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小房子来存放已故亲人的骨灰


 有媒体报道说,有部分上海人到郊区买小房子,用来存放已故亲人的骨灰。

   对于这样的事,许多人表达了许多完全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这是对天价墓园无声的抗议,也表现了上海人在经济上的精明;有人认为,这是现代人在传统孝德文化和生活经济双重压力下的一种的屈服。还有人认为,这是活人的房产与逝者的“房产”的完美地结合。

    我认为,这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死亡观在现实生活中的冲突对立的统一。

    按照唯物主义的观点,人死如灯灭,保存骨灰除了一些暂时的纪念之外没有任何其他的价值和意义。纪念的方式很多,海葬、节地葬都与“天价”公墓无关,所以,以此来抗议公墓价格是以偏概全,这理由是不成立的。

    若按唯心主义的死亡观来理解,人是死而不亡的特殊精神体,即使火化,先人骨灰也能够与后人保持某种精神上的联系,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后人的生活,处理不慎必然祸及子孙。

    上海人是中国人中最爱讲面子的典型代表,他们认为墓地不仅是子孙的碗,而且是子孙的脸,这种事情一旦到了要脸的地步就很难用一个简单的“纪念”可以理解的了。在30年前,许许多多的中国人都是把亲人的骨灰藏在家里的,活人死人同居一室早己不是一个很奇怪的现象。

    现在,买一间小房子可以把几代、上百位亲人的骨灰都集中存放在一起,事情简单了,就是把社会上流行的集体性商品性的室内立体安葬方式从寺院、塔陵、公墓家庭内部成员专享制的搬到了居民小区,生死一体化,很合符中国人传统的生命观;既不要民政部门的审批,又跳过公墓涨价的陷阱,并可对外宣布自己有家族式立体安葬专用房,还可称之为家族祖宗祠堂(或小宗庙),且经济上又十分划算,面子特别大,一招数得,化解诸多冲突,无论形上形下。这就是充满了在市场化背景下殡葬方式创造性发展的民间机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生死观在冲突的纠结中被个人功利主义巧妙地结合在了一起。

    对于这种事件,这种现象,民政部门怎么办?房屋开发商怎么办?看来殡葬法规还得修改,否则又会引起相关连锁反应。

    只要涉及到金钱,中国老百姓的民间小智慧不可小视啊!

2016471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