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中国 ·法治观察官方网站》 发布时期:2015-12-08 作者:李遥
2015年10月29日,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在北京闭幕,全会上提出了“五个坚持”发展理念,即坚持创新发展、坚持协调发展、坚持绿色发展、坚持开放发展、坚持共享发展,标志着中央对发展的认识上升到新的高度。其中,在坚持创新发展中,首次提出了“分享经济”的概念,强调要“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发展分享经济,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中也曾指出,目前全球分享经济呈快速发展态势,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新路子,通过分享、协作方式搞创业创新,门槛更低、成本更小、速度更快,这有利于拓展我国分享经济的新领域。 可见“分享经济”在“互联网+”催化下,已山雨欲来。
何为分享经济?
“分享经济”一词最早出现于20世纪中期。15年前,分享经济就已经在美国出现,尤其以Airbnb、在线租车业、购物网站等具有鲜明的代表性。“分享经济”的定义,目前多以Benita Matofska(The People Who Share创始人,多年推动并实践分享经济的实践者)在《What is the Sharing Economy?》中的说法进行解释。她认为“分享经济”也被称为点对点经济(P2P:Peer to peer economy)、协作经济、协同消费,是一个建立在人与物质资料分享基础上的社会经济生态系统。它包括不同人或组织之间对生产资料、产品、分销渠道、处于交易或消费过程中的商品和服务的分享。
构成分享经济的基本要素有哪些?
一、分享品
分享经济首先要有分享品,这种分享品可以是实物,也可以是虚拟产品,甚至是声音或某种理念、想法。在分享经济大潮中,若干公司推出或提供的业务服务,可以让每个客户都能参与其中,以前几乎都被看做不可想象的事情,如今已经习以为常。分享类别及分享物已日新月异。这种经济模式一方面充分利用了闲置的资源,一方面填补了市场对于某些产品或服务的巨大需求的不足,两者结合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 分享自己拥有的东西借给别人使用,物品的归属权仍属于拥有者,出租物品的使用权,在物品出租达成后获取一定的经济利润。分享品就是拥有并分享。
二、分享平台
近10几年来,由于网络对全球各行各业的渗透,使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多的被“数字化”,生活方式也随之发生了诸多颠覆性变化,被细分管理和便携性等趋势不断提高,人们通过各式各样的方式将任何有形的、使用率低的资产利用一定的平台进行“分享、共享、共赢”。分享平台也从传统的实物陈列式,不断发展变化,以更多的利用网络优势,在电商的互动互联平台和移动终端来实现。同时依靠互联网信息互通的便捷性,建立中介平台,通过线上信息交换到线下享受服务,再到线上完成交易,平台可以从中获取佣利润,况且市场庞大。
三、信任建立
马云在2013年卸任阿里巴巴CEO时表示,阿里巴巴和淘宝成功最重要的一点是来源于信任;因为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其旗下的电子商务才获得如此迅猛的发展。在《为什么我的也是你的:合作消费的诞生》一书中作者Rachel Botsman也提到,在像Airbnb这样的合作消费市场后面,真正神奇和秘密的调味品不是库存或钱,它是使用技术的力量在陌生人之间建立信任。可见只有作为分享品的占用者之间相互建立起信任,分享才能更好的进行。当下,人们通过网购等方式一般都可以安全的获取标的物或商品,使得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关系逐渐进入到互联网时代的亲密期。
四、支付便利
目前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类第三方支付方式如雨后春笋般产生,大大提升了人们对支付要求的便利性。从传统的现金支付到目前的支付宝支付、二微码支付以及如今发展到静脉识别支付,以后可能还有可穿戴移动设备支付等多种更高科技、更便利、更安全的支付方式。支付便利大大提升了分享活动实现的可能性和可操作性。
五、分享驱动力
Benita Matofska(The People Who Share创始人,多年推动并实践分享经济的实践者)说,人是分享经济的核心,分享经济的参与者可以是个人、社团、企业、组织、联盟等任何一个可以深入高效参与分享的组织形态。分享经济的参与者向这个分享系统贡献,并从中获益。可见有利可图是促使分享实现的驱动力之一。另外,便捷性也促使人们愿意从事分享,分享活动实现可以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获得较大量的商品信息量,甚至可以跨区域分享,这也适合现在的快节奏生活。发生分享的双方有需求有供应,是分享经济的链式驱动力。
未来哪些行业可能被分享模式改变?
受互联网的持续发展及人们观念的相应改变,在分享经济大环境下,未来方方面面都会受到分享模式的改变,大到国家政策层面,中到行业标准、企业管理,小到个人的日常生活、社交方式等等,以下仅从几个比较突出的行业、方面进行描述。
一、教育培训
《用共享经济,造一所“社会大学”》 的作者姬十三说:在行,试着促成一次次见面交谈:不管是求学谋职还是创业创新、旅行装修,任何大小的颗粒度问题,都有人为你出谋划策,给予私人定制的选择建议。分享经济模式的教育培训将在线上线下同时进行,具有一定专业水准的人士和老师可以在线讲课或辅导,国外的“翻转课堂”、“可汗教学法”,以及目前的“微课”等,都体现了教育培训的分享性。
二、医疗保健
从长远预测,分享经济的魅力足有力量改变目前医疗保健行业的行业运行机制。医院可能会有更多的制定定制性的医疗方案,上门服务、家庭医生、远程诊断等将会与日递增。医疗设备采购方式也将发生改变,医院间远程共享医疗器材成为可能和现实。医疗保健设备供应商将制定更加专注于社群服务整合和规模效益的战略上而不是仅仅依靠争取单机利润。医护人员也可能打破单独隶属某一医院的常规,而根据需要在各个医疗机构、家庭中出诊。
三、人力资源
人是主导产物,比起实体经济来说,在分享经济模式下,人力资源管理更应该注重的是人性的管理,而不是机械化的管理,依据不停的外部大环境的变化也要有对应的不同变化,多样化处理。比如去年迅速崛起的社交招聘网脉脉、Jobdeer等,都是利用片段化时间、基础的大数据收集等来提升招聘的有效实现,其它类似的人力资源管理项目也有这种必然的发展趋势。
四、交通出行
现在国内专车服务的发展如火如荼,提供专车服务的企业有滴滴、滴答、一号专车、易到用车、Uber等,关于“专车”是否为“黑车”的舆论热评前一段时间甚嚣尘上,最终交通部发布通告:“‘专车’服务对满足运输市场高品质、多样化、差异化需求具有积极作用。公交软件APP“车来了”,可以给用户提供公交信息的诸多方便,比如目标班车位置、到达时间等等。这些都对交通出行带来新的变化。
五、中介服务
分享经济模式下的家政服务中,提供家政服务的人员不一定是家政公司的员工,而只是有一定家政工作经验的,有一定空闲时间的人,通过非专职的工作赚取利润。相比传统家政服务人员并不一定是整月或整年的为有需要的家庭提供服务,而更可能是在为有特定需求的家庭提供服务。
比如在中介类服务中,互联网房产中介爱屋吉屋2015年4月份宣布进军深圳中介市场,同时传统中介公司也开始推动线上发展的革新。互联网技术的进步,最大目的在于促使网络交易的成功。房产独立经纪人在需求、信用、利好结合的基础上,通过分享自己,势必是未来中介行业发展趋势。
《纽约时报》专栏作家Thomas Friedman,也是分享经济领域权威人物,他认为,我们现在已经身处在一个“分享经济的时代”里。这种分享模式就在我们身上或身边发生。在中国这样一个重视及崇尚社区邻里关系、追求和谐社会的细分巨大市场中,分享经济有着生存与发展的坚实社会基础和广泛群众基础,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并日渐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