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余活性污泥的处理


    对剩余活性污泥单独加入絮凝剂进行调理后, 能形成较大矾花, 但是由于活性污泥颗粒的特殊絮体结构及其高度亲水性, 污泥絮凝后形成的大颗粒絮体中包含了大量的间隙水和表面水等难脱去的水分, 所以造成虽然污泥在调理后其比阻和CST 值下降很多,污泥脱水的速率加快, 但是污泥在过滤或者离心后形成的泥饼仍然包含有很高的剩余水量, 即泥饼含水率仍较高, 一般在80% 左右。

    Christelle 等 和Jin等 认为, 污泥脱水性能取决于结合水含量和毛细吸水时间, 也就是可脱水程度和脱水速率。笔者试验研究发现, 污泥脱水效果由其脱水速率和最终可脱水程度两方面决定。常规化学调理手段( 投加混凝剂或者絮凝剂) 只能增加污泥脱水速率, 不能提高污泥可脱水程度。即只要给予足够长的脱水时间, 加或者不加混凝剂和絮凝剂得到的污泥泥饼含水率是相同的。所以降低污泥结合水含量, 增大其脱水程度的调理方法是一种值得研究的方向。到目前为止, 有关把酸处理作为调理方法的报道尚不多见, Chen 等用酸和表面活性剂预处理活性污泥得到很好的脱水效果并且污泥沉降大大改善。笔者试验研究发现酸化预处理破坏了污泥絮体结构, 改变了污泥中水分分布, 减少了污泥结合水含量, 提高了污泥可脱水程度, 从而改善了脱水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