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欧廷君
5月16日至5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分别在中央财经、深改小组会议上强调,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综合研判国内外经济形势和新常态作出的重大决策。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把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摆上重要位置,坚定改革信心,突出问题导向,提高改革效应,优化发展环境,放大制度优势。
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旨在要求各地区域经济发展主动适应市场要求,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优化经济结构。依据重点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发展思路。围绕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示范的战略定位。抓住机遇,迎难而上,充分发挥各区域优势,努力寻求各区域主体功能定位。确定各区域经济发展的立足点与工作的着力点,全面提高各地区域资源配置与科学利用。这对我国各地区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目前,我国经济结构性问题与矛盾突出,其具体表现为产业结构、区域结构、要素投入结构、经济增长动力结构雷同,缺乏各区域特色。如何解决好区域经济发展瓶颈,提升区域经济在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成为当今与未来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
毫无疑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科学要求我们从市场消费、企业、制度、政府等综合因素入手,解决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问题,多措并举地对各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培植各区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在此,急待需要我们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寻求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突破。
供给侧改革,区域定位科学,彰显区域特色。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国内各大区域在实际工作中,区域功能定位科学,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更是谋划区域经济中长期发展的首要任务。大家应该明白,区域功能定位,不是简单粗放的区域概念或区域形象的包装,而是针对自身区域在全省、全国与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角色转变和战略上的调整与系统布局。
我们在对区域科学定位时,首先,要从战略上着眼于未来国内外市场区域竞争格局,深挖区域内涵功能,突显区域特色。这不仅是对自身区域决策者、经营者及本地区域居民负责,更要接受国内外市场竞争与历史的检验。对此,区域定位须根据国际竞争趋势,扬长避短,把市场与区域潜在优势科学融合,无缝对接。以客观性、惟一性、排他性、导向性、认知性与可行性原则对自身区域进行科学定位。
其次,区域主体功能定位其主要包括自身区域的人文、产业、市场、教育、文化、形象功能等细分定位。并将自身区域经济发展的重点转移到具有一定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运用先进技术,改造现有产业企业,全面提高各区域产业的科技水平、竞争能力,促进区域经济稳健发展。
我们从杭州、深圳、重庆等地区域定位的成功范例不难来看出,决策者与谋划者一是科学确立了自身区域经济圈,让该区域经济与世界经济科学融合;二是加快自身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本区域经济在国内外市场竞争力;三是科学确立本区域发展主导产业,切实做到“有所为,有不为。”充分和利用自身区域内在潜力和优势,迅速增强自身区域的发展动力;四是科学确立自身区域发展功能,使自身区域资源得到科学优化和配置与有效利用。
这几年来,杭州市委、市政府秉承“共建共享历史文化名城、创新活力之城、东方品质之城”(1) 的科学定位。借助“互联网+”和“中国制造2025” 与实施“一带一路”的战略发展机遇,加快“创新驱动”,以“智慧产业” 、“产业智慧”化为核心。开启“信息化” 、“智能化”制造工程,为杭州经济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供给侧改革,优化区域环境,凸现区域个性。新常态下,经济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我国改革向纵深推进。然而,从目前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整体来看,市场活力仍未完全释放。各区域(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社会法制环境相对滞后,各区域内的经济发展环境急待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有待提升,整体经济环境还有很大的改善空间。
据2015年世界银行对国际经济环境调查统计显示:新加坡位居世界榜首,新西兰、香港分列第二、第三位。中国总体经济发展环境与便利条件在189个国家中排名第90位。数据充分说明,尽管中国经济发展环境整体上在不断改善和提高,但与世界先进国家和地区还有很大差距,优化国内区域经济发展环境空间仍然较大。
面对我国目前的经济下行压力,强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们须着力营造良好的区域发展环境,这是提升各地区域竞争力的基本保障,更是推动国家和各区域繁荣、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香港、深圳等地区域经济发展环境,为我国各地优化经济环境提供重要启示。
大家知道。国内外先进地区的法制管理体系较为完善,为知识产权、吸引人才、劳资权益和外来居民保护等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深圳这几年为着力打造高效、便利的区域发展环境,深圳市委、市政府(2)通过整合内部资源,优化业务流程,简化审批程序,采取审批环节做“减法”、审批效率做“乘法”。各单位根据窗口业务特点,打破部门边界,加强单位间横向业务协同,建立多层次横向联动机制,促成审批业务无缝衔接。率先在全国应用互联网+政务服务理念,政府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实行企业化运营管理机制,成为深圳重效率、重法制、重服务的重要体现。
(高速发展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深圳—图)
国内外成功经验表明,构建以公正、开放和以效率为导向的市场化、法制化、国际化的区域发展环境,将成为打造和提升国内各地区域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战略举措。在此,各地区域应首先建立以市场化区域发展环境建设为抓手,构建一个竞争有序的区域发展环境。进一步释放区域民营资本,推动整个区域有型与无形资源的科学利用与配置。加快各区域政府职能转变,理清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重点突出“维护市场秩序”和“简政放权”两个方面,倾力打造区域信用体系构建工程,营造良好的各区域经济发展环境。
其次,各区域的人文环境,是区域经济发展是的重要动力。这意味着加强各地区域公正执法、守法和规范行政行为,着力强化人性化社会管理方面建设。构建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与经济发展环境,为各区域经济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更是为区域经济与国际化接轨创造必备的条件和基础。目前,地方行政化干预经济政策,领导式的政府管理痕迹仍然对区域经济发展、社会环境优化中起到较大的阻碍作用。在此,要重点突出地方政府依法办事,加强社会化管理和保护企业与公民的合法权益,强化社会法制建设,加强知识产权和企业权益保护,完善商事纠纷解决机制,营造各区域公平竞争的法治环境。
另外,构建以国际化的区域经济环境,是我们区域经济建设的重要内容。倾力打造开放、包容的国际化的区域发展环境,是提高各区域国际竞争力的根本保障。迅速建立与国际经济接轨的制度体系,加快推动各区域投资贸易便利化,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建立互利共赢的开放环境,是当今与未来我国区域经济健康发展的必备基础。
供给侧改革,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区域经济核心竞争力。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供给侧改革”给整个中国及区域经济发展带来新机遇、新动力。针对钢铁、水泥、煤炭等传统产业和房地产高库存现象,以“创新驱动”为引领,利用现代科技,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在此同时,房地产去库存要与推进科学城镇化结合起来,着重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传统产业升级。充分利用和挖崛区域资源,抓住大健康产业、现代农业、旅游业、互联网、教育培圳、文化与智慧产业和社会化服务等产业所带来的新机遇,为区域经济发展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
毫无疑问。 随着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的提升,市场供需结构不断优化,原有的市场需求不断升级,促使新的需求产生,从而创造出新的市场价值。由此可见,在市场经济进入新常态下,各区域唯有实施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与科学利用,加快高端制造业和强化以上几大产业的发展,淘汰过剩产能和厘清僵尸企业,形成区域产业新特色,提高区域经济在国内外市场竞争力,现将成为我们的为政之道,为商之要!
据新华网报道(3),重庆这几年的产业结构优化所形成的区域特色,就是我国的成功范例。2015年重庆GDP增长11%,在国际市场疲软和国内经济下行压力的环境下,重庆的区域经济发展依然保持两位数的增长。
地处中西部的重庆,他们凭借什么?我们从权威媒体报道和当地百姓的口述中了解到,其主要关键是重庆市委、市政府以“四个全面”为统领,根据自身产业结构与区域发展现状,克难攻坚,紧握“中部崛起”、“西部开发”和“一带一路”的发展机遇。认真落实中央产业结构调整特别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立服务型政府,优化本地区域发展环境。对内很抓内陆开放高地建设,以“万众创新,大众创业。”盘活民间资本,调动本区域内的创业热情,对外利用自身服务特色,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十二五”时期累计引进外商直接投资214.99亿美元,年均增长11.1%。截至2015年底,世界500强企业累计有250家入驻重庆,为重庆开放型经济建设注入巨大活力。
(五大功能助推重庆飞速发展—图)
重庆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得益于党群合力,服务到位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所取得的成果。据权威统计显示,重庆在积极推动产业结构优化中,共淘汰水泥1739.4万吨、焦炭330.9万吨、铁合金33.9万吨、电石4.3万吨、电解铝2.575万吨、炼铁1.2万吨、铅冶炼19.3万吨、炼钢9.3万吨、轧钢40万吨。去产能、降成本、保要素措施得力,五大功能区域形成合力,共同支撑了重庆区域经济快速发展。
供给侧改革,强化区域人文特色,凸显品牌个性。市场的竞争,表面上看是品质与服务的竞争,如深度硏判,实际是品牌的竞争。对自身区域强化品牌建设,是落实“供给侧改革”对当代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提升区域经济核心竞争力的基本保障。新加坡、深圳的成功事例告诉我们,区域经济品牌国际化的构建与科学规划,应以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与区域特色为着力点,力着创意、设计差异化的区域经济发展的品牌战略。持之以恒,灵活运用具有区域特色的品牌策略,将是各区域经济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致胜法宝。
众所周知。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区域经济与品牌个性,我们首先必须从各区域社会大众的思想认识与行为道德入手,着力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弘扬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体系。下真功夫,狠抓各地区域社会大众的公德、个人品德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精心动员和组织各地区域公民积极参与精神文明建设,科学引导广大干群把“诚实奋进,勇于开拓,努力创新,团结互爱”融入到工作、家庭、生活的细微中去;把各区域每个公民的文明言行汇聚到整个区域发展与品牌内涵中去,切实做到外化于行,内化于心。这不但能提升每个公民、毎个家庭、每个单位的整体形象和整个区域的社会文明程度;而且还能让各区域社会大众积极投身于创业、创新的热潮中去,拓展就业渠道,推动社会进步,提升整个区域公民的生活质量与社会物质文明;还能更有利于吸引更多更好的外来客商来区域内投资创业,有效地促进各地区域经济的蓬勃发展。
其次,强化各区域干群对品牌的共识力,树立各区域对品牌的责任意识。狠抓各区域软环境与品牌文化建设,全面提高广大干部抓区域文明软环境的过硬本领。着力破除传统用人机制,加大各区域人才引进与培养力度,招引国内外实用性专业人才、以良好的环境与待遇激励他们,让他们全心全意为区域经济发展而努力奉献。同时,强化干群责任意识,积极推进和提升各区域的品牌建设与品牌竞争力。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精神、创新思路贯穿于各区域的品牌建设与提升的全过程中去。突出区域产业特色,以特色产业凸显品牌个性,带动整个区域各产业链快速发展,让各区域经济在参与国内外竞争中,不断催生和造就一大批具有囯际市场竞争力的民族自主品牌,促进我国各地区域经济大发展、大繁荣!
作者简介:欧廷君,湖南衡阳人,国内知名专家,亚洲经营智库总经理。擅长区域经济、民族产业发展研究、企业战略性经营管理与企划。具有二十多年的实践经验,国内外数家权威媒体财经、品牌、管理、营销专栏作者。先后发表了五十多篇区域经济、民族产业发展、企业经营管理创新等文章。曾义务为地方区域经济发展提出万言建议报告,得到现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新疆自治区党委书记、原湖南省委书记张春贤的高度重视并批示有关地方党委、政府采纳落实!被国内权威媒体、著名专家与企业家们称之为“难能可贵的战略企划人与企业科技创新的践行者”。
邮箱: qpzou@foxmail.com
注释:(1) 、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16-03-18
http://dangjian.people.com.cn/n1/2016/0318/c117092-28210372.html
(2) 、人民网—财经2016-05-12 http://finance.people.com.cn/n1/2016/0512/c1004-28344745.html
(3) 、 新华网—财经2016-04-27 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6-04/27/c_12893531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