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投资为何沦落到“负增长”地步?


【+作者微信号】:bzzcaijing(也可输入:不执着财经)
民间投资为何沦落到“负增长”地步? - 不执着 - 不执着财经博客
 
上半年我国宏观经济数据如期公布,GDP增速为6.7%,好于市场预期。于是,官媒一成不变的表达了信心。但令人警惕的是,上半年民间投资增速只有2.8%,而细化到6月份,同比却是负增长。民间投资的快速回落,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其实,民间投资增速的回落始于2012年。数据显示,民间投资增速从2011年的30%,降到了20%。随后便开始一路向下,跌至今年上半年接近于零的投资增速。
对此,专家们认为,2011年民间投资增速出现拐点,主要是前两年的四万亿热潮已经过去,2011年经济增速回落所致。早在2009年政府大力推进基建投资的时候,发现民间投资跟进并不积极。
而笔者认为,民间投资向来是精明的,有利可图自然会积极跟进。早在1998年为了应对东南亚金融危机,当时的朱镕基总理推出了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吸引了大量的民间投资进入。
现在问题是,上半年我国民间投资增速已经几乎为零,那么这些资金又去哪儿了呢?我们可从上半年其他金融数据中窥一些端侃。
首先,民间资本早已将目光投向了虚拟经济领域。今年初是一线城市房价和地价开始暴涨,三月份蒜姜等农产品和猪肉价格开始飙升,四五月份以螺纹钢为代表的大宗商品价格开始走强。而到目前大量的资金都投向了二线城市的房地产。
再者,民间投资跑到海外去投资了。官方数据显示,今年1-5月分,民企的海外投资额增速达到82%,而上海则是全国各省市中民企海外投资最多的大城市。
民企的海外投资除了国内投资回报率低,出现资产荒,更与去年8月以来,人民币汇率持续贬值有关。当然,民间投资增速的下降,并不是今年开始的,而是始于2012年,只是现在是从量变转向到质变的过程。
最后,资产荒使得很多民营企业存在“持币待投资”倾向。6M1M2增速的持续扩大,从表面上看,定期存款与活期存款的息差缩窄,企业持有活期存款的热情上升。
但深层次原因是,不少企业存在“持币待投资”倾向。今年以来,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企业投资的回报率较低,企业投资意愿较弱,因为很难再找到好的投资项目,于是将闲置资金存为活期存款。
现在的问题是,如果大量企业不务正业,要么将资金都投向房地产业,要么干脆将信贷资金存在银行做活期存款,从而推高M1数据。那我国的经济就会因投资增速的动力衰竭而出现下滑。
面对民间投资增速大幅放缓之趋势,专家们普遍认为,这是预期投资回报率下滑,因为经济下行、劳动力成本上升都会压缩企业的利润率。不过,笔者认为,问题并没有这么简单。上半年民间投资增速为接近于还另有几种原因。
其一,民间投资增速的下降,也是民间去产能的过程。因为在经济高增长时,大家一窝蜂的增资扩产,造成了很多行业产能严重过剩问题,而现在经济面临下行压力,市场需求严重萎缩,很多行业都在盈亏边缘挣扎,作为民间投资自然会有所收敛。
其二,国进民退,国有资本对民间资本产能挤出效应。今年上半年,国企投资增速达到23.5%,民间投资却接近于零增长。但国企的盈利状况却令人堪忧。从统计局数据看,1-5月份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中,国企的利润同比下降7.3%,但私营企业增长7%,股份制企业增长4.1%
很多人会觉得奇怪,国企利润负增长为啥投资却在高增长呢?一方面,国企要承担稳增长的任务,在6.5%7%的既定目标下,无论是中央各部委还是地方政府,无论是央企还是地方国企,都要承担稳增长的任务,至于投资后是否有较好回报,这并非国有资本所考虑的。
另一方面,国有银行要背负利润指标,而增加利润的直接有效方式只能是多放贷,吃存贷差。但放给民营企业风险太大,不如多贷给国企,尽管国企融资的存贷差会被窄缩很多,但银行将资金投给国企比较放心。当国企拿到银行贷款后,不得不又进行新一轮的投资。
其三,民企的融资成本普遍较高,很多中小民企从银行很难贷到资金,只能将目前投向P2P或者小贷公司,甚至是地下钱庄,而这些金融机构开出的贷款利率要远高于银行,正是因为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过高,吞噬了大量的利润,才导致民企对投资实体经济的积极性大幅削减。
上半年民间投资增速接近于零增长,这给我们敲响警钟。中国经济的未来就是要靠民间投资和消费来拉动。而民间投资增速快速下降,既不利于我国经济的稳增长,更不利于中国经济的结构转型。试想,光靠20%的国有经济,能拉动中国经济的增长吗?
【+作者微信号】:bzzcaijing(也可输入:不执着财经)
楼市去库存靠“加杠杆”是饮鸩止渴? - 不执着 - 不执着财经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