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大数据反腐提出对策建议是新形势下的需要
李华新
数据显示,过去5年检察机关依法查办97名原省部级以上干部职务犯罪案件,对60名原省部级以上干部提起公诉。
今后5年,检察机关将突出查办以下四类犯罪:党的十八大以后不收敛、不收手,问题严重、群众反映强烈,现在重要岗位、可能还要提拔使用的领导干部职务犯罪;破坏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实施、影响改革举措落实、危害政府投资和国有资产安全的贪污贿赂和失职渎职犯罪;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犯罪;换届选举中拉票贿选、买官卖官、权钱交易等犯罪。新华社长春7月20日电)
在未来五年,检察机关这些部署将产生重要影响 。20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在吉林长春召开了第十四次全国检察工作会议,对今后5年检察机关打击犯罪、强化人权司法保障等工作做出重要部署。这些部署,对法治建设进程中的每一个人都将产生重要影响。
在职务犯罪预防上,将运用大数据手段综合分析重点领域职务犯罪案件并提出对策建议。同时,拓展发现、查缉犯罪嫌疑人和腐败资产渠道,实时更新潜逃人员数据库,完善违法所得没收程序适用条件和操作流程。
近年来,随着大数据从商业领域向社会管理方面延伸,其运用范围逐渐迈向“治理”层面,一些地方纪检监察机关开始积极探索大数据如何在党风廉政建设、反腐败中加以运用。 、
当大数据发展到未来的某个时候,任何人都能感受到数据的服务特性,随时形成以数据为依据、按数据作决策的思维模式,就达到了“数据文化”的境界。如果“数据文化”可以渗透到行政管理领域,那么必将带来行政管理体系的变革,即实现对党员干部的精细化管理,而这必然会成为大数据反腐的重要支撑。
目前,贵阳试点的“数据铁笼”就是把能纳入网络的行政权力全部纳入网络运行,让权力运行全程电子化、处处留“痕迹”。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详细了解试点情况后,称赞权力运行处处留痕,为政府决策提供第一手科学依据,实现“人在干、云在算”。
腐败这种行为的表现方式是呈多样化的,不仅有体现在银行账户上的数字,还有文字、录音、录像等,但是如何假定其中的一些行为,也是需要改变思维模式的。比如“经常出入高档娱乐会所”原本是对一种行为的思维判断,要转化为数据是应该将“经常”表现为“频次”,还是将“高档”量化为“消费额”,还值得研究。
现在利用大数据反腐依然是在路上,不管如何界定这些官员的行为数据,但是可以肯定,这将是反腐的一个新的切入点和追踪点。只是在现价段大数据反腐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手段和方式,而它对强化党风建设和廉政建设,对于反对腐败的作用会是积极的正能量的作用。
(济南 李华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