酶预处理脱水技术


      有研究认为由于 EPS 对絮体的高水合作用以及在污泥絮体内的黏附作用,判断 EPS 的含量对污泥脱水是不利的,但也有研究表明 EPS 有助于污泥絮体的稳定性和过滤性。通过投加蛋白酶和纤维素酶研究EPS 对污泥脱水效能的影响,原污泥毛细吸水时间(capillary sunction time,CST)为 9.8 s,原污泥、投加蛋白酶污泥和投加纤维素酶污泥经 5 h 调理后,CST分别增加到 10.2、13 和 10.6 s,26 h 后继续增加到11.5、16.2 和 26.7 s;同时经蛋白酶和纤维素酶调理污泥的平均粒径分别减小 13.6%和 4.5%。污泥 CST 的升高和粒径的减小,使污泥脱水性能变差,这主要是由于蛋白酶和纤维素酶的投加使污泥 EPS 中主要组分蛋白质类和纤维素类物质溶解,其对污泥颗粒的黏附性能变差,证明 EPS 的存在对于保证絮体的稳定性和过滤性是有利的。Dursun D 等研究发现小试试验中污泥经酶预处理后,真空抽滤泥饼含固率可达到27%,相对于原污泥含固率提高 50%,然而中试规模离心脱水试验得到的污泥含固率低于 20%,表明酶处理有利于提高污泥的脱水性能,但仅限于压滤脱水,这是因为酶处理减弱了污泥絮体强度,在过滤情况下可以提高脱水效果,在更高剪切水平的离心脱水时,其脱水效果会恶化。

     污泥深度脱水的机理尚未完全得到阐明,应结合污泥 EPS、污泥粒径、zate 电位等不同研究角度对污泥深度脱水的机理进行深入分析。目前国内关于深度脱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脱
      水药剂的筛选上,然而大多数脱水药剂仍旧存在易造成二次污染的现象,今后的研究可转向环境友好型污泥调理脱水药剂的开发,如生物质粉末和微生物絮凝剂等无二次污染且有利于后续处置的药剂,同时,针对微生物絮凝剂的研发,需要降低其生产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