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思路 打造节能城市


 创新思路 打造节能城市

陈柳钦

城市作为人类活动最为密集和活跃的区域,也是能源使用最多浪费最多和环境污染最严重的区域。让我们擦亮眼睛看看目前中国城市社会浪费能源的基本生态:一方面是采1吨煤扔6吨煤,另一方面是为了应对“无限增长”的煤炭供应数千座新矿井大干快上。一方面是由于缺电而拉闸限电,另一方面是电力浪费现象依然随处可见。一方面是政府号召节能降耗,另一方面又是“油耗子”式的大功率越野型政府公务车越来越多。一方面是天然气“气荒”,另一方面是大量“气能源”直接排空。一方面城市建筑业呈现快速发展强劲势头,另一方面城市建筑已成为吞噬能源的巨大“黑洞”。一方面是粮食紧缺,世界大部分地区都有人忍受着饥饿,另一方面是享受着幸福生活的我们,却无所顾忌地浪费着粮食。如果继续敞开口子供应能源,能源资源支撑不住,生态环境承受不起。“节约资源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国家实施节约与开发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的能源发展战略。”要节约就必须反对浪费。相对提高能效而言,减少能源浪费更为紧迫。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指明节能减排事关城市可持续发展进程和人民群众福祉。《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推进节能城市建设。一方面,推广建筑节能技术。提高建筑节能标准,推广绿色建筑和建材。分类制定建筑全生命周期能源消耗标准定额。另一方面,实施城市节能工程。全面推进区域热电联产、政府机构节能、绿色照明等节能工程。新建住宅必须全部实现供热分户计量,既有住宅要逐步实施供热分户计量改造。

30年来,建筑节能始终是许多国家城市节能的重要方向,并且成绩显著。然而,目前在我国城市既有的建筑中,只有极少数房屋算是节能建筑,其余都属于高耗能建筑。特别是大中型商场、高档旅馆饭店和办公楼等,建筑能耗惊人,大型公共建筑的单位建筑面积耗能可高达普通住宅建筑的10倍左右。而根源于利益的浪费则更加可怕、更加可恶、更加顽固。据统计,我国的建筑能耗约占全国总用能量的1/4,居全国各类能耗之首。在资源能源极其匮乏的今天,这种浪费无疑是一种“犯罪”。

绿色建筑是指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安全居住生活空间的同时,在建筑全寿命周期中实现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也就是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做到人与建筑、环境和谐共处、永续发展。目前,绿色建筑成为节能减排的主力,是未来建筑发展的新方向,也是推动我国走绿色低碳发展之路的重要途径。绿色建筑的发展使建筑的视野从人所使用的建筑本身扩展到人生存的整个环境,从当代人的建筑需求扩展到人类未来的发展空间,从致力于建筑功能和形式的统一扩展到人文、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因此,城市规划应从宏观长远着手,通过进行可持续的场地规划,保护节约水资源、土地资源,高效利用可再生能源和材料等,以减少建筑运行耗能、建筑材料耗能和建筑间接耗能,推动绿色建筑的普及,实现绿色规划和低碳生活。当然,简单的建筑节能是解决不了城市节能这一问题的,应从更广泛的方面来加以考虑,如:运用可再生能源、照明节能、节约型园林绿化、分布式能源、汽车节能、改变产业结构,等等。

城市供热、照明和政府机构节能是实施城市节能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当前,要重点做好城市集中供热系统节能、城市绿色照明、区域热电联产和政府机构节能等工作。一方面,要加强供热运营管理,构建安全节能环保卫生的保障体系;另一方面,为进一步挖掘城市照明节能潜力,必须大力推进“节能、环保、安全、经济、可靠”的绿色照明建设。另外,政府机构节能不仅可以减少公共财政开支,有效推动节能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应用,同时,政府还是社会道德的标杆,通过政府机构率先垂范,对其他单位建筑节能工作能够起到示范作用,推动全社会节能工作的深入开展。

新型城镇化建设要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道路,才能符合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这就意味着需要进一步推动城市建设的低碳化、节能化。城市节能是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一件大事。“人们为了生活来到城市,为了生活得更好留在城市。”我们要从现在做起,从节能做起,有效调节不断增长变化的能源需求,支撑和引导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让我们的城市真正成为绿色、低碳、环保、健康和幸福的城市,成为“诗意安居”的地方。

(作者系中国城市管理研究院院长、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