是我和我父亲最大的不同之处。我比他更看得透人生的价值和生存的目的。
这篇文章里,我不想过多批评我的父亲。我很怀念他,这不是那种自然的亲情,而是血缘上的纽带吧。我父亲选择了海葬,我仍不赞同,但我尊重他的选择。但海葬那天,我特意回避,没有出席。因为我不想把父亲的骨灰抛入大海。是我最后将我父亲抱上ICU的病床,也是我最后将他温热的赤裸的尸身抬上殡仪馆的殓尸床,送他的棺材进入火化车间。那一刻,一切感情纠葛都结束了,他的一生画上的句号。他和其他所有人的爱恨情仇,不满和怨恨都已经成为过去。当我看到他烧化的白森森的碎骨时,我又一次理解了人生的意义。
我不是唯物论者,当然对海葬不以为然。人生有命,这一切挫折,一部分是天然,一部分要归结于个人。性格决定命运,我不赞成与命运抗争。因为,人,太渺小了,太无力了,面对命运、大自然、野兽、洪水,哪怕是一块砖头,都是非常脆弱的。可惜我的父亲并不理解这些,他非常坚强,内心无比强大,可惜他的心脏却是肉长的,最终承受不起这些负重。他的命运在赤条条降生到这个世界上,就已经定格了。他出生时,作为津门大家族的葛沽郑家已经传承到第三代(家道中兴是从我的高祖父郑筠荣开始,曾祖父郑麟荪,祖父郑元理),而他正是新中国即将成立时来到这个世界,是第四代,所谓”富不过三代“加上国家进入一个新的时期,一切旧的东西要被清算。我们这个家族被清算了家产,但是却继承了旧式的家风。这就是我父亲不幸的一个重要根源。后来我在父亲的悼词中,特意删掉了我母亲添加的”发扬家风“,我作为长子,非常清楚这种家风的流弊,不可能再让它发扬传承了。
活到这把岁数,亲自送父亲上路,看到他的烧化后的碎骨,感触很多。一个在我眼中无比坚强和强硬的人,赤条条来,最终也只能是无助地赤条条离开这个世界。而这个世界,并没有因为缺了哪个人,就会出现任何状况。人生一世,能伟大到哪里去?能强大到哪里去?最重要的是开开心心地走完这条艰难的路。既然来到了这个世界,你就没有退路,必须走完一圈,才能重新回到原点,一切重新清零。不必以为自己有多重要,不要认为自己多么强大,人不过是个点,赤条条来,赤条条去,仅此而已。在中间过程中,衣食荣辱,起起伏伏,唯有”顺生“二字,才是真谛。
清明了,他居然不愿意留下一个让我们纪念的地方,如果是树葬,我们还可以去看看,子孙后代在树下可以缅怀他。我只能在心里纪念一下他了。如果有来世,当然,我觉得人生甚苦,何必再有来世。但是假如真有来世,我希望他能得到一般家庭能有的幸福。人不应该是来这个世界争名利的,当然名利会让我们更快乐。但也许争名利的过程会让我们承受更大的折磨和痛苦。所以,重要的不是这些,而是健康和幸福,既然来了,反正不幸福也要过一生,幸福也是一辈子,那就追求快乐幸福吧。
我父亲曾抱怨过我没有在出版的书里提到他的养育之恩。现在他已过世,我愿意补偿他的这个要求(虽然有点晚,但愿他天上有知吧)。在即将出版的书里,我在扉页上写了”献给我的父亲郑世隆“,同时也纪念我的高祖父、曾祖父和爷爷。希望有一天,我会以家族史为蓝本写写一个家族在明末到今天的变迁。
附悼词
感谢各位亲朋好友今天来为我父亲送别!
我的父亲郑世隆生于1941年,2016年2月20日晚11点44分因病救治无效,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享年74岁。
从今年1月以来,父亲病情日益加重,但他始终坚持与病痛斗争,终至不治,依依不舍得离开了我们。我们今天以无比沉痛的心情,在这里悼念他,为他送行,愿他老人家在另一个世界上能过上更幸福快乐的生活。
父亲虽然脾气很急,为此造成了一些误会,他生前多次提及,可能有些话没有当面说,我代表他向大家道歉,请大家谅解,让他老人家走得安心。父亲与我在很多问题上有不同看法,但我心里一直敬佩他的上进拼搏,他为家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自己在事业上也取得了骄人成绩,作为儿子,我为自己的父亲骄傲和自豪。
在这里我想对父亲说:
您的一生可谓命运多舛,但性格倔强的您从不服输,从一个初中生,通过自学成才,成为中国知名作家,发表作品300多万字,十多次荣获全国及省级文学奖。您靠自己的努力,从大西北居家迁入深圳,使全家人有了更好的发展平台。更为难得的是您捐赠的《郑世隆文学作品选》被中国现代文学馆珍藏,将传至永世;报告文学作品被编入了《初中语文实验教材》,为中国文学、教育的千秋事业做出了贡献 ,这也是我们子孙后代引以为豪的事情。
您心地善良,扶持弱小,对于在文学创作和日常工作上给予您帮助与扶持的恩师、领导及朋友,没齿不忘,这些优良的品德,值得我们时刻牢记,发扬光大!
生老病没,是自然规律,没有人能超越,我们怀着敬畏之心,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里努力争取最美好的生活。我的父亲也是如此,我们听从上天的支配,我们都感恩于上天的眷顾和赐福,我们期望上天继续照顾我们大家,希望父亲在另一个世界有更好的归宿。
父亲,您的离开,让我心里非常难受,虽然看到您在最后的日子里非常痛苦,但您的善意,我已经充分感受到。您是一位严父,我有今天的一点儿成绩,来自您的鞭策和激励。您选择海葬,我们尊重您的意愿,为了永远纪念您,我将会在即将出版的我的新书上印上“献给我的父亲郑世隆”作为儿子的一点儿心意,以寄托我对您的哀思。
离开这个世界,您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以前所有不开心,痛苦将离您远去。人生是一场磨难,您已经解脱了,我们祝您一路走好。今天来这里送别您的人,都是真心爱您的人,珠珠的三位家人也不远千里从广西赶来送您,还有远方无法赶到的亲朋好友,您兰州的侄儿和侄女,北京的小五妹都敬献了花圈,您以前共事的同事表达了吊唁之情,他们都没有忘记您,您尽可安心。
谢谢大家能来,他老人家九泉之下,应该是快乐宽慰的。我相信,我的父亲也会祝福和护佑大家,祝愿大家从今往后身体安康,幸福快乐!
再次谢谢大家!
2016年2月25日
郑世隆http://www.chinawriter.com.cn/zxhy/member/7475.shtml;http://baike.baidu.com/link?
url=mKxaCKgax8U3mMI3c8gEfwhembtJ7GBKUS5w71lHWL19sYlPrDlcvxJGOZHOlzWgAzOczXybjpoFVNVSuzDL0a
父亲报告文学作品入选初中语文教材链接:
http://www.pep.com.cn/czyw/jszx/tbjxzy/zdkb/qx/201008/t20100825_72701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