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医疗这顽疾该如何治?
今天,日益严重的过度医疗现象让人担忧。界定过度医疗尽管有一定难度和相当的复杂性,但也并非不可能。包括美国心脏病学会(ACC)、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在内的美国九大医学组织对过度医疗下了一个简单的定义:过度医疗是指超过疾病实际需求的诊断和治疗的行为,包括过度检查和过度治疗。
从时间先后说,首先是有过度检查,然后才有过度诊断和治疗。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过度医疗有很多是源于人们在就医和保健行为中的一些做法,而这些做法是专业组织和医护人员所提倡的,即对疾病的普查和早发现早治疗的原则。
这种情况在发达国家更为明显和典型。例如,癌症普查就是一种最容易引起过度检查和随后的过度治疗的疾病。
挪威政府从1996年开展了一项政府资助的乳房X光普查项目,后来,经过10年时间在全挪威实现了普遍推广。从2005年以后,挪威所有50-69岁女性均被建议每2年采用X光检查乳房1次,其中有77%的女性听从这一建议进行了检查。
尽管挪威政府的出发点是好的,而且,这一普查也的确及早发现了一些女性的早期乳腺癌,但是,研究人员对挪威这项普遍开展的乳房X光筛查进行的评估研究发现,这一检查是过度的,而且造成了15%-25%的乳腺癌“过度诊断”。所谓过度诊断是指,假如一些妇女一生都不接受普查,她们一生中都不会出现临床症状的乳腺癌。也就是说,她们的乳腺癌永远不会进展为临床期,或者在乳腺癌出现临床表现之前,她们就已死于其他原因。
但一旦过度检查和诊断为乳腺癌后,又必不可少地会采用各种方式治疗,这些治疗就属于过度治疗。因此,这样的过度检查和诊治不会对女性带来任何益处。
参与这项研究的美国哈佛公共卫生学院的卡拉格(Mette Kalager)博士认为,他们的这项研究与过去其他国家的研究结果一致,其他国家报告的估计过度诊断率为0%~54%,而随机对照试验报告的过度诊断率约为30%。
美国纽约长岛著名医生史密斯(Lawrence Smith)指出:“过度检查和医疗,是美国医学最严重的危机。”作为对史密斯判断的验证,美国9个医学组织提出,目前有45种一般人根本就不需要的检查和治疗,其中包括,对一般疾病的CT(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检查;第一次做肠镜检查后,10年内要一再做检查;大多数背痛者的初期X光检查;为没有心脏病症状的病人在初步评估时做运动心电图检查(出现高危险迹象另当别论);为21岁以下妇女或动过非癌症疾病子宫切除手术的妇女做子宫颈涂片检查;为初期乳癌患者或轻度前列腺癌患者做骨骼扫描检查;为65岁以下的女性骨质疏松症患者或70岁以下没有危险因素的男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做骨骼扫描检查;为来日无多的洗肾病人经常做癌症检查等。
对一般疾病做CT扫描检查在中国也比较普遍。原因在于,这种检查收费高。然而,做CT检查对人的伤害也非常大。做一次心脏冠状动脉CT检查,放射量相当于拍了750次X光胸片。对那些不需要CT检查的年轻人,尤其是年轻女性来说,不但起不到作用,还会带来癌症风险。
今天,为什么过度检查和诊治会在全球泛滥?有几个原因不可忽视。一是生物医学和医疗专业拼命追求利润和赚钱,二是对预防医学的误解和医学人文精神的缺失或异化,三是对高科技的盲目崇拜。
例如,美国癌症协会医疗总监曾表示,一次免费的前列腺癌筛检可以为他的医院带来约5000美元的收益,这些收益来自普查之后对患者进行的活组织切片检查、治疗和随访护理。
一般认为,超出需求的医疗服务,可以视为“过度医疗”。“过度医疗”主要发生在检查、治疗、开药三个环节。
过度检查
“如今不怕生病,就怕检查。”这里的检查,是指过度检查、重复检查。
哈尔滨一女童随母亲和外婆到杭州旅游,因临时发病,到杭州某医院做“阑尾割除”手术。她的母亲看见医院出具的药价清单,不禁吓了一大跳:7天住院时间,女童所做的化验包括甲肝、乙肝、丙肝、丁肝、戊肝系列检查,还有lg全套检查,尿常规、粪便常规、凝血谱分析全套检查、生化全套检查等,总计104项。更加不可思议的是,术后还做了艾滋病检测。
无独有偶。广西南宁市年愈古稀的伍玉珍老人摔折了骨头,被家人送到该市一家公立大医院治疗。住院期间,医院对她进行了“艾滋病毒测定”、“梅毒检验”等项目的检查。加上治疗,这位老人总共花去8000元。
过度治疗
网上流传这样的俚语:过度治疗,杀鸡用牛刀。
2005年6月,老家安徽阜阳的打工妹叶雨林,因结婚一年多没有孩子,跟着丈夫叶浩魁来到号称“送子医院”的上海某医院检查治疗。
女医生对叶雨林肉眼观察后就说:“不得了,你妇科炎症那么严重,怎么能生孩子!”另一位男医生说:“男人也要检查一下,问题不一定出在女人身上。”他用肉眼观察一番后,就对叶浩魁说:“你输精管堵塞了,还得详细检查!”
最终检查结果出来后,夫妻俩四处借钱接受治疗,直到再也借不到100元钱了,医生才结束治疗。前前后后,他们在这家医院花去3.7万元治疗费,其中2万元还是叶雨林的父母在老家借的高利贷。
7月20日,离开上海某医院近30天的叶雨林因为呕吐不止,又到上海崇明庙镇人民医院检查,发现自己已经怀孕66天了。这意味着,去上海某医院之前叶雨林就怀孕了!那么,远比庙镇医院强大的上海某医院为何误诊?上海某医院的“治疗”会不会伤害腹中的孩子?
过度用药
说起过度用药,马上让人想起500万元的“中国第一号天价医药费”事件。
74岁的翁文辉是哈尔滨一所中学的离休教师。2005年6月,他因恶性淋巴瘤并发症被送进哈尔滨某大医院的心外科重症监护室。在67天住院时间里,他的家人向医院缴纳了139.7万多元医药费,加上医生建议的自购药,总支出超过了500万元。尽管如此,老人还是撒手人寰。
一个意外的发现让翁家对那一摞厚厚的收费单产生了怀疑:收费单上记载着病人使用过一种叫氨茶碱的药物,但是,翁文辉对氨茶碱有着严重的过敏反应。为什么应该严禁使用的药物会出现在收费单上?收费单里还有什么?几经努力,翁家从医院复印到部分病历资料,这些病历带来更多的疑问:有一天,医院给翁文辉输了83袋血,收血费22197元;翁文辉去世两天后,出现了两次胸腹水常规检查,收化验费64元……
上述情况经媒体曝光后,中纪委、公安部、卫生部纷纷介入。最后的结论是:这是一起典型的严重损害群众利益的违纪违法案件。于是,院长、书记等被撤职,个别医生被吊销执业证书,退回部分多收的医疗费。但也仅此而已!
事实上,现在有些医院,治个感冒上千元,开个处方上万元已经是平常事,门诊可以解决的问题却让你住院治疗,在失去治疗价值的晚期癌症病人身上应用最先进的技术和最好的药物……
‘
''魏则西事件'’在中国绝非个案,它不仅暴露出现行医疗体制下的种种乱象、职能部门的监管漏洞,而且揭示了传播媒介、公信平台及部分医疗机构的逐利机制与扭曲的商业利益链条给社会、民众带来的严重伤害和信任危机。
公立医院存在众多过度医疗现象。然而,大多数民营医院因技术力量薄弱,专业人才匮乏,导致缺乏核心竞争力。因此,中国的民营医院更多关注广告宣传、市场营销,并以此招揽患者就医,以致于过度检查、过度治疗成为了民营医院赚钱的主要手段。
对于过度医疗现象也应分两方面看,一方面国家不是没有应对之策,也不是没有预计,一开始就有官员提醒,因为医疗费用的源头是在医院,所以要对医院的医疗行为、用药行为进行规范,使一些不合理的诊疗行为和用药行为受到严格的控制。但是再完美的制度设计也难免存有漏洞,无法做到绝对避免被钻空子。另一方面也说明遏制过度医疗,现有的制度设计需要改进,固然须拿不守规矩的医院开刀,但是如何出台更有效的措施,迫在眉睫。
医保制度设计如何完善?方向只有一个,就是遏制小病大治、轻病住院、过度检查等等。比如医保在制度设计上应该考虑到,医保卡用得少的,报销比例应高一点,用得多的人,报销比例应该低一些,对于多年不使用医保卡的人,可以奖励做全面体检,从而约束滥用医保基金的现象。
目前一些地方尝试引入大数据监管制。通过信息化手段,建立起“智能化”的长效管理机制。先是将参保人信息整合在每人一张社保卡上,医保医师也“一人一码”,生什么病,用什么药,大概需要多少费用都在监管平台上有规定。如果病人是感冒却要医生开降压药,医生一旦默许,医保监管平台就会跳出警示语——违规操作。有的地方在医保支付方式上进行改革,有的地方设立额度限制,推行按病种分组付费模式;还有的地方按人头按病种付费。此外,一些地方把提高医疗质量、减轻患者就诊负担与各科室的考核挂钩,对不合理用药和不符合诊疗规范的医务行为进行警告。
防治固然重要,惩治同样重要。过度医疗涉嫌构成医保领域欺诈骗保行为,对此不可掉以轻心,司法机关有必要介入。同时,如果利用参保人员医保卡贩卖药品牟利,出借或冒用参保人员医保卡骗取医保基金,伪造证明材料骗取医保待遇,利用虚假发票骗取医保待遇,利用职务之便侵蚀医保基金等行为,应追究灰色利益链条上的所有环节,不可放过一个。通过依法严惩,震慑牟利之徒。
为化解医院“不得不”依赖过度医疗,政府应加大对医疗投入,这应成为有识之士的共识。
著名院士,医学专家钟南山在答记者问时说,记者:十三五期间医改怎么改,您有什么建议?
钟南山:我觉得医改最大的问题就是解决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解决了公益性,很多问题都好解决,医院脱离了市场化的引导和市场化的机制,这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最根本的问题,但是现在偏偏没解决。
记者:没有进展是什么原因?
钟南山:解除以药养医,解除这个解除那个,钱从哪儿来?就是这个问题。我们的钱,医生的收入,哪里来?医生的收入是从老百姓的腰包里拿出来还是从政府拿过来?政府的钱从哪儿来呢?政府的钱是从纳税者中来的,政府给的话,医生有了基本保证,很多东西就对他有要求,他不需要发愁每天要看多少病的问题,不需要发愁多开处方,这个对他没有直接的关系,这样的话很多问题就比较容易解决。我不是马上解决,而是说有了解决的好的基础,如果没有这个,始终是靠市场化托着,而且作为导向的话,哪些东西都解决不了。
“所有公立医院最公益的体现就是医务人员的工资全部由政府买单,现在全国都不做到,这个不改革,其他(指改革)都是假的。”钟南山呛声道。
笔者查网上数据,据2014年04月28日凤凰财经报道, 中国网财经4月25日讯 第25届中国医药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今日在苏州召开。中国药科大学药物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王波表示,中国医药卫生费用总共花了2万多亿,占GDP的5.15%,远低于金砖国家的巴西的8.8%、南非的9.2%,俄罗斯的5.6%。
2015,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