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的,不仅仅是廉价的劳动力,还有另一个推力,就是国家资本主义,高度集权下的国家资本主义,如果只有廉价劳动力,那么,经济仍然不能够起飞,就像孟加拉国虽然人口上亿,但在世界上根本没有存在感一样……这也是执政党经常引以为傲的——三十年经济发展奇迹。
然而,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国家资本主义推动经济发展,同时低端制造业推动到了一个极致,将它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潜力压榨到近乎为零的程度,也就让结构调整和结构转型,让低端向高端迈进,失去了必不可少的时间。
这一切,从很多年前的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就已经将祸根埋下。
富士康在深圳本来有一家大型工厂,聘用了几十万工人,在东部其它地区还有几家工厂,也有着数万或数十万工人。然后,我们开始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于是,富士康在郑州、成都新建工厂,将本来在深圳的生产线搬迁到中部,西部,将本来在东部招聘的工人放在中部,西部来招聘(实际上,以前,这些工人本来就来自中西部),然后,因为新建工厂,建筑业发展了,GDP提高了,道路修好了……
但是,但是,很少有人会去关心,富士康还是原来的富士康,生产线还是原来的生产线,生产力水平还是原来的水平,能生产多少价值还是多少价值,该招聘多少工人仍然招聘多少工人,实际上,一切照旧,没有一丝一毫的改变。
这就是所谓的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将本来在东部的低端制造业转移到西部和中部来,将为制造业服务的贸易部门留在东部,在这整个过程中,生产力水平没有一丝一毫的提高,技术水平没有一丝一毫的进步,一切照旧,除了因为建筑工厂带来的短期GDP和短期建筑工人就业以外。
当我们将外资企业从国外引进到国内来时,这对中国经济发展是有帮助的。但是,将东部的企业,再搬到西部,将南方的企业搬到北方,将北方的企业搬到南方……这对企业来说,是一种发展布局,对整个国家来说,因为没有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工厂还是同样的生产线),也没有增加工人就业(工厂仍然招聘一样的工人),所以,这一切,根本就是做无用功。
然而,我们却没有一个经济学家告诉决策者————这是做无用功,至少我没有看到一个。
所有的经济学家都集体瞎了,聋了,哑了!
于是,就是西部开发了,东部崛起了,低端制造业的发展进一步推动到极致,却没有向高技术高水平迈进,没有向提高生产力水平的方向迈进,不但没有解决任何问题,反而积累了更多的问题,白白浪费了转型和调整结构的宝贵时间