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让自由主义落地


在人类步入21世纪互联网时代后,由信息技术为基础诞生的互联网社交软件为满足人们信息交流而生,并茁壮成长逐步发展为媒体和平台。信息技术与用户愈来愈多的参与不仅极大地促进信息的生成与传递的效率,同时也推动着社会趋势的改变,即去中心化和机构化,因为原本信息出口的单一与信息交互的单向被互联网无情打破。时隔千万年,话语权再次回到了普通人的手里,而普通人当中的佼佼者凭借自身特点与魅力进阶成为微博大V,微信公众号,变身为流量的宠儿,社会的公知抑或行业的权威。这便是人送外号“自媒体的时代”,人人有话语权,人人有信仰,个体的差异在扩大,意见的统一说难也难,说简单也简单(自古至今,意见领袖引导广大群众的能力一直都是那么出色,在互联网时代尤甚)人人自我标榜为自由主义者,然而他们的自由主义站的住脚吗?

北大教授薛兆丰说过这么一句话:“没有经济学原理的支持,任何自由主义都是站不住脚的”。私以为这是为数不多的真理之一。著名经济学家哈耶克也同样说过这么一句话“金钱是人类发明的最伟大的自由工具”。金钱恰恰具备了自由的属性,按照自由主义者只支持正确的秉性,金钱同样只流向受益最大的方向,不为其他外物所阻挡。于此同时金钱作为第三方的媒介所具备的公平的品质则更是自由主义所梦寐以求的。许多人会鄙夷经济学在于他们认为所有经济现象不过是表象,背后还有更为深层次的东西,他们愿意不遗余力地往人性方向去挖掘。可惜的是他们不明白经济学就是一门研究人的学问和人性的科学。它研究与解决的正是人性与社会资源的矛盾与协调,所以所有关于社会问题的探讨如果达不到经济学层面,基本上都是诡辩,永远探不到其实质。这便是为什么笔者认为在这个网络与经济共同发展的时代,经济学不应只是一门学科,更应该成为一种常识与技能,没有经济人的思维,任何自由主义都到不了彼岸。经济现象是结果也是原因,经济学可浅为理论,亦可深入人性。而任何一位所谓的自由主义者,最不应该做的就是与人性作对。就像这个世界上不会存在于钱做对的人一样,自由主义者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