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溢价并购后遗症的对策


 2015年,中国企业总共发生了4665起并购重组,并购总金额达到了2.6万亿元,随着并购数量爆炸式增长,业绩承诺完成不了,在目前的A股市场已非常普遍。截至目前,已经披露2015年并购业绩完成情况的近150家上市公司,业绩承诺未完成的占比已经超过30%。

巴菲特说过,退潮了才知道谁在裸泳。当初存在对赌协议的并购,在光环退去以后,反而成为一些上市公司的沉重负担。

美盈森公告显示,该公司因与欧阳宣、西藏新天地投资合伙企业、深圳金之彩文化创意有限公司股权转让合同纠纷,于4月21日向深圳仲裁委申请仲裁并获得受理,美盈森向深圳仲裁委提出仲裁,要求欧阳宣、新天地向该公司分别支付多付的资金、违约金896万元、2870万元2013年,美盈森凭借100%的溢价以2.87亿元的价格,收购新天地所持金之彩70%股权。三方当时共同承诺,2014年、2015年,金之彩经审计净利润比前一年分别增长不低于30%,且2014年、2015年净利润不低于4290万元、5577万元。

但收购之后,金之彩不但业绩承诺未能达标,反而出现亏损。审计数据显示,金之彩2015年营业收入仅为2.05亿元,净利润亏损1019万元,与当初承诺相差近6700万元。不仅如此,收购约定由新天地、欧阳宣等共同保证提供的金之彩土地、房屋资产证书,后均未能及时办理。此外,金之彩多次未能按时提交约定的财务资料,且未按约定足额支付员工工资和报酬、社保及其他福利,导致员工在收购完成之后至业绩承诺期满前,出现消极怠工、罢工、离职等情况。

从理论上来说,市场各方信守承诺是天经地义,无可争辩的,也是最起码的要求,但是面对真金白银的利益,由于监管手段的软弱,法律制度的不完善,在中国股市参与各方背信弃义行为屡屡发生,2014年2月,沪深两市全部上市公司专项披露了截至去年底的承诺及履行情况。据统计,沪深两市有1770家公司存在未履行完毕的承诺,涉及承诺事项8292项,绝大多数仍在正常履行过程中。但是,有98家公司存在超期未履行承诺,涉及承诺事项122项,这充分说明有的当事者就是不把承诺当一回事看待,不把诚信当一回事看待,或者干脆就是把承诺当小儿玩过家家一样随便,把投资者当猴耍。

针对市场各类失信行为损害投资者利益的事情不断发生,证监会不是不予以重视,在14年就指出,证监会将对不符合监管指引要求的承诺相关方采取相应的监管措施,达到立案标准的及时移交立案,并依规对其在资本市场的行为予以限制,进一步强化对失信主体的约束和惩戒。但是基于法律建设没有跟上,对失信行为的惩处依然难以有效展开。以并购资产为例,一旦被并购方出现业绩问题,又开始赖账,那么上市公司就会很被动,因为收购资产一般按照收益法来评估,造成一些轻资产的公司出现巨大溢价,而这些公司经营风险较大,一旦出现经营问题,资产价格就会出现暴跌,即使提出索赔,也是没有什么资产可以赔偿,针对并购业绩不达标情况屡屡出现笔者建议。

根据《上市公司监管法律法规常见问题与解答修订汇编》第八问,交易对方为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或者其控制的关联人,应当以其获得的股份和现金进行业绩补偿。如构成借壳上市的,应当以拟购买资产的价格进行业绩补偿的计算,且股份补偿不低于本次交易发行股份数量的90%。业绩补偿应先以股份补偿,不足部分以现金补偿。这个规定是有失偏颇的,市场很多并购并不是关联交易,比如美盈森并购,也出现了业绩承诺问题而打起了官司,因此建议修改汇编内容,所有并购行为一律采用股份赔偿形式,以防止被并购方无法用现金支付承诺损失。

  其次是汇编规定是针对借壳上市而言,这也是不很理想的,像美盈森就不是借壳上市,只是资产并购而目前不构成重大借壳行为的并购更多,因此需要进一步拓阔汇编规定的范围,凡是发生的一切并购行为,首选采用股份赔偿,只有股份赔偿不够的情况下,才能采用现金赔偿。

  三是针对市场并购行为,尤其是采用收益法评估的高溢价收购资产,比如规定增值率超过50%的的并购一律采用发行股份的形式收购,不能支付现金收购,防止现金收购后被并购方不顾诚信意识,刻意逃避补偿,比如美盈森并购资产就拒绝赔偿而打起官司,如果使用增发股份并购资产被并购方业绩承诺不达标,上市公司就可以直接申请注销部分股份。

 四是 针对高溢价收购,笔者认为三年的赔偿期限太短,应该根据溢价水平,按比例延长承诺期限,超过100%的溢价水平,每提高50%,承诺期限就自动延长两年,但若果并购资产盈利已经超过当初评估市值,承诺自动取消。在承诺期限结束以前,发行股份一律予以冻结,不能在资本市场减持,可以转让,但附带条件是接盘方必须承担原有的承诺。

 五是上市公司现金流充沛,一定要采用现金并购,也不是不可以,那么应该建立一个有中介服务机构上市公司被并购方共同管理的账户,把现金委托共同账户管理,如果出现业绩不达标,那么就自动从账户把差额部分转回到上市公司。防止被并购方拿到资金以后,就不管被并购资产盈利情况,自己逍遥快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