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成在《汉阴研究》一书中说:汉阴,典型的南北过渡的地理位置和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造就了这里优美的生态环境、富庶的自然物产和独特的旅游资源。“灵蓄南国一派秀,势承秦巴二脉雄”,汉阴自古以来被誉为安康的“鱼米之乡”,是西部地区休闲度假旅游观光的理想之地。幅员1347平方公里,地貌为三山夹两川,海拔600米以下的谷地、丘陵占总面积的39%,601-800米的低山区占24%,801米以上的中山区占37%。有宜农地60余万亩,森林面积81万多亩。境内流域面积在1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41条,1平方公里以上不足10平方公里的河溪261条,多年平均自然径流量5.19亿立方米,有可供利用的水能资源10060.15千瓦。境内有种子植物3000余种。野生动物400多种,有天然草场68万亩。农作物有30余种,耕地面积32万亩(其中水田12万亩)。经济作物有20余种,林木有108科300余种。自然的禀赋和人民的苦心经营,使汉阴成为了安居乐业的好地方。
如何谋求汉阴可持续更大发展,如何缔造幸福汉阴,是全县人民关心的头等大事,也是汉阴发展的破题之要义,动作之宏篇。
应该说,环境保护是经济发展之基、民生幸福之源。环境保护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迫切需要,顺应广大人民群众对提高生活水平、改善生活质量的诉求。环境质量是构成幸福生活和社会稳定和谐的基本要素,良好环境是提高生活质量的必备条件。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经济发展,汉阴人民的温饱问题基本得到解决,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与此同时,广大人民群众对生活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希望在优美舒心的环境中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所以笔者认为,汉阴要破题,必须走生态立县,科学发展之路,即走绿色、低碳、可持续的发展道路,才能缔造幸福汉阴之源,满足民众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