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唐.李隆基)端午节已经来临,家家户户在忙于包粽子或购买粽子,有的社区还在搞活动。但是最近几年,网传有位“专家”标新立异,说端午节是纪念屈原的日子,是祭祀的日子,更有人说端午是个毒日,不应该祝福。于是好多历史知识贫乏的人也人云亦云,跟着起哄,转发,说端午节不能送上祝福,还要给人们“扫盲”看着貌似正确,其实谬矣!而且是大错特错!
不错,端午节是纪念屈原,还有民间传说的伍子胥等。但是这只是这个节日的“一个”内容,端午节还有其它文化内涵。
首先,我们要清楚:早在屈原捐躯之前端午节就已经有了。据文献记载,端午节早在屈原之前的古代百越地区(现在的长江中下游及以南一带)就已经存在,当时是一个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主要是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的习俗。这是在我国春秋时期之前的时期,而屈原是战国时期的人,春秋时期在什么时期呢?在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战国时期是在公园前475年,(一说前403年~前221年),从年份上看是相差太多,是先有端午节,后有屈原投江殉国。所以单纯的说端午节只是为了纪念屈原是片面的,是中国民俗盲和历史盲的说法。
其次,端午节的五中国汉民族的一个吉祥数字。大家知道,我们民间把“五”隐喻为福,于是有五福之说,我们有时候选择数字的时候也喜欢五,是吧?还有水木金火土五行、三纲五常,也是取五,怎么不是六或其它数字?而农历五月初五逢两个五,是重叠的五,五五相重,所以也成重五,端呢,就是开始的意思。夏历(不是阴历),以寅月为岁首(一年的头一个月,即正月),到了五月份就是午月,这样,农历五月也为午月,也称为马月(十二属相午马),五月五日实际可以称为马月马日。在古代,“五”与“午”又是通用,所以农历五月初五叫端午节,或端阳节。我们辽南地区把端午节也叫五月节,对吧?这样一个吉祥的日子和含义,怎么就能信口开河说是什么不能送祝福和悲壮的日子呢?
当然,“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也是我们端午节纪念一代爱国诗人屈原的一个重要内容和日子。
第三,端午节不仅仅是有人片面的理解只是为纪念屈原和其他的传说中的人,(再次重申,纪念屈子理所应当)其实还有好多活动,除了前面我们说的赛龙舟、有我们大家熟知的包粽子、吃粽子外,还有门插艾蒿、桃枝、佩戴香囊、饮雄黄酒、兰草沐浴、系五彩绳等。当然由于地域不同,习俗也不一样,笔者也不去费笔墨详述了,有时间您百度一下吧。在现代,中国政府已经把端午节作为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而且还法定放假呢。2006年5月,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9月,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正式审议并批准中国端午节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人们在端午节期间如果恰逢双休日还是一个游玩的小长假呢。
这样一个有意义的节日我们为何不能为我们的亲人、朋友、同事、长辈和身边的人送上祝福呢?由此看来,该“扫盲”的不是大多数人,而是那些“砖家”和真正的的“盲人”。
亲,端午节请把祝福送给你想祝福的人吧!祝您端午节快乐!五五联福、吉祥如意!
毋忠毅 2016年端午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