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比较:复兴之路的求索


大英帝国依旧在艰难选择间维持着它的荣耀,为了振兴经济,也为了国家的团结,前首相卡梅伦任政期间推出了“北方动力”的战略,复兴苏格兰地区工业重镇的经济,与我国“西部大开发”、“东北旧工业基地复兴计划”相若,当然这样的战略并非数日之功也并非数年之功所能收效。

大浪淘沙,伴随时代脚步日益绽放光彩的行业是数代人在几个世代前独领风骚、起到领袖作用而形成的,而同样曾经具领袖地位的行业在失去资源、劳动力和技术生产力的基础后归于沉寂,这是客观原因造成的。伦敦为世界金融中心,与纽约、东京并驾齐驱,来自于百年来坚持不懈的维持与创新,数代以来的人才为其后盾,咨询业因此彰显出巨大的魅力。如今中国在信息产业占有一席之地,虽然互联网商业模式的推出和创新一直出自美国,模仿美国的成功商业模式,但是中国在这个产业的成功相比错失发展基础、相关人才储备明显不足的工业而言,确实取得了傲然于世的成就。

中国努力提高制造业水平,承接世界行业的转移和分工,但是在西方沉淀百年的行业,我们的工艺水准和技术能力上依旧存在差距和缺陷,在相关技能体系上缺乏整体性和创新的承接性,我们可以抱怨企业在创新投入上的不足,也可以抱怨经济体制束缚了企业和人才的发展,但是无法否认历史积淀对于行业发展和创新的重要性。人们同样也会说,即使在信息产业领域,其创新和新产品、新技能的推出也基本上出自于美国,而无从在基础上从0到1的推出崭新的产品和技能,但是我们在承接能力和创新上具有更加从容淡定的姿态。

总之,今天的承接与创造,未来百年的坚持与创新是国家在某一行业能够具领袖地位的关键,时代在变,我们能够承接并与世界共同发展与进步的产业即称之为新兴产业,曾经未能与世界同步发展的产业在未来能够取得突破的可能性越来越低。如今,放眼所见的各种新发明、新创造无一出自我国,其源头均来自西方工业大国,换个角度,我们历史传承而来为外人侧目、可以作为新发明的有什么呢?未来的潜力或可在这里,但是世界性的利用与交流更为关键。

世界各国、各地区经济越发的加大开发力度,贸易就显得更为重要,这不仅仅是商品的制造、资本和人员的流动所带来的,从另一层面讲,是生产力的重新布局,或为承接外来的产业或为推出新产品。或者说,正因为人们参与某一产业的世代不同、其技能体系和创造能力不同,也促进着贸易的开展,即使世界各国都有某一产业,其互相之间的贸易往来却更为频繁和密切。科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具有共享性,市场也可以传播彼此的理念,却无法使得彼此具有同样的利用水平。

路漫漫其修远兮,机遇的意义应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