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为进一步规范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行为,证监会拟对《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证监会令第109号)进行修改,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该办法的征求意见稿涉及了控制权变更认定标准修改、取消重组上市配套融资以及锁定期延长等问题,试图降低借壳上市恶意炒作的风险,并试图达到逐步破解长期存在的股市不死鸟神话的目的。对此,市场各方似乎也对新规寄予了厚望。
时下,股市监管在全面趋严,监管机构对借壳上市、打新炒新等乱象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并落实了一系列的监管措施,拟规范市场的炒作行为,以期达到稳定市场,让股市回归理性投资的局面。
谈及中国股市,给人最大的印象莫过于市场的高度投机性,这个高度投机性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从投资者构成方面来说,A股市场以散户为主体,机构投资者只占少数。多年下来,随着市场投资者规模的不断壮大,不少资深的散户投资者,已然逐渐发展成为颇具市场嗅觉,且操作相对稳重的投资群体。但是,与之相比,部分所谓的机构投资者,却凭借着信息不对称以及其独特的成本优势等因素,而采取着更为投机的操作行为。至此,由于散户和机构投资者之间的资金、成本、技术以及信息方面的不对称,导致在国内部分机构投资者没有起到很好的市场引导影响作用之下,却进一步缩短了整个市场的持股周期,提升了市场的换股频率,甚至间接影响到股市的波动率水平。
另一方面,从影响A股的多空力量方面来说,大小非问题,它就是影响A股的最大空头,也是导致近段时间股市下跌的重要原因。之所以称大小非是“最大的空头”,不仅是基于大小非数量的庞大,同时,还基于大小非的成本低廉,在任何情况下,大小非的抛售都是可以获取暴利的。而这种大小非的减持,无疑给市场带来巨大的冲击。
近年来,市场监管在不断完善,而监管新规也在接连地出台。但是,从实际的效果来看,却并未能够从本质上抑制市场高度投机的特性。归根到底,不仅体现在鉴于以散户为主导的投资者结构而导致的市场换股频率高,同时,还体现在股市违规成本偏低,处罚不严,而且更体现在时下民间资金庞大,投资渠道紧缺而引发的资金四处寻找出路的问题。不仅如此,在现实状况下,一些企业、中介机构以及各路参与方的利益链条长期依存,而在监管趋严的背景下,却仍未从本质上解决这一利益链条下的弊端问题。
作者:李勇(中兴汇金高级研究员)
本文发表于2016年6月28日《香港文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