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近的国际政治当,有一件事情非常热闹,那就是美俄对美国在东欧部署反导系统的问题发生了严重分歧,以至于争吵,使得俄罗斯做出了一系列强硬的表态,
包括退出《欧洲常规武装力量条约》、将导弹对准部署反导系统的波兰和捷克等,俄罗斯总统普京甚至称美国的这一行为为冷战的回归。
很多人将目光对准了美俄双方,但是往往忽略了事件的另外一个主角,那就是同意美国在东欧部署反导系统的波兰和捷克。实际上,从这两个国家内部而言,对于是否同意美国的请求在国内部署反导系统,存在着不同的意见,但是是什么使得两个国家,尤其是波兰的政治家们,做出了这样的选择呢?
在欧洲的历史上,波兰是一个很值得同情的国家,这个国家位于欧洲两大豪强德国和俄罗斯之间,可以说长期在夹缝生存。这个斯拉夫人建立的天主教国家,经过了封建时代的稳定之后,在近代普鲁士和沙俄崛起后,加剧衰落,曾经于1772年、1793年和1795年三次被沙俄、普鲁士和奥匈帝国瓜分,成为近代世界历史上的著名事件。经过长期的独立运动之后终于1918年获得独立,建立共和国。但是此后,波兰再次面临危机,二战被纳粹德国侵占,在同时又遭到苏联以建立东方战线名义侵占其东部的大片领土,使得波兰在整个二战期间都处于丧失独立和主权的状态之下。而在二战末期,苏联红军解放了被纳粹占领的波兰,随后利用苏联红军的力量在波兰建立了共产党政权,波兰的命运可以说再一次被别人所掌握。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的苏东巨变,瓦文萨的团结工会在西方的长期支持下,取得了波兰的执政权,波兰脱离了社会主义阵营和苏联的控制,取得了国家表面上的独立自主。但是很快,波兰的领导人就证明,他们依然需要保护,于是便很快的投入导北约和欧盟的怀抱,直至今天同意在本国领土上部署反导系统,又一次成为美俄对抗的前沿。
纵观波兰近代以来的历史,对这个国家而言,独立自主仿佛像一个梦一般虚幻缥缈,所以波兰人常常有异常深重的流亡感,比如大音乐家肖邦、四位诺贝尔文学将获得者显克微支、莱蒙特、米沃什、希姆博尔斯卡和未获得诺奖的贡布罗维奇,《十诫》的导演、著名电影大师基斯洛夫斯基等等,无不是带着波兰特有的沉重、悲壮、无家可归、怀疑现实、祈求拯救的浓重色彩,通过自己的困境昭示着全人类的某种困境。而当这种情绪蔓延到政治家身上的时候,寻求保护便是他们为自己的国家开出的药方。而面对着不是倒向西方就是倒向东方的选择,他们抛弃了他们认为在以往的数十年给他们带来灾难的俄罗斯,投向了他们认为不再对他们构成威胁的、能够依靠的西方。
但是,任何事情都不可以突破底线,寻求保护也是一样。地缘政治最讲究的就是均势,如果均势被打破,那么打破这个均势的对象就必然会面临某种危险。波兰要寻求保护当然可以,对于一个有过惨痛历史的小国来说,这是一个无奈而又必然的选择。但是如果得到了保护却始终认为保护不够,希望让别人把自己武装到牙齿,而不惜打破地缘政治的平衡,引发新的危险,就有些神经过敏的味道了。
波兰回归欧洲是各自然的选择,加入北约和欧盟足以保障他的安全,但是如果以神经过敏的态度对待安全问题,那么由此带来的新的危机和恐怖的平衡,恐怕也非波兰所能够承受。所以,波兰所面对的实际上是这样一个问题,一个小国如何在一个艰难的地缘环境生存?除了处在欧洲腹地的若干小国之外,大概其他小国都会面临这样的抉择。
看着波兰的命运,沃忽然觉得作为一个大国的国民还是幸运的,虽然在很多时候很多人并不觉得这有多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