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标准化”新解:做好这三点,才能避免“标准化”等于“同质化”!


 随着外卖行业的兴起,标准、快速的外卖出品已经成为市场的标配。当大家都在追逐标准化时,中央厨房也成为了标准化的代名词。

但高度标准化却也伴随着高度同质化,如何在标准化的道路上走出同质化的竞争漩涡,成为外卖亟待解决的问题。

 

标准化要控制好“度”

以防高度标准化等于高度同质化

 

很多餐饮企业表示,标准化已经成为行业大势所趋,但目前这种标准化只是太过于书面化的“名词”,以至于我们都明白标准化的意思,却不能很好地将其化为产品竞争力。

 

作为外卖行业,标准化无疑是被众多商家追逐的标签,因为标准化可以降低产品的加工成本,实现产品质量的统一。但是高度的标准化很大程度又造成了高度的同质化,让产品陷入了无休止的市场竞争中。

 01.jpg

 △

外卖产品标准化致使产品同质化严重

外卖产品卖不上价格,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产品本身太过粗糙,也就是精致度不够。

 

其实,要论产品的精致度,看雕爷牛腩和大董的菜品就能明白,但这种过于“精致”的产品,由于成本高昂,因此不符合外卖市场的需求;而如果不顾产品精致度,一味发展标准化,产品又失去了“人情味”,最终导致产品陷入低端市场。

 

把握好产品生产的标准与精致的“度”,才是产品能否突破同质化竞争的关键。

 

 

标准化要在细节上“复杂”一些

这三方面决定成败

 

外卖产品之所以一直处于低价竞争,其根本原因是产品本身低质粗糙。而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一是标准化缺失,而是过度“简单”标准化。

 

随着标准化意识的觉醒,标准化缺失的产品很容易向“简单”标准化发展,以致于走进产品无温度、无特色的市场环境。

 

02.jpg

 △

中式餐饮一直徘徊在低价竞争市场

 

外卖要想提升自己产品的竞争力,就要像西贝一样,在保证产品精致度的基础上,实现“复杂”的标准化。

 

菜品烹饪流程高度精细化

 

产品煮多少分钟、翻炒几下都有明确规定,这不仅降低了菜品对厨师的依赖,还提升了效率。

 

统一门店的厨具

 

精确食料计量工具,不让厨师按个人经验进行烹饪,而是换算成统一的计量工具对配料量化处理,实现口味的标准化。 

 

食材采购的标准化管理

 

采购团队会按照菜品生产条件、出产数量等指标对供货源进行划分,以保证食材的品质。 

 

这种“复杂”的标准化看似耗费时间、人力等各项成本,但最后却在市场上打造出了区别于一般产品的竞争力,从而给产品的高溢价做好了背书。

 

 

标准化要注重“最后三公里”

严格培训员工是其保证

 

作为外卖产品,为了实现口味的标准化,就必须严格要求后期的人员培训。

 

03.jpg

 △

实现餐饮标准化,后厨也尤为重要

 

 

其实,外卖产品在标准化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这里面既有菜品特性问题,也有市场的整体规范问题。 所谓突破瓶颈,不过就是在传统的基础上实现产品的制作、流程的更迭,让其在同质化市场中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